深圳經濟承壓背後:“母工廠”不動、生產基地外遷、產業鏈沒有斷

深圳經濟承壓背後:“母工廠”不動、生產基地外遷、產業鏈沒有斷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惠如根據深圳市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6%。其中,第二產業增長5.5%,第三產業增長7.4%。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

作為比較,深圳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為8.1%,其中第二產業增速為8.5%,第三產業增速為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

也就是說,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的GDP增速相較於去年同期下滑了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更是暴降了3個百分點。

作為人人皆知的“優等生”,深圳怎麼了?

製造業的壓力

以結構手板模型製作為專長項目的拓維模型公司,其生產的產品包括汽車配件手板模型、醫療器械手板模型等,客戶中不乏比亞迪、北汽這樣的大型汽車廠家。

上個月,位於寶安福永鳳凰一工業區的拓維模型公司發佈了前三季營業數據,整體營業額下降了30%。雖然公司對此早有預期,但這個數據也實在不如人意。“汽車行業整體市場環境不好對我們的影響蠻大的。”拓維模型公司顏小姐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好在公司的客戶基數比較大,單獨的客戶如果取消訂單,對公司整體營業額影響有限。

早在去年第四季度,這家公司就已經預料到今年的日子不好過,並做了風險預算。“營業額的下降在我們風險控制之內,年初我們就在‘節流’上做了一些規劃,所以日子不是很難過,咬緊牙關還是能挺得過去的。”

2019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統計數據中,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其中,汽車製造業下降了2.0%,而2018年前三季度,汽車製造業的增速是17.8%——汽車製造業成為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中同比增長顯著放緩的行業。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影響到了整個汽車製造業上下游企業的業績。

咬緊牙關的不止汽車製造業下游企業,更不止拓維模型公司一家。

深圳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中,還有一個受關注的點在於固定資產投資。從註冊登記類型看,前三季度,深圳國有經濟投資增長48.8%、民間投資增長3.0%、外資投資增長87.8%。與去年同期相比,民間投資增速下滑了8.7個百分點。

正在為公司第二輪融資奔波的麥俊波從未像眼下這樣需要錢,也從未想象過即使手中持有過硬的技術也無法改變投資人觀望的態度。

2014年,從美國東北俄亥俄醫科大學讀完博士後的麥俊波回到深圳,並於同年2月創辦了他的第一個公司——深圳麥迪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於退行性疾病新藥的研發。兩年後,麥俊波的第二家公司——深圳常元生物醫學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致力於癌症新藥、新治療方案和新型治療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麥俊波說,常元生物的新藥項目將很快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而必須引入風投公司。從去年開始,麥俊波就頻繁出現在大型生物醫藥投融資峰會現場,與投資大咖們交流後,麥俊波得知整個領域已進入資本寒冬。雖然生物醫藥是朝陽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受資本青睞度更高,但投資人在作出決策之前還是比以往更謹慎。

三個月前,幾家投資公司開始與常元生物接觸,但是三個月過去了,投資公司還在做盡調,這讓從事生物醫藥行業30餘年的麥俊波有點沉不住氣了。“對於初創企業,能否順利融到資,以及融資進程能否按時進行,對於產品開發的進程有很大的影響。我先看看國內資本,如果實在不行,就考慮看看美國的投資公司。”麥俊波說。

遷到周邊去?

20世紀80年代,深圳利用毗鄰香港、土地和人工成本低等優勢,進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的加工製造快車道。很長一段時間內,“三來一補”成為深圳主要產業結構。

而深圳統計局近期公佈的經濟運行數據對外貿易一欄裡,兩個數字非常扎眼——今年前三季度,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總額同比下滑46.5%,進口總額同比下滑38.3%。

對於這兩個數字,做來料加工裝配貿易的錢世海、師傑、冷建軍感受更深。

去年8月,因城市更新項目及廠租成本太高等原因,錢世海所在的手機後殼加工廠將生產車間從龍華大浪下橫朗一個工業園區搬到了惠州市仲愷高新區。

師傑所在的生產手機電池的公司也是在去年從龍崗搬到了深汕合作區。“這兩年大環境不好,生意不好做。我們邊上的公司都遷到深圳周邊了。”師傑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公司今後考慮發展新能源汽車拆解和電池再利用業務,深汕合作區管委會可以提供免費的廠地,這對公司今後發展來說是很有力度的扶持政策。

