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曾經有一套房子擺在我的面前

我沒有珍惜

直到漲價了

才後悔莫及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雙十一的狂浪還沒有過去,成都的房價卻已悄悄創了新高!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中成房業發佈的10月報告顯示,成都主城區房價正式突破2萬/㎡,達到2.1萬/㎡,同比上漲55%。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克而瑞四川的報告同樣顯示,一圈層10月均價20143元/㎡,環比上漲7.17%。

注意,是均價喔!

半個月前,買房菌梳理成都高價地的時候,提出成都房價破2的時候還戰戰兢兢,生怕被點名批評,不曾想還沒到年底,破2就急不可耐地實現了。

2009年,成都主城區均價還在5000元/㎡上下

2015年,主城區均價首次破萬

2019年,主城區正式破2w

上一次,房價翻倍用了6年

這一次,只花了4年

時間整整縮短了三分之一!

要知道,成都2016年限購,2018年5.15再放出史上最嚴限購,其他包括限價、限地價,在無數道鐐銬的限制下,還有大量的低價網紅盤做對沖,但是房價這匹野馬還是雄赳赳地跨過了2萬/㎡的大關!不可謂不勇猛也!

這恐怕也是10月份主城區神盤扎堆的最直接原因。

雖然今年初,高價地項目排隊入市的時候,就有人預測“破2”是遲早的事,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多少還是讓人有點慌!

以今年新房平均面積120平計算,主城區平均房價高達240萬,首付三成要72萬,商貸20年以利率5.88%計算,月供要12000元。

這個首付,這個月供,是不是感覺靈魂都在顫抖!

同時,全成都10月都是漲聲一片——

大成都新房均價12179元/㎡,同比上漲12.4%;

天府新區均價16893元/㎡,同比上漲32.1%;

近郊均價12382元/㎡,同比上漲11.7%;

……

01.一年漲了40%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買房,大概又錯過了幾個億!

2018年,成都房價在最嚴限購政策之下,走勢平穩,整體在13000-15000元/㎡之間波動;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進入2019年,隨著網紅盤的減少,以及高價地的入市,新房均價快速上升,從年初約15000元/㎡的價格開始爬升,並最終於10月份站上2萬大關。

相比於今年初,成都主城區房價上漲幅度達到40%;換句話說,今年初買房的人,至今已經獲得了40%的收益,幾乎快追上A股的超級大牛股貴州茅臺了。

高價地扎堆入市,無疑是房價向上的直接推動因素。

買房菌統計了一哈,現在成都約有50個項目預售價格超過2w,其中有10個項目最高預售價超過了3w。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6月底的時候,2w+高價盤只有23個,此後短短三個月就增加了27個,單月拿證的高價盤數量幾乎是上半年的3倍。很顯然,成都的2w+項目正在變得隨處可見且越來越多。

對購房者來說,當均價站上2w,意味著主城區2w附近的項目,只要不是龍潭寺一類的奇葩地段,都不會有高位站崗的風險;優質地段2.5w左右的項目,照樣有不少人排隊搖號,但2.5w+的項目普遍會進入順銷。

按照克而瑞的數據,截止10月,整個一圈層的存量已經有467萬方,相比9月上漲了60餘萬方,去化週期為三個圈層中最長,約15.4個月。

02.二手房:錦江高新攜手奔2

那邊廂一手房狂奔,這邊廂二手房也不遑多讓。

雖然目前大成都二手房房源量接近12萬套拋壓嚴重,總體仍處於下行通道,但主城區部分區域價格已經率先開始反彈,尤其是高新區和錦江區正攜手“奔二”。

就問你慌不慌?!成都主城區均價正式“破2”

鏈家數據顯示,高新區早在今年5月二手房就上摸2萬/㎡大關,直到10月才微跌破2關口,目前高新均價為19860元/㎡;錦江區均價19465元/㎡,都是準2萬的房價。

天府新區二手房反彈力度也不小,年度漲幅約1400元/㎡合9%,目前均價約16900元/㎡,房價名列全成都第四。

從數據上看,主城區一手房價已經全面超越二手房,剪刀差時代一去不復返。

03.2020年才是考驗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樓市大局已定。關於2020年,我們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討論:

成都一城一策目前尚未出臺,在三圈層冰凍、一二圈層火熱的情況下,成都史上最嚴的限購政策是否調整?如何調整?房票會不會互通?對樓市影響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成都還有34宗萬元高價地尚未入市,未來這些項目房價大概率在2.2萬+;其中金隅新川項目、珠海華髮東大街項目、禹洲地產三聖鄉項目,都可能繼續試探成都房價的天花板,4w的大關還守不守得住?3w+的項目到底該如何賣掉?

同時,低價網紅盤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消滅。今年起碼消滅了10個神盤,其他項目三番五次拿證尾貨不多,另外還有加裝修漲價的、網紅盤卻拿高價的……當剪刀差消失,網紅盤見底,拿到房票的人越來越多,剛需買房又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