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家如何輔導一年級的孩子?

y1個人的海枯石爛


一年級家長的焦慮,估計只有高三的家長可以比擬了。

孩子即將開啟“新的征程”,走上人生的“起跑線”,心中不忐忑,是不可能的。而眾所周知,一、二年級是整個小學生涯,最為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做得好,小學期間不費心。那麼,一年級的孩子該怎麼輔導呢?

養成良好的習慣最重要

培養好的課堂習慣。

和幼兒園不同,一年級的課堂,再也不允許孩子隨意走動、左右呼喊了。一開始,絕大部分孩子是做不到的,這也是一年級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和首要解決的任務。此時,如果家長能夠在家裡給孩適當的訓練,儘早讓其適應小學課堂,那麼無論是對於課上學習,還是給老師以好印象,都有極大的益處。

具體操作方法:每天晚上吃完飯稍作休息後,讓孩子練習靜坐10分鐘,正襟危坐,不允許喝水撒尿之類的事。然後在進行靜立10分鐘,要求同前。期間,家長最好能夠陪同孩子一起進行,最起碼要給予一個安靜的環境來配合。

培養好的作業習慣。

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作業量並不太大。主要是書寫規範方面的要求。此時,家長是一定要陪同孩子做作業的。

具體操作方法:
  • 給孩子安排一個專門做作業的環境。可以是書房,也可以是房間的一個角落,為的是讓孩子一到這裡,就進入學習的狀態。切忌隨意安排孩子做作業的場地——書本上粘上菜葉、麵湯,給老師看到不合適吧?

  • 家長安靜地坐在孩子旁邊(別玩手機),監督其坐姿、握筆;按照老師的要求,規範孩子拼音、數字、漢字的書寫方法。如果不達標,一定要求孩子重寫,絕不妥協。
  • 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喝好水、尿完尿,期間不準離開,不準聊天;一開始時間不能過長,能堅持20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

培養好的作息習慣。

大部分小學是沒有午睡條件的,這就要求一年級的小朋友晚上在家裡,得把覺睡足了。否則一天課上下來,就沒有精力再做課後作業了。晚上超9點還不睡,第二天肯定受影響。

其他時間規劃上,早上時間比較緊,通常起床之後也就是來得及吃個早飯,隨後就要奔學校而去了,關鍵集中在放學後:

  • 16:00左右:接到孩子,詢問一天的情況,不要太多苛責;
  • 16:30到家:給孩子來一點水果、點心;
  • 16:40-18:00:做作業;
  • 18:00-19:00:吃晚飯,飯後休息等;
  • 19:00-19:30:練習靜坐、靜站;
  • 19:30-20:00:預習第二天的課程,收拾好書包、文具(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 20:00至睡前:自由活動、親子交流時間。

科目輔導

書寫規範。

一年級只有語文和數學兩門主課,都會有書寫規範的要求。

  • 數學要求書寫規範,主要是因為以後重大考試閱卷多是機器批改,倘若書寫不好,有可能影響得分。
  • 語文自不必說,“一手好字”是人人都該追求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教授漢字書寫要點,剩下的就是練習。

語文。

除了識字之外,語文有兩點需要家長注意:

  • 現在一年級的拼音教得很快,2個月左右就結束了,如果孩子此前沒有學習過,那麼課後一定要加強拼音練習,否則後面課程會吃緊。
  • 一年級的另一個難點就是背誦。在“大語文教育”的規則下,背誦、閱讀將成為學習語文的重點,也將語文推向了決定成績好壞的關鍵位置。面對頻率極高的背誦任務,家長可以提前讓孩子熟悉詩歌、課文,以免每天晚上背不出來,雞飛狗跳。還有一個小竅門——如果不是當晚就要提交背誦作業,那麼等孩子背誦的八九不離十,待第二天一早起來再背一遍,效果會非常好。

