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段利東


在豹眼看來,真正的三國是從229年孫權稱帝到263年蜀漢滅亡,就短短的三十四年的時間。

220年,曹丕稱帝,是繼承了漢朝的衣缽,並不能作為三國的開始;263年,蜀漢滅亡,三國曆史就結束啦。

三國的歷史,既不能等到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也不能等到280年吳國滅亡。

史學界把曹丕稱帝到吳國滅亡作為三國時期一段歷史,未嘗不可,就是一個稱謂。在這一時期,同時還存在一個公孫度的後代建立的燕國。習慣上稱三國,事實上是四國。

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主要是陳壽同志寫作的《三國志》,大家都認為寫得不錯,也就把這段歷史,模糊的稱為三國時期。如果勉強的把燕國也包括在內,稱作四國,豈不很彆扭了哈。

作為歷史愛好者,則完全沒必要據此來看待這個歷史。

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就奠定了三國的雛形。

214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都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設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官職。

從這時候開始,所有在許都的官員就必須要排隊站位。到底是漢朝的丞相還是魏國的丞相,是漢朝的官吏,還是魏國的官吏,必須要分得清楚。

夏侯惇的故事,就說明了一切:夏侯惇忠心於曹操,當時各將領都授予了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夏侯惇便上書曹操請求封他為魏官。

曹操卻認為自己與夏侯惇同為漢官,屬於漢朝同僚,不可以屈就他為魏官。但夏侯惇強烈要求,最終曹操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封其為魏前將軍。

由此看來,三國的歷史並非從曹丕接受獻帝禪讓才開始,起碼從曹操被冊封魏公就開始了,甚至從關東諸侯討伐董卓就已經開始,因為那時漢室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陳壽是在西晉建立之後,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三國志》。由於這部書完成後得到當時及後世的肯定,其影響之大,絕不在《三國演義》之下。後世的史學家也就習慣地把這段歷史稱作三國。究竟從啥時候開始,啥時候結束,也沒有一致的定論。

由於當時的燕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存在,與同時期的三國交流很少,既沒有合作,也沒有太多地攻伐。陳壽也就沒有去過多地記載燕國的歷史,燕國似乎出現了空白。後世談論這段歷史,就把燕國拋除了在外,但絕不是燕國就是一個不存在的存在。

毫無疑問,燕國是傳統的中原王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決不能不算作在內。

還是先看一下燕國是如何建立,看一下他的歷史淵源吧。

公孫度 (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

初平元年(190年),經同鄉董卓部將徐榮的推薦,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

公孫度到任後,嚴刑峻法,令行政通。東征高句麗,西征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攻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拓土,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公孫度自稱遼東侯、平州牧,穿戴擬於天子。

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病逝,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

建安十二年(207年),公孫康擒斬圖謀不軌的袁尚、袁熙兄弟,將其首級獻給曹操。由此被曹操封為左將軍、襄平侯。

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孫康大破高句麗,攻陷其國都,並討伐韓濊,設置帶方郡。

公孫康死後,因為其兒子公孫晃、公孫淵年幼,就由公孫康之弟公孫恭繼任。曹丕稱帝后,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遣使拜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

由於公孫恭患有男性生殖性疾病,被割去了生殖器成為了閹人,身體虛弱不能治理國家。

太和二年(228年),已經長大成人的公孫淵就脅迫公孫恭退位,並將其囚禁。

魏明帝曹叡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之後,公孫淵派遣使者南通孫權。孫權立公孫淵為燕王,並派遣甲士萬人攜帶珠寶前往遼東,想跟公孫淵結盟。公孫淵害怕魏國討伐,就斬殺了吳國使者,將其首級送到洛陽。魏明帝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景初元年(237年),公孫淵擊敗前來征伐的毋丘儉,反叛魏國,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設置百官有司。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遣司馬懿率領四萬大軍討伐,公孫淵大敗,連同其子公孫修一起被魏軍斬殺。遼隧城被攻破,相國以下數千名官員被斬首,遼東等地相繼平定。

從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到公孫淵被司馬懿消滅,歷經四十八年。儘管一直沒有稱帝,但曾經自立為燕王,建立燕國,基本上是處於獨立王國的狀態。

這與劉備建立蜀漢到劉禪投降、蜀漢滅亡,經歷的時間差不多。公孫家族控制的遼東既有獨立的疆域,也有完善的官吏體系。不可否認其獨立的存在,也不可否認它是中原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整個三國時期,燕國的存在是很低調的,遠沒有魏蜀吳那麼多的故事,但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豹眼看歷史