作為一家日資來料加工貿易企業,冷建軍所在的公司可以享受貸款零利率的優惠。但這並不能消除廠租日漸上漲給他帶來的煩惱。今年年底,這家在寶安有兩個工廠的企業將要搬去江門,與所有外遷企業相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價便宜。

雖然撤走了生產線,但錢世海、冷建軍所在的公司並未想過要放棄深圳這個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兩家公司均在深圳租了辦公室做市場等業務。“其實深圳到江門車程也就1個小時,一點都不遠啊。”冷建軍說。

近年深圳出現企業遷出潮現象,根據《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2018年,深圳有9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外遷,約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1%。此外,近三年外遷的192家企業中,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共27家,佔全部外遷企業的37.5%。

今年4月底,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傑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深圳從“三來一補”走向模仿、走向製造、走向創新制造,最後要走向科學創新,從科學發現帶動創新,未來深圳周邊會集中大量的製造業。

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則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低端製造業外遷這種“擠出效應”屬於正常現象。而且從目前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深圳工業在GDP中仍有39.3%的佔比。“這是什麼概念呢?北京大概是17%、上海30%左右。再從幾個製造業發達的國家來看,日本、德國都是20%左右,新加坡是26%左右。所以深圳無論是跟國內其他一線城市比,還是跟國際上其他製造業強國來比,都是有優勢的。”郭萬達說,未來十年,可能有更多的低端製造業遷出深圳,工業佔比降到30%也是比較合理的。

“產業鏈沒有斷”

作為走在中國經濟前沿的城市,深圳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引發了經濟學家們濃厚的興趣,來自全國各地的經濟學家們試圖深剖這個“改革試驗場”,尋找一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樣本。

作為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研究的經濟學家,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和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經常密集走訪深圳各企業園區、製造業企業,為深圳經濟發展“把脈問診”。他們各自主持過的重大課題包括:“開放條件下泛珠三角地區要素流動、產業轉移與競爭力研究”、“加快推進粵港澳區域一體化發展研究”等。

深圳2019年前三季經濟運行數據發佈後,袁易明瀏覽了不少有關該話題的熱貼。對於GDP增速同比下滑,他認為要理性客觀看待。“首先深圳外向型經濟特徵明顯,與國際市場環境緊密相連,毫無疑問,深圳經濟增速會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

與袁易明的看法類似,郭萬達也表示:“除受大環境影響,深圳目前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週期的重疊期,這也是影響GDP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深圳正在發生什麼?兩位經濟學家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這一切可以從處於一線的企業中尋找到真相。

一個月前,袁易明剛結束了一次針對寶安多個製造業園區的調研,主要目的是就園區及內駐企業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進行診斷,並提出園區未來發展定位,以及產業選擇的方向。

“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園區公共服務跟不上,企業相關配套設施不夠是大部分園區都存在的問題。”袁易明說,寶安的大部分製造業園區需要轉型升級,而與香港的成功經驗密切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交給政府的報告中,袁易明明確給出了調研小組的意見:從園區和企業兩個層面出發與香港結合。“從企業層面來講,我們的園區可以引進一些香港的專業化優質服務,比如產品檢測服務。另外,藉助香港這個國際化平臺,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建立合作渠道。從園區層面來講,寶安可以發揮製造業佔比大的優勢,與香港共建一些新型園區,引進香港優勢服務。當然這種機制需要政府牽頭,行業協會介入,來共同努力。”

在一次針對製造業轉移的課題調研中,郭萬達發現,從深圳往外遷移的企業已不限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還包括不少IT信息技術企業,如手機制造業、互聯網相關企業。

但這個發現並沒有令郭萬達很吃驚。“與其說搬遷,不如說新建。但從我們調研來看,這屬於深圳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正常現象。一個城市的發展一定有外溢,沒有外溢它是發展不起來的,特別現在講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發展,企業搬到大灣區內任何一個城市,距離深圳車程均不超過一小時,產業鏈沒有斷。”

郭萬達將上述情形描述為大都市中的“一小時產業圈”現象,而這也將帶來雙贏的局面,形成“深圳孵化,東莞、惠州等地轉化”模式。“留在深圳的部分稱為‘母工廠’,做研發、設計、市場,而外遷的部分則稱為生產基地,產出產品。”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3D66RIOZ】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