數學。

一年級的數學比較簡單,就是加減法的反覆運算。數學的難點在於,口算速度和正確率,以及對題目的理解。

  • 口算練習沒有其他方法,就是多做題,同時計時,不斷提高要求。待口算水平上來了,正確率也應當會有所提高。千萬別小看了“口算”,這是以後學數學,基礎中的基礎,一定要打牢。
  • 而對題目的理解有問題就比較頭疼了。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字不認識:這相對好解決,等認的字多了,自然就好了;另一個是“粗心”,也就是沒仔細看,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家長長期的指引。

家長的自我修養

可以說,這是在家輔導孩子學習,最重要的一條。

1、控制好脾氣:你可能都會懷疑這是不是你自己,怎麼突然變得這麼暴躁?

  • 當暴脾氣上來時,深呼吸——呼吸個二三十次,應該就能夠平息怒火了;
  • 如果深呼吸沒什麼用,趕緊起身離開——切記,是閉著嘴巴離開;
  • 離開仍然沒用時,找個什麼東西轉移一下怒火——注意,千萬別找另一半“轉移”,那會使後果更嚴重。

2、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這麼小的時候,能解決這問題嗎?——別用當下的眼光看待孩子眼中的難題。

3、不要“人身攻擊”。這包括語言上的攻擊和肢體上的攻擊。

  • 其中,語言殺傷力最大,你口中的“愚蠢”“笨蛋”“廢物”,會讓孩子一生都有陰影和不自信。

  • 孩子犯錯可以適當懲戒,但,懲戒時,一定不要帶著暴怒的情緒,那會傷到孩子的。

為父筆記


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呢?

孩子剛上小學,他有新奇有惶恐有喜悅有苦惱~作為家長比他們更甚。

很多家長就被如何輔導孩子學習,如何輔導孩子做作業絆住了。

我根據我的經驗以及我的不足之處總結以下方法:

1、接孩子回家放學路上,和孩子敞開心扉談論溝通,比如:今天有什麼好玩的?吃了什麼?老師今天說了什麼好玩的事情,講了什麼有意思的話題?你的同學誰比較有趣,誰比較愛運動?等等。家長也可以說一些自己遇到的趣事。這一步是為了放鬆孩子得心情,讓孩子的拘束得到釋放,間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從側面掌握孩子心理狀態。

2、到家後,家長把準備的水果啊點心啊湯品啊拿給孩子。不要給太多,只是墊墊小肚兒。通過一路上孩子的嘰嘰喳喳訴說,孩子完全鬆弛下來。孩子還會說一些事情。你邊聽,邊翻看孩子的書本,大體瞭解一天所學的內容。給孩子留出十多分鐘撒歡玩玩具的時間。

3、帶孩子複習、預習。與孩子一起復習一天所學內容。複習時候,讓孩子說,家長啟發式提醒。預習時候,家長坐孩子旁邊,讓孩子把明天所學的內容,在草稿紙上簡單寫寫畫畫。一年級時候,孩子認不到很多字,需要家長耐心解釋。

4、家長(不要攜帶手機及其他)坐孩子旁邊,與孩子一起做作業。

5、一切OK,帶孩子放肆地去玩耍吧。


月亮與土豆


一年級是孩子進行義務教育的第一步,這一步真的很重要。

我們先來看一年級的教育目標是什麼?一年級主要是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本著這個目標,我們做家長的在家可以從這些方面來輔導孩子:

首先,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在家裡跟孩子共同制訂一些約定,共同執行。家長要言而有信,共同遵守約定。目的是讓孩子在學校也能遵守紀律,我覺得這個要擺在首位。

其次,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不多,有些孩子可能在幼兒園已經提前學了,有些孩子沒有學。對於提前學了的,家長要正確引導,不能讓孩子產生學習很簡單的錯覺,防止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對於沒有學的孩子,可能上課和作業都比不上那些學過的同學,要及時鼓勵,以免孩子出現自卑情緒。

第三,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要以身作則,選擇孩子合適的讀物,帶孩子一起閱讀,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第四,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和姿勢,特別是書寫時的握筆姿勢和字的基本結構框架(橫平豎直等)。

