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飆升的背後:保持底線,究竟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其中一條關於紀錄片《二十二》導演郭柯被討錢的消息,看完後感受頗深。雖然這個紀錄片我沒看過,但通過介紹,瞭解到是一部關於對日軍侵華戰爭中倖存“慰安婦”的長篇紀錄片,據說起名“二十二”,是表明錄製當時,倖存慰安婦僅有的人數。

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飆升的背後:保持底線,究竟有多重要?

一個簡潔的片名,折射的內容卻不簡單。據報道說,《二十二》作為一個帶有些許敏感話題的紀錄片,無論在拍攝和製作過程中都歷經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上映,也得益於導演的堅持,包括眾籌的100多萬和演員張歆藝出資的100萬。成本雖然不大,但它的題材和還原歷史的勇氣和精神,讓它成為中國首個票房過億的紀錄片,刷新了此前國產紀錄片的最高紀錄。

就像新聞中所提到,有些人做的某件事,並不是全然衝著金錢去的,而是這個事件本身的意義。而導演郭柯,無疑就屬於這一類人。這一點,從他承諾“扣除成本外的所有收益全部捐獻給上海師範大學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時就可一眼明瞭。據報道,包括影片資助人及出品方共捐贈1008萬元,其中導演郭柯個人捐款400萬。一個志存高遠的導演,拍攝一部還原歷史的紀錄片,並捐資給相關機構繼續做研究,這本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可破壞這份美好的,恰好是事件中另外一些想沾上邊趁此投機的當事人。原本,他們應該是受害者,可當他們開始動了討錢的念頭,一切都變得不那麼簡單了。

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飆升的背後:保持底線,究竟有多重要?

一.沒有底線的訴求,換不來想要的尊重

按理來說,那些已經過世慰安婦的家屬,在看到有人拼盡全力想留住這段歷史,讓數年之後的人們還能記起有這樣一段不堪的民族恥辱,應該是為之慶幸和感謝的。但當他們瞭解到影片如此高的票房,更知曉了拍攝組資助影片中出現的慰安婦家屬時,想趁機斂財的念頭就出現了。無論拍紀錄片的意義何在,這些所謂的家屬們關心的,是能從中獲取的利益有多少?在金錢面前,事件本身的意義可以忽略不計,自己親人的遭遇竟成了此刻交換的賣點。很高興導演郭柯雖然屢次受到騷擾,還是堅持了之前的決定:沒有給這些討要者他們想要的,只是告訴他們可以通過正確的途徑前往申請。不知這些所謂討錢者會做何感想?後續還會怎麼樣來實現他們所謂利益交換的應得?但如此失去底線的訴求,真的會心安理得嗎?

二、守住底線,是比工作更有意義的事

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飆升的背後:保持底線,究竟有多重要?

同事李昂和我同在一個部門,工作兢兢業業,對任何人都十分的善良友好,生怕得罪了任何一個人,哪怕和他沒有半點交集。

“喂,李昂,之前我寫的材料領導要我改,我哪有你那麼好的文筆啊,幫我改改唄!”說的是改,拿到手的,卻是一堆不成形的條條項項,還沒等他開口問,人家早就下班約會去了。“李昂,我晚上有點急事,反正你要加班,順便幫我值個班吧”。等他想起來自己晚上也有約會的時候,人家早就不知所向了。類似種種的事發生很多次,每次瞬間的失望過後,李昂總能自我安慰的給自己打氣,給別人找藉口,而後很快的露出自己標誌性的笑容出現在大家面前,任誰都看不出他有一絲感到無力的委屈。

這種情況甚至傳染到了領導。原本每個人都有清晰的工作分工,但每每遇到模稜兩可的工作時,李昂總是會比別人更得“領導的信任”,順利請兵回來,當然,這些在李昂看來,既然領導交代了,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好好幹就是了。

最終一次讓李昂爆發的,是一次同事球幕的話“:你看你不停的接這活幹那活,就顯得你能幹了,你想過別人嗎?好像我們都什麼不做一樣?”

李昂跟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清晰地看到他微微抖動的身體和顫抖的聲音,“怎麼還能這樣?他自己不做,麻煩的不好做的我全都做了,到頭來,全成我的錯了?這是什麼道理,我真是開眼界了啊!”聽他這樣說,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寬慰他。

記得知名演員黃渤說過一句話:當你強大時,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而當你最弱的時候,欺負你的人也最多,也最容易受委屈。

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飆升的背後:保持底線,究竟有多重要?

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溫柔以待,更不是所有人都要我們揹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口號過活。不想這樣經常被動的開眼界,就要擦亮我們的雙眼,守住自己內心的底線,因為很多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往往都是在過度的縱容下慢慢結出的惡果,如果不從一開始扼殺,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變本加厲。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善良的。但也正是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也只有在這個初生的階段,還沒有任何慾望概念的時候,人的心底是純淨的,是清澈的。待長大成人,各種利益環節驅動下,還能保持初心,守住底線,不為金錢、利益所動,就要看自身的成長和修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