一般而言的三國,指的是從曹丕稱帝到晉滅吳重新統一天下,也就是220年到280年,不過就是六十年時間。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從赤壁之戰後的208年算起,這也才72年。就算是《三國演義》,是從184年開始講起,仍然不到百年,但這也和元朝的壽命差不多了。

至於說燕國,應該是不能算在三國之中的。雖然獨霸遼東的公孫氏割據了五十年,但是整體上一直是依附於中原王朝的。所謂燕國,也只是公孫氏在曹魏的步步緊逼下最後的瘋狂,公孫淵從自立為燕王,到被司馬懿殺死,燕國存在也不過就一年多時間。
在歷史上,東北確實有很多地方勢力可以稱作國家,比如夫餘國、渤海國。但是他們的國王都是經過中原王朝冊封的,算作是附庸國。而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只是朝廷名義上的一郡之首,讓他們代管遼東而已,所以即便公孫淵自稱燕王,那也不過是個草頭王。

第一代公孫 也想逐鹿中原

公孫氏一族開始稱霸遼東,是從董卓入洛陽擅權的184年開始的,當時通過老鄉徐榮的推薦,曾在更偏蔽的玄菟郡當小吏的公孫度被任命為遼東太守。

(今日遼陽就是昔日遼東郡治所襄平)

公孫度是個狠角色,因為在他潦倒之時,曾被遼東豪強欺辱,所以上任伊始就大開殺戒,

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

從東漢起,地方豪強勢力就十分囂張,甚至直接插手地方政事。而公孫度不管不顧地一通殺,直接消滅了地方上的反對勢力,將遼東郡緊緊掌握在了手中。

亂世三國從不乏野心之輩,公孫度也是如此,他剛當上遼東太守不久,就對親信說,漢朝不行了,我們也可以爭著噹噹王了。

度知中國擾攘,語所親吏柳毅、陽儀等曰:“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後來自稱遼東侯之後,竟然出行都跟天子一個排場。

遠離中原的遼東一直是處於被各少數民族環繞之中,在中原混戰之時,公孫度開始征討四方,打得那些少數民族沒有還手之力,就此稱霸遼東。

“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公孫度對於只是在邊疆地區小打小鬧並不滿意,派軍從海上過去,佔有了山東一部,設立營州,想將其作為中原逐鹿的跳板。

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曹操當時封了公孫度一個永寧鄉侯,結果早就自立為遼東侯的公孫度十分不屑地說,“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第二代公孫 還想偷襲曹操的鄴城

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任為遼東太守。

當時曹操剛打敗袁紹,史稱,“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

何止是不服啊,聽說曹操離開鄴城遠征(應該是征討幷州或是青州),公孫康就問手下,今吾欲以步卒三萬,騎萬匹,直指鄴,誰能御之?

隨隨便便就能湊出四萬大軍來,可見遼東當時實力之強,要知道官渡之戰時曹操也不過才湊出這個數。不過當時被扣壓在遼東的樂浪郡太守涼茂直接告訴公孫康,曹操現在是沒工夫搭理你。

(遼東郡只是公孫氏地盤的一部分)

果然,不久之後,曹操派張遼去收拾袁譚,順便就去了山東半島的小營州,收復了公孫度經營許久的東萊等濱海地區。

等到207年,曹操打到遼西大破了烏桓和袁尚聯軍之後,公孫康審時度勢,見曹操並沒有追至遼東,於是斬殺袁尚、袁熙,連同烏桓頭人速僕丸的人頭一起送到了曹操處。因功被封為襄平侯。

曹操是打不過,公孫康就把目光投向了東邊,直接就把高句麗給打散架子了,攻破了高句麗的都城不說,還設立了帶方郡,也就是朝鮮半島北部地區。

公孫康死後,孩子還小,遼東眾就推舉他弟弟公孫恭繼任,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封公孫恭為平郭侯。一直到他被侄兒公孫淵攆下臺,遼東這些年都跟曹魏算是很友善相處。

第三代公孫 被曹魏釜底抽薪奪了大量人口

雖然公孫淵是奪權上位,但是魏明帝曹叡仍然任命他繼任遼東太守。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在遼東也通用,公孫淵接手的遼東已經開始衰落了。倒不是說地盤被人搶走多少,而是人越來越少。原因就在於,曹魏對遼東施展的釜底抽薪之計。

遼東的漢人割據勢力,主體也是漢人。遼東的崛起乃至於大打四方得益於中原的混戰。

(山東到遼寧的海路,自古就有了)

黃巾之亂後,很多中原百姓都拖家帶口逃到了遼東,中原人逃亡遼東都是通過海路,也就是從山東半島蓬萊等地經過一系列島鏈到達遼東半島。其中還包括天下有名的名士,比如管寧、邴原、王烈等,對於他們不熟的,太史慈總知道吧,《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

