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看到题目的朋友不要急着开喷,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当然是贾政的儿子,这是书上明明白白写了的。但我为什么还要说贾宝玉不是贾政的亲儿子呢?其实是涉及了红学中的一个大分支——曹学,贾宝玉的原型很可能不是贾政原型的儿子。

自从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出版以来,红楼梦属于自传说就日益风行。所谓自传说,是指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实是根据自己家事来写的。所谓的贾家,其实就是盛极一时的江宁织造曹家。

鉴于不少红楼爱好者对曹学不感兴趣,知之甚少,下面简单说点我知道的曹学核心内容。

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寅死后,由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但是曹颙在任仅仅两年光景,就一命呜呼到地下找父亲曹寅去了。

曹寅只有曹颙这一个儿子,而曹颙死时才刚20出头,虽然娶妻,却尚未生子。

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没办法,曹寅之妻李氏,也就是书中的贾母从曹寅弟弟曹宣的四个儿子中选了最小的曹頫作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说把曹頫过继给曹寅了,再由曹頫接任曹颙死后遗下的江宁织造空缺。而贾政的原型,就是曹頫。

那曹雪芹是谁呢?按照红学权威周汝昌先生的说法,他是曹頫的儿子,出生于雍正二年。

说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其实是找不到实际证据的。这个年份,是周汝昌根据曹雪芹的卒年以及一首诗中提到曹雪芹去世时候的年纪推出来的。

关于曹雪芹卒年,最明显的记载见于脂砚斋甲戌评本: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曹雪芹去世于乾隆年间,乾隆在位时期的壬午年是乾隆二十七年,那一年的除夕是1763年2月21日。在这段评论之后,又有这么一段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欲)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甲午八月泪笔。

甲午年是乾隆三十九年,以公历计算甲午八月是1774年的9月,距离曹雪芹之死已经十一年了。写这条评论的人虽然不能确知具体是谁,但他和曹雪芹关系匪浅相交甚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曹雪芹有个朋友叫敦敏,他的《懋斋诗钞》里有一首《寄曹雪芹》,这首诗没有明说写诗时候的年月,但是编在癸未年下。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癸未年是壬午年的后一年,所以有人说既然敦敏在癸未年还给曹雪芹写诗,则曹雪芹自然不会在壬午年去世。也许是上面写脂评那人记错年份了,年纪大了脑子不清楚了,前后误了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壬午年还是癸未年,区别都不大,本来就是死于除夕之夜这个尴尬时间段,上一年下一年有什么要紧呢?

但是红学家们喜欢较真,于是又找到了一则记载。那就是敦敏的兄弟敦诚在甲申年写了一首《挽曹雪芹》,下面全诗照录: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旧垌,旧坟的意思。综合来看最后两句,应该是说是隔了一年来给朋友上坟。根据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那只能葬于癸未,过了一年刚好是甲申年,来给朋友上坟。如果他是死于癸未除夕,那只能葬在甲申年,那么敦诚在甲申年挽曹雪芹就不应该提旧垌,而应该说新坟了。

以上就是关于曹雪芹卒年的考证即,曹雪芹卒于乾隆壬午除夕,学界一般都同意这个说法。再根据敦诚《挽曹雪芹》诗中的那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来往上推四十年,也就是前面说的雍正二年(1724),以此作为曹雪芹的生年。

那么这个生年有没有问题呢?实在的说,争议还很大。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说假如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会有哪些问题。

  • 曹雪芹开始写《红楼梦》时的年龄

根据红学家们的研究,早在乾隆十四、十五年左右,红楼梦就已经脱稿。而《红楼梦》一开篇就说: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乾隆十四年是1749年,这么说,早在1739年左右,十五六岁的曹雪芹就已经开始写《红楼梦》了。我和所有红楼梦爱好者一样,相信曹雪芹的天分才情当世少有。但再怎么天才,我也不相信《红楼梦》这种小说,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做到的。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是不可能写出具有如此深厚底蕴的作品的。

  • 曹家被抄家时曹雪芹的年龄

曹家经历了两次抄家,第一次抄家在雍正五年(1727),第二次抄家在乾隆四年(1739)。如果按照上面所说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的话,那么第一次抄家时,曹雪芹才三岁。第二次抄家,他也不过十六岁。第一次抄家之后,曹家就已经败落不少,曹家富贵的时候,曹雪芹根本就没怎么经历,这让他怎么写出花团锦簇的前八十回。

  • 敦诚《挽曹雪芹》诗能不能证明曹雪芹去世时候刚好四十岁

这其实涉及到历史学的孤证不立原则。曹雪芹作为文学天才,诗文相交的朋友不少,这也是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各种蛛丝马迹的原因。但是在这么多资料中,说曹雪芹去世时候刚好四十岁的唯一证据就是敦诚的这首诗。但诗毕竟是诗,他的语言是很宽泛的,尤其是说数字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在我印象中,古人好像没什么四舍五入的习惯,为了诗词的韵律,我觉得不管是四十岁还是四十七八岁,其实都是可以称为四十年华付杳冥的。

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另外,又有谁可以确定这里的四十年华一定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年龄呢?有没有可能说的是曹雪芹和敦诚相识已经四十年呢?

