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新規落地 跟老百姓有啥關係?

11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這是該政策自2006年發佈以來的首次修訂。新《辦法》將醫療意外保險納入健康險範疇,明確長期醫療保險費率可調整,長期健康險猶豫期不得少於15天,禁止以基因檢測資料區別定價和作為核保標準,鼓勵發展健康管理服務。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究竟跟咱老百姓有啥關係?能不能讓老百姓實現少生病、少用藥、少花錢的願望?


健康險新規落地 跟老百姓有啥關係?

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變

目前的長期醫療險費率是不變的。以重疾險來說,消費者買了一份長期重疾險,每年交的保費是相同的。新《辦法》明確長期醫療保險可以進行費率調整,就意味著,消費者年交保費可能不同,未來存在上漲的可能。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健康險專委會主任委員、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楊錚表示,醫療保險按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承擔保險責任,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提供高額的保障,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注也是最需要的健康保險險種。然而,由於缺乏費率調整政策的明確支持,保險公司在設計開發醫療保險時,只能開發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六年內)的醫療保險產品,用停售老產品升級新產品的模式應對未來的醫療通脹和醫療技術進步導致的醫療費用高企。

楊錚說:“這一點也是廣大消費者對醫療保險產品最大的疑慮,他們擔心保險公司隨意停售保險產品導致其未來無法獲得非常必要的醫療保障。長期可調費的保證續保產品形態與國際健康保險接軌,給經營長期健康保險的保險公司,提供了應對長期醫療通脹等賠付風險的制度保障,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保險公司先前不敢嘗試開發長期產品的問題,推動了健康險產品向多元化發展,解決短期險扎堆、同質化等問題。”

基因檢測結果不能用於保險

如今,基因檢測已經廣泛應用於醫療診斷領域。基因檢測只需要被檢測者的唾液或者極少量的一管血液,就能檢測到罹患癌症、心血管、阿爾斯海默症等重大疾病的風險。國外曾報道過相關的事例,一名女性在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後,購買了長期護理險。而在之前,保險公司對她的記憶力做過3次測試,均未發現基因檢測所呈現出的異常。目前不少保險公司嘗試“買保險送基因檢測”,主要是為了獲得投保人的健康數據信息,從而進行更為精準的風險定價。而投保人最擔心的是,保險公司獲得了自己的基因信息後,拒保自己投保或者提高保費。

對於業內爭議較大的基因檢測問題,新《辦法》也予以了明確規定,“保險公司不得以被保險人家族遺傳病史之外的遺傳信息、基因檢測資料作為核保條件”。

平安健康險精算及大數據部副總經理夏如雪表示,新《辦法》能夠徹底堵住部分公司或產品借基因檢測為名,或以基因檢測為噱頭,非法蒐集、獲取被保險人除家族病史以外的遺傳信息和基因檢測資料此類保險銷售行為。

鼓勵健康服務,不再“為賠而賠”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病人數的增加,單靠醫院提供健康服務的模式已經跟不上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大醫院人滿為患,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而網上各種各樣的養生保健信息真假難辨。藉助保險公司的技術和實力,為老百姓提供大健康服務,是促進國民健康切實可行的舉措。中國人保集團的“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等都是業內比較知名的“互聯網+健康管理”綜合性解決方案。通過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的健康服務,節省治療費用。

新《辦法》的一大“亮點”,是新增大量篇幅於健康管理服務和合作,鼓勵保險公司將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提供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降低健康風險,減少疾病損失。新《辦法》將健康管理費用在定價中的佔比由支出類10%和諮詢類2%統一提升到了20%。超過以上限額的服務,應當單獨定價,不計入保險費,並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務價格。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郝演蘇表示,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具有非常重大的正面意義。“對老百姓來說,健康險是抵禦健康風險、維護生命安全的最物美價廉的保障。因此健康險近幾年來呈爆發式增長。2018年底我國人均擁有2.5張健康險保單。《辦法》鼓勵保險公司提供管理服務,體現了健康險不再‘為賠而賠’,也有利於社會公眾建立健康風險管理意識,最終實現少生病,少用藥,各方皆大歡喜。”


監製: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