曹魏政權穩定之後,就一直要求公孫康和公孫恭將當年逃過去的中原人全都遣送回來。公孫康倒是嘴上答應好好的卻不幹事,而公孫恭則是一力服從,這樣一來,不僅大批漢人被遣送回了中原地區,而且還激起了很大的矛盾,因為都是紮根遼東幾十年了,他鄉早就變成故鄉了,於是曹魏僅僅憑藉一道命令就使得遼東小政權逐漸空虛衰弱下來。

公孫淵自己本身就算是篡位,所以對於曹魏自然多了一份恐懼,幸好,那時候三國鼎立,於是他就跟孫權取得了聯繫,試圖以此為籌碼能跟曹魏上桌賭一把。

第四代公孫 死到臨頭稱了王

說起來孫權是主動湊上來的,當然不排除之前雙方就有過各種私下裡的貿易往來。孫權稱帝后就派人到了遼東只為通知公孫淵自己稱帝的事。

經過幾年的友好交流,公孫淵仍是搖擺不定的,只是當時的遼東已經四面漏風,風吹草動都能傳到曹魏耳朵裡去,更別說孫權派人和他聯繫這麼大的事了。曹魏已經順藤摸瓜在成山角伏擊了孫權的使者。

公孫淵終於果斷起來,而且直接跟孫權一個大驚喜,就是派出使者去江東後,直接就向孫權稱臣了。

孫權這個高興啊,馬上就封公孫淵為燕王。第二年就派出了萬人的船隊去正式冊封公孫淵。

可是沒想到,公孫淵變卦了,金銀財寶收下,一萬人也扣下了,還把使者的頭砍了送去了曹魏。

只不過,晚了。曹魏已經準備收拾遼東了。

最開始,曹魏派出的是毋丘儉,結果沒打過公孫淵。而公孫淵這時也是喪心病狂一般,直接就自立為燕王了。

可惜,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就騰出手來,於是親赴遼東,不過二個多月就平定遼東,斬殺了公孫淵,陪葬的有數千遼東官員。

雖然公孫氏割據遼東五十年,但一直接受中原王朝的任命,公孫淵自立為王不過一年有餘,而且沒有得到中原王朝的冊封,所以連附庸國都算不上,自然三國就是三國,不存在四國之說。


遼風物語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魏蜀吳三國鼎立,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其時,在三個國家之外的遼東還存在一個叫燕的華夏政權,存在了五十多年,東擊高勾麗,北扶夫餘,強化了華夏政權在東北地區影響力。

遼東東權的創立者叫公孫度(公元150年一公元204年),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出身於一吏之家,在門閥世族一手遮天的時代,被人看不起,但他的命運出奇的好。

漢玄菟太守公孫域有個兒子叫公孫豹,年十八歲病死。公孫度年紀也十八歲,小名也叫豹。太守公孫域把他當做兒子,供他念書,給他娶了妻子。公孫度學業有成,還當過刺史,但出身不好,比較被世家大族歧視,辭職隱居。

公孫度命運非常好,又遇到又一個恩人,同鄉徐榮。徐榮任董卓帳下中郎將,在徐榮舉薦下任遼東太守。公孫度上任時,當地豪族都不把他當回事,還把公孫度的兒子扣下。


公孫度是一個狠角色,他把這些豪強召來殺掉,整頓吏治、發展勢力,羽翼日漸豐滿。公孫度趁中原內亂之機,自稱遼東侯,平州牧。公孫度率兵打高勾麗,攻陷丸都城,打烏桓,吞下遼東半島,又越海佔膠東半島東萊諸縣,控制渤海黃海商路,成為東北亞霸主。

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位,他比較有戰略眼光。曹操滅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逃到遼東。曹操陳兵遼東邊境,公孫康把袁尚,袁熙的人頭獻給曹操,避勉了戰亂。


曹操封公孫康為左江軍,襄平侯。公元康武功也非常歷害,打敗高勾麗,陷其首都,向南攻入半島,建帶方郡。公孫康死後,諸子年幼,弟弟公孫恭繼位。魏文帝比較重視遼東公孫氏政權,封他為車騎將軍,假節,平廓候。但是,公孫恭身體不好,不能處理政務。他患男性生殖糸統疾病,做了切除手術,成了閹人。

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成人之後,奪了叔父的權力,魏明帝為安撫他,封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是志向遠大的人,他想聯合孫權對抗曹魏,孫權非常高興,封他為燕王,還派出萬人使團帶著珠寶跨海前往遼東。