第五,引導孩子多跟同學交往,多交朋友,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六,配合學校和老師,幫助孩子建立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可以在家多跟孩子聊聊班級的事情,帶著孩子為班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總之,一年級是孩子文化學習的起步之時,父母在家裡要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多跟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只要家長都做到位了,孩子一定能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一個學爸


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學習習慣、規矩。這是孩子現在往後的根本,沒有好的習慣和規矩養成孩子到高年級會掉隊。

父母和孩子共同確定個時間表,從早上幾點起床到晚上幾點洗漱睡覺的所有出校時間都分解到,每個時間段做什麼要標註清楚並和孩子溝通到位。因為孩子小時間段稍微寬鬆一點,慢慢鎖緊(可以有意外但家長要在意外或臨時變更時說明情況和彌補辦法,儘量控制意外情況的出現頻率)。只要家長努力,這一步一到二個月就能幫助孩子習慣養成。

重視學習規矩養成。早上在家有10-15分鐘的晨讀(古詩詞,好文章,英語,加減法口訣表等都可以)。中午吃飯後到午覺前可以安排網絡微課學習(最好是科學方面的或是歷史地理方面,微課一般都是動畫孩子比較有興趣)10-15分鐘。寫字,讀書時的坐姿,拿筆姿勢等要嚴格控制。當然還要注重勞逸結合,一二年級作業量不大(即使算上輔導班),每天儘量給孩子留半小時左右的作業後戶外玩的時間。

二、學習方法的傳授

明確孩子做作業前先對今天所學內容進行復習(語文是幾個拼音生字和課文回顧,數學是加減法的方式方法,外語就是幾句短語和幾個生詞)快速過一遍。做作業時按順序做,如遇不會或模糊題跳過,全部做完後返回再思考或求助家長。做的作業必須檢查(√此項家長可給予孩子適當正向激勵),數學採用翻轉法(加法用減法檢查,減法用加法檢查)而且最好是每做一道就檢查,儘量不要全做完再返回頭檢查(節省時間)。語文和英語就是靠記憶知識檢查了。開始時可能檢查不出出錯題,家長可先縮小範圍指出錯題,孩子適應一段時間後就慢慢可以了。作業做完後一定要預習明天的課,開始時家長帶領慢慢過度到自己預習,要知道明天的課準備講什麼,自己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的。

鼓勵孩子上課多回答問題,鼓勵孩子多質疑多爭論。


養了一個娃


三年級以前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

整個小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而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人的本能都是渴望學習的,孩子帶著好奇心和探知慾望進入小學的學習,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興趣相對都比較濃厚,這個時候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不用為態度去操太多心。等到三四年級的時候,一方面一二年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對學習環境的熟悉,會造成孩子好奇心的下降,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另一方面,9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快速發展,進入第二個叛逆期,親子溝通會迎來挑戰,父母的要求往往會得到孩子本能性的反對。五六年級的時候,孩子面臨升學壓力,學業愈加繁重,如果前期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得好,這個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反之便會事倍功半。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作業拖拉,除了孩子本身的性格因素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沒有時間觀念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日常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他們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做作業花的時間有多久,告訴他們花了兩個小時,他們也不知道兩個小時是什麼概念。所以我們在一年級甚至一年級之前就要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有兩個方向可以去努力。

第一、在家庭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家裡的鐘錶、定時器等是營造時間環境的有力工具,父母的語言是讓孩子掌握時間觀念的有效途徑。比如洗臉刷牙的時候,告訴孩子兩分鐘可以完成,然後利用定時器,讓孩子知道兩分鐘的概念。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製作每天的時間計劃表,要讓孩子知道,一天的每個時間段需要做哪些事情。孩子會按照具體的清單表,按順序執行,將每天的任務安排的條理緊湊。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語言,隨時給孩子時間的觀念,比如剛才我們逛超市用了半個小時,剛才我們在遊樂園玩的時間剛好40分鐘等等。

