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水平到底為什麼上不去?我們的體制還需要如何改革?

陀螺原創|中國足球水平到底為什麼上不去?我們的體制還需要如何改革?

老實說,這個話題太大了,相關決策完全不是我等草民能參與到的。當年張路指導向足協上書的校園青訓提高計劃都很長時間內得不到重視,何況我們這些普通球迷的一家之言。

不過,你要問我有沒有想法,也是有的:我國應該完全開放職業球員註冊

充分開放,就意味著充分競爭。為什麼現在國足水平和收入倒掛?不就是這些運動員在國內缺乏競爭對手麼?整個中國足球的產值應該是很龐大的,每個中超俱樂部每年的投入都以計,那全中國的註冊球員數量到底有多少呢?2017年的數字是84422人。要知道這是包含了所有青少年球員、職業球員到40、50歲的業餘球員總數。真正中超、中甲、中乙以及其梯隊的註冊球員大概只有1/10,即8000多人(這也是網上流傳的中國足球註冊人數只有數千人的說法的由來)。

中國足球水平到底為什麼上不去?我們的體制還需要如何改革?

8萬多人的註冊球員是什麼概念?

韓國的註冊球員人數:50萬人左右;

日本的註冊球員人數:100萬人左右;

德國的註冊球員人數:超過600萬人!

所以真的不要再說什麼13億人選不出11個會踢球的,我們是從8萬人裡選11個,而這8萬人包括了11、12歲的小孩和40多歲的業餘球員。

中國足球水平到底為什麼上不去?我們的體制還需要如何改革?

當然,不是說開放了註冊門檻就能帶來註冊人數的暴漲和水平的提升,但路要一步步走,開放門檻——人數增加——競爭加大——水平提高,這麼一個路線總歸是正確的,無非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然而,如果不走出開頭的這一步,那隻能永遠在成功之路外徘徊。

足協今年以來的歸化球員計劃,其實也是引入競爭的手段,不能說完全沒用,畢竟韓日等鄰居當年也用過這招,卡塔爾更是靠無血緣規劃拿下了2019年亞洲盃冠軍(可能也是足協加快歸化進度的一大誘因)。但大家應該明白,歸化來的球員永遠成為不了我們自己的孫興慜

中國足球水平到底為什麼上不去?我們的體制還需要如何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