公孫淵後來又返悔了,把孫權的使者殺了,把首級送到洛陽向曹魏示好。曹魏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公孫淵對曹魏非常忌憚,派兵把曹魏使節看起來,使節回到洛陽後向魏明帝告狀,魏明帝決定武力討伐遼東。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公孫淵擊敗曹魏母丘儉後,自立燕王。景元二年(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四萬四魏軍突襲遼東,盡滅公孫氏,把數萬人遷回內地。遼東公孫氏政權巧妙的同旋於魏吳之間,存在了五十多年。當中原地區,群雄逐鹿的時候,作為華夏政權的遼東獨身於世外,逐漸作大作強,稱雄東北亞。


關東俠客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所謂的“燕國”自然是不能算在三國之中。

題主口中的“燕國”,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指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所建立的割據政權。


遼東政權歷四世,最終在公孫淵手上所終結。

之所以有“燕國”這個稱呼流傳出來,主要是因為公孫淵在位之際,曾經聯合東吳,脫離魏國的管轄,自立為燕王。

但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遼東政權都屬於魏國的附庸,算不上一個獨立的國家。

從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公孫度就任遼東太守開始,直至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孫度病逝為止,遼東公孫氏與冀州袁紹、兗州曹操、荊州劉表一樣,都屬於漢末割據政權中的一員。

公孫度死後,其長子公孫康即位。

恰逢袁氏覆滅,袁尚、袁熙奔走遼東,公孫康斬二袁首級獻於曹操,因而獲得了曹操的信任,從此遼東政權雖然依舊獨立,但名義上卻歸附於曹氏政權了。

公孫康死後,由於二子年齡尚小,遼東群臣就擁護公孫康之弟公孫恭即位。

此時曹操已死,曹丕已經代漢建魏,公孫恭便接受了曹丕的冊封,成為了魏國的遼東太守、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

至此,遼東政權徹底成為了魏國附庸,要聽魏國皇帝的號令。

等到了魏明帝曹睿在位時期,公孫恭由於身體不好,被已經長大的公孫康之子公孫淵囚禁,遼東之主的位置便落在了公孫淵頭上。

魏明帝倒是沒有去管公孫家的家事,見公孫淵上位,就冊封公孫淵為遼東太守,揚烈將軍。結果公孫淵膽大包天,不但南通孫吳,還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設文武百官,儼然一副要與魏國分庭抗禮的樣子。

公孫淵的行為,只能用一句俗語來解釋。

敬酒不吃吃罰酒。

公孫淵的行為,頓時惹得魏明帝曹睿勃然大怒,直接派出司馬懿率四萬大軍徵遼,由此引出了司馬懿屠遼,公孫家自公孫淵以下一體斬絕 ,遼東公孫氏政權也就此成為了歷史。

那麼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若問公孫氏建立的燕國是否存在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但這個燕國從237年建立,到238年滅亡,總共存在時間不到一年。

存在時間如此之短,不堪魏國一擊的政權,當然也算不上是與其他國家“並立”了。


盜帥夜留香YE


即使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短暫,但同時的燕國就是遼東公孫氏的割據勢力集團卻不能算一個國。因為公孫氏總在找依靠,一會和東吳調情,一會又和北魏曖昧的,並總帶著卑怯的矛盾心理和魏吳接觸,很不自信。勝負乃兵家常事,可公孫氏以主力軍擊敗北魏一小股兵馬就飄起來啦,而且自立為王,可見公孫氏對北魏情況一無所知,不知北魏有多強大可怕。經營五十載遼東的公孫氏自稱王才一年時間就覆滅啦。怎麼能夠算一個國呢?另外,北魏稱帝穩穩幾代君主,就是西蜀也兩代啦,東吳也一樣,最主要的是魏蜀吳都是獨立自主又有鮮明的綱領,絕不像遼東公孫氏把自保當作第一要務。所以諸葛亮在隆中給劉備規劃的格局,還是給孫權打氣的預算說曹操赤壁敗必北還的三足鼎成,都說明三國的並存。其它大大小小割據勢力正如三國演義裡曹操所說,都是早晚必被擒的,不值一提。


唐燏


中國的歷史版圖,每一個歷史成員都不能拋棄,他們的歷史是深刻的銘記在國家的血液裡,所以三國不僅僅是魏蜀吳,他們也是征討其他小國而行成的,他們的人民中也有其他國家子民而慢慢的歸為一統!


香蓮燭下勻丹雪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很短暫,只有幾十年,是曹丕建立的魏丶劉備的蜀(漢)丶孫權的吳。何來的燕國?又不是春秋戰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