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朋友丹丹最近和叮当诉苦:

她家儿子阳阳6岁多了,还是特别胆小,每次带她去见亲戚都会说“妈妈我怕!”;

更不要说去了游乐场,离地超过10厘米都得闭着眼睛躲着走了。

每次看到儿子这么胆小,丹丹的丈夫态度都很强硬,总是说,“男子汉,怕什么怕!”

而且每次阳阳被呵斥变得更加胆怯时,阳阳爸爸意见就更大了,槽点通通指向丹丹,觉得全是丹丹惯出来的。

丹丹也许也很委屈:我一直陪着他,一直在鼓励他啊。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我们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家孩子实在是太胆小了,一点也不勇敢。

其实,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首先是要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我们的孩子生来惧怕两样东西:

1、怪而大的声音,比如陌生的动物或是刺耳的警报声;

2、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

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天养成的,主要包括不熟悉的食物、曾经造成的伤害留有恐怖记忆的食物、没见过的东西、没听过的声音,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非常的害怕。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多年研究,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孩子的心理紧张。

叮当周末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

活动开始时,主持人要求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前面的小朋友都是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来自哪所学校、喜欢什么。

但其中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很害羞的样子,一直抱着妈妈不松手,死活不愿开口,无论妈妈和主持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妈妈刚开始还满脸苦笑地解释:

“我们家这孩子就是个胆小鬼,本来他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是我逼他来的,就是要锻炼锻炼他。”

后来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直接当着评委和众人的面爆发:

“怎么搞的?在家怎么练的,你都忘了吗?别的小朋友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怯生生的小男孩被妈妈骂得更紧张了,开始抽泣。主持人试图缓和气氛,劝道:“这位妈妈不要急,孩子不愿意也没关系!”

谁知妈妈疾言厉色道:“不行,他会自我介绍的,我教过他!”

接着,妈妈对儿子说:“你说不说,再不说,我就把你丢在这里了。”

小男孩哭哭啼啼地说了自己的名字后,迅速躲到妈妈的身后。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主持人只好让妈妈带着儿子先下去休息,让后面的孩子上场,这尴尬的场面才告了一段落。

叮当认为:我们做家长的都能够理解这位妈妈希望锻炼孩子勇气的一篇苦心,但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太粗暴了,只会让孩子越变越糟。

父母,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把和父母的关系内化为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父母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孩子陷入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怎么会有真正的坚强和独立?

《妈妈是超人3》中有一期,贾静雯带咘咘去骑马,结果,咘咘非常害怕,不愿意骑。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不过,面对女儿的害怕,贾静雯夫妇的做法真的很赞!

咘咘不敢牵马,贾静雯说,“那妈妈陪着你”。

这句话让咘咘犹如小宇宙爆发,瞬间勇敢起来。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当咘咘被马叫声吓哭时,贾静雯又火速抱起她,安慰道:“没事没事,马叫是它饿了,不用害怕,你听到马的声音就是它要吃饭了。”

在妈妈的温柔助攻下,咘咘的胆量大了许多,不仅自己刷马毛,牵小马,还摸了马。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最后骑马的时候,咘咘有点怕高,不敢上去。尽管爸爸妈妈轮番鼓励,但咘咘依然很害怕,于是,爸爸也没有逼迫她,就温柔地把她抱起在怀里,然后牵着马往前走。

事后采访中,贾静雯说,“我预计到她会害怕,所以要再给咘咘一点时间,反正她长大的路还这么久,会陪着她再继续去尝试一些她之前害怕的事情”。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贾静雯4岁女儿吓到哭泣:胆小又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真正的勇敢,从来不是逼出来的,是包容和爱的滋养下,内心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力量。

内心有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才敢放心去探索这个世界。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父母就在他身后。

虽然胆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孩子过分胆小,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到宝宝正常的社会交往与发展。

即使天生胆小的孩子,也能变得勇敢、胆大,当然,这需要妈妈从小就开始锻炼宝宝的胆量。

1、支持一下孩子

当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们家长不妨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和宝宝共情,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有妈妈陪在身边,事情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比如,天黑了,孩子会怕黑。家长要明白,这个时候孩子神经发育并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变得模糊,孩子会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各种妖魔鬼怪来吓唬自己。妈妈可以通过抚摸孩子的后背,和孩子贴贴脸,握住孩子的手等方式安慰一下宝宝。

2、放手磨练孩子

越是被家长娇惯的孩子,越经不起摔打。其实,孩子生来就有一种判断是否危险、自己能否承担的能力,他们能够自己保护自己。

家长不妨放手让孩子去玩、去做,这个过程不但锻炼了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孩子的探索的欲望。

3、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

我们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却又恨铁不成钢,家长一有消极的表现,他们就开始批评孩子“胆小鬼”、“懦弱”、不争气。

我们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很重视大人的话,毕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长说孩子是“胆小鬼”,他就真的把自己当成胆小鬼了,日后的言行举止,就会向着胆小鬼的方向发展,无法揭掉这个标签。

4、注意自身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

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