那么关于曹雪芹的年龄,还有没有别的记载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那些常年钻在故纸堆中找和曹雪芹相关资料的红学家们。他们又发现曹雪芹朋友张宜泉在《伤雪芹居士》一诗的自注中,有这么一段话:

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一个说四十年华,一个说年未五旬,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只要承认前面说的四十几岁也可以用四十年华来称呼,问题就不大。

好,现在回到我说贾宝玉原型不是曹頫儿子,他也不是出生于雍正二年。那么他又是谁呢?

个人觉得邓加荣先生提出的曹雪芹是曹颙遗腹子曹天佑的说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PS:(未必是邓加荣先生首先提出,不过我是从邓加荣先生的书上看到的,邓先生是持这种看法的)

下面简单介绍下这种看法。

前面说了,曹颙(曹寅之子)死时,虽然没有儿子,但他是娶了妻子的。曹頫(曹寅弟弟曹宣之子,后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南制造)在康熙五十四年三月曾给康熙写了封奏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这里的奴才之兄,自然指的是曹颙。很显然,曹颙虽然死了,但马氏还在,而且已经有了身孕。以往的红学家们并不认为马氏的这个儿子就是曹雪芹。一来,有孕不能证明什么,谁知道会不会小产?就算生出来,谁知道是男是女?就算是男的,谁知道一定能长大成人?

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但是又有人在曹家族谱《五庆堂族谱》中发现曹颙名下有曹天佑的记载。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雪芹其实是号,他的本名叫曹霑。而在《诗经·信南山》中,有“既霑既足”“受天之祜”的说法,霑和祜都有承受恩泽之类的意思,而祜和佑在古代其实是相通的,古人的名和字又大多都有关系。所以,如果说曹霑字天佑,其实是很自然说得通的。

至于为什么根据霑和佑两个字联想到诗经,也是有理由的。在吴世昌先生的《点评红楼梦》中,其实提到曹家人的名字都是从《诗经》《尚书》上取的。比如曹寅字子清,出自《尚书》的“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曹宣字子猷出自《诗经·桑柔》的“秉心宣猶,考慎其相”,曹颙的颙字出自《小雅》的“其大有颙”,曹頫三哥曹颀的颀字出自《齐风》的“颀而长兮”。

现在我们假定曹天佑就是曹颙遗孀马氏生下的遗腹子的话,康熙五十四年三月,马氏怀孕已经七个月,那么曹天佑(也就是曹雪芹)理应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六月间,到乾隆壬午除夕(1763),正好符合张宜泉所说“年未五十而卒”。

按照这个生年来看,曹家第一次抄家时曹雪芹已经13岁,古代人早熟,13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很多了,抄家给他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他心中印象之深刻,可想而知。按这个出生年来算曹雪芹开始写《红楼梦》的年龄,也有26岁了,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依旧觉得不可思议,但总比十五六岁的少年可靠得多。

这么一来,书中很多难以索解的地方也就可以解释了。正因为曹霑(曹天佑、曹雪芹)不是曹頫的亲儿子,所以在贾环诬告宝玉欺辱母婢的时候,贾政会对宝玉下如此狠手,甚至有直接打死的意思。

贾政是曹寅妻子李氏过继来的儿子,而宝玉是李氏的嫡亲孙子,这也可以解释贾母为什么这么疼宝玉,而对自己儿子贾政却不见有什么感情。

宝玉不是贾政的儿子?根据红楼人物原型揭开红楼梦背后的秘密

至于王夫人疼宝玉,也可以解释,她自己和贾政生的儿子死了,但赵姨娘却和贾政生了个贾环,她迫切需要一个儿子来和赵姨娘抗衡,贾母刚好把宝玉交给她抚养,所以她才会这么紧张,把宝玉视为自己的命根子。因为母凭子贵,如果没有宝玉,她未必竞争得过赵姨娘。

或许,我们也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解释第七十五回贾赦对贾环所说:

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正因为贾环是贾政的亲儿子,而宝玉不是,所以贾环才有可能继承这个世袭的前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赵姨娘母子要三番五次的陷害宝玉。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说句,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其实我自己是不大赞同强行把小说人物往原型上套的,主要是觉得曹雪芹是曹天佑的说法比较新颖,也颇能自圆其说,所以借机给大家介绍一下曹学基本知识,也算我自己的学习笔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