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文娛價值官解讀:

市場上本來沒有共享打車,也沒有O2O,補貼多了,才有了一個個新的市場。

近日,阿里旗下的淘票票宣佈加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在未來3年出3億扶持20部高品質藝術電影。當天,“首都之星藝術聯盟”啟動儀式也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標誌著藝術電影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無獨有偶,騰訊旗下的貓眼也聯合了4家電影公司推出“A.R.T.文藝片計劃”,計劃用3~5年製作10~15部文藝作品,並且扶持青年導演。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阿里還是騰訊,同為互聯網文娛巨頭,為何都瞄準了藝術電影這樣一個小眾的市場?

小眾電影會有市場嗎?

藝術電影或者文藝片,它只是和商業片相對的一個概念。

無論最早的觀眾來自於退伍後進入大學的年輕人,還是現在的導演製片人,他們都是在整個電影群體當中都是很小的一部分,此外藝術電影追求的是極端或者個體的感受,而商業電影則是追求最廣泛的共鳴,因此藝術電影在供求兩端都相對小眾。

藝術電影其實代表著這個市場上電影的最高水準,是世界四大電影藝術節的常客,而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速,很快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場,但是藝術電影這一塊並沒有很突出的成績,因此從觀眾的需求端來看,藝術電影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

在好萊塢,因為發達的電影工業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有很多導演能夠把藝術和商業結合得天衣無縫,所以對他們而言,要做的是商業電影,但是他們又在藝術方面做得同樣很不錯,所以他們的部分商業片又能做到藝術電影的質感。

意在爭奪一二線觀眾

和百年好萊塢相比,中國的電影既沒有那麼強大的電影產業鏈,也沒有強大的向外輸出能力,我們的電影市場其實是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根據品途智庫發佈的《2018中國電影產業數據洞察》,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從一二線城市走向了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去年的《戰狼2》還是今年的《紅海行動》,左右總票房的不僅僅是一二線的觀眾,還有三四線的觀眾。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票房佔比最高的均是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票房佔比最低

這樣的趨勢也代表著中國目前的票房分佈情況,由圖可知,目前二線城市是票房的票倉,一二線加超過50%票房,其餘大量的票房都在三四線城市。


這就造成了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房與口碑的分化,2017年上映的院線電影當中,票房前10的國產電影占5位,而口碑(豆瓣評分)前10當中,國產電影只有3部,分別是《二十二》、《相愛相親》、《嘉年華》,但是隻有《二十二》票房過億,這1億裡面還有大量的友情支持,許多觀眾買了票沒去看。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對於一個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而言,藝術電影在中國的位置相當尷尬,一方面市場容量相當小,很少有觀眾會買票去看,另一方面,願意從事製作藝術電影的導演、編劇等從業人員也處於小眾,所以藝術電影在中國還處在爹不疼娘不愛的狀態。

就在中國的藝術電影處在一片荒蕪之時,阿里和騰訊顯然是從中看到了機會,因為2017年上映的《二十二》、《岡仁波齊》等小眾電影都取得了票房上的突破,在口碑上更出現了一邊倒的好評。

這是由於大眾化的電影無法同時滿足一二線和三四線消費者的需求,高質量的小眾電影便成為一二線消費者的心頭寶,和滿屏特效與小鮮肉相比,藝術電影更能洞察人心,但又沒有《戰狼2》宣洩得那般直白。

更重要的是,阿里和騰訊是看中了一二線觀眾的消費潛力,無論內容、渠道如何下沉,一二線觀眾的購買力都要遠遠高於三四線的觀眾,但是隨著商業電影市場向三四線市場傾斜,一二線市場便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真空”。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當大眾電影浩浩蕩蕩向廣闊的三四線市場傾斜時,阿里、騰訊以藝術電影為切口,使了一招回馬槍重新殺向一二線城市,而這次,還不僅僅為了一張小小的電影票。

為什麼我不看好阿里和騰訊

魯迅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藝術電影相比於商業題材有更高的劇本要求,但是近年來在互聯網思維的衝擊下,商業電影逐漸變得僵化和單一,純粹為了流量或者票房用炫酷的特技和自帶流量的小鮮肉,劇本和演技被忽視了。

好萊塢的電影也是如此,電影產業高度工業化和流程化,從劇本創作到宣發放映已經實現了流水線式的生產,並且有著嚴格的預算控制,電影如同福特工廠裡的汽車,編劇和導演都是流水線上的一個工人。

然而商業片尚且如此,何況藝術電影?2015年《闖入者》在國內上映,排片不足一成,導演王小帥感嘆:“這是商業片最好的時代,藝術電影最壞的時代。”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而阿里和騰訊在電影行業還沒有足夠深的根基,根據品途智庫日前發佈的《2018年電影產業案例研究》,在這份研究報告中,互聯網影視巨頭阿里和騰訊,前有傳統老牌影業公司中影、華誼、光線,後有院線公司萬達、橫店、金逸,中國的電影市場總共也就不到600億人民幣,狼多肉少,而中影、光線、華誼、萬達等都先佔著坑。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作為影視行業的新秀,以他們各自之前製作宣發的經驗來看,阿里和騰訊自身製作的可能性很小,財務投資的概率比較大,或者抱別人大腿自己打個醬油。

那問題就來了,藝術電影在中國有強大的需求,大眾化的電影不能滿足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需要,然而整個市場還處在早期,國產藝術電影既沒有製作基礎,也沒有受眾人群。

阿里文娛一盤棋本來就難弄,隨便上馬個項目要是沒搞好會搞得自家文娛聲名狼藉,騰訊更多的是投資讓別人替自己打工,真做電影,兩家互聯網公司在老牌的電影公司面前毫無優勢可言,但是這兩家互聯網霸主的戰略佈局我們是猜不透的。

阿里強勢高調,但是騰訊就未必低調安分,攻守之間沒準市場就出來了。

國產藝術電影基礎差、受眾群體小,但卻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的高度。小公司沒有足夠的實力試錯,因此儘管不看好阿里和騰訊此番佈局,還是要鼓勵他們的積極努力,也要相信終究一日,國產藝術電影能夠站起來。

正如市場上本來沒有共享打車,也沒有O2O,補貼多了,才有了一個個新的市場,藝術電影基礎雖弱,沒準他們就補貼出了一隻獨角獸了。

《二十二》票房雖破億、騰訊阿里砸錢入場,但藝術片的春天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