第二、父母的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既要遵守時間,又要能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比如在安排週末的出行計劃時,在出行中將行程安排合理分配,如果與孩子約定好出發時間,家長就要做到準時。這樣才會在生活中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

用準確的信息給孩子溝通

家長跟孩子講話時,要用準確的時間語言跟孩子交流。比如,“還有30分鐘,你的作業時間就要結束了,馬上到你的睡覺時間了。”

“距離上課時間還有5分鐘。”

“明天早上9點10分集合。”

這些表達是比較容易幫助孩子形成時間觀念的。

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說,“你怎麼還沒有寫完作業?”、“你今晚還要不要睡覺了?”,或者是用“趕緊做”、“快一點”催促孩子,這些語言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孩子並不能真正的形成時間觀念。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生活上能夠自主,學習上才能主動。生活的過程本身也是學習的過程,很多孩子學習主動性欠缺,都是源於生活中太多的“被包辦”。埃裡克森認為,3-6歲是孩子主動性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主動發展慾望尤其強烈,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主動性沒有得到足夠發展,便需要父母后期更多的努力和付出了。

一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好引導的,父母可以運用封閉提問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比如孩子回家過後,我們可以按以下方式展開學習輔導。

父母:寶貝放學啦!今天過得開心嗎?

孩子:開心/不開心。

父母:有哪些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呀?

讓孩子去多去表達,利用有限的時間多溝通,加強親子關係。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是,我們更關心的是你過得快不快樂。然後就開始進入作業的正題。

父母:你是打算休息一會兒再做作業還是先做作業再休息呢?

孩子:先休息一會兒。

父母:可以的,學習一天也辛苦了,先休息一會兒吧。你看是休息20分鐘還是30分鐘呢?

孩子:先休息30分鐘吧。

父母:好的,現在是XXX,那就從XXX開始做作業吧。要吃點水果嗎?

父母:作業時間到了哦,你打算先做語文還是數學呢?

如此等等,在父母的引導下,讓孩子自己拿出家校本,自己理清楚自己的作業內容,自己決定他做作業的時間、順序。

做陪伴孩子的小灰兔,不做大灰狼

曾經聽了一節網課,用小灰兔和大灰狼來比喻父母輔導孩子作業的兩種狀態。一種是耐心陪伴、一起探索的小灰兔狀態,一種是監督、命令甚至恐嚇的大灰狼狀態。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恰當,而現在很多父母扮演的角色正是大灰狼。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有可能會遇到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性格造成的、學習環境造成的、也可能是知識點沒學懂造成的,每個孩子情況都不一樣,跟父母的能力更是沒得比,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就像一隻無助的小白兔一樣。而父母們往往不能做到換位思考,控住不住脾氣,大聲吼叫,甚至人格侮辱,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會作何感受。所以請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輔導作業正確的打開方式,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低年級段我們儘量做到陪伴,但是這個陪伴不是盯著他,而是在不遠處做我們自己的事情,比如看書。

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告訴他先把會做的做了,做完後我們“一起去學習”不會做的。當孩子做完後,需要面對不會做的問題時,可以按如下步驟引導孩子自己探索。

孩子:這道題我不會做。

父母:哦,這樣的題老師上課講過嗎?

孩子:講過——引導孩子回想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麼講的。

沒講過——那書上有例題嗎?我們翻開書找一下好嗎?

這樣便是小灰兔的做法,一起學習,一起探索,但主要的學習者是那隻小白兔,學習主動權在孩子的手裡。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luo爸


年輕爸爸媽媽,終於盼到了孩子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了,無形中,年輕的父母們會意識到,孩子正式上學了,人生真正的學習從現在開始了,既有欣喜又有焦慮,於是,心裡也盤算著如何對待孩子學習,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不是給學生報輔導班,就是給學生買來這樣那樣的學習資料,小小年紀揹著沉重的書包,晚上作業做到十點多,恨不得孩子一夜成才,其實這樣做不僅不可能使孩子學習更突出,反倒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感,進而對學習產生反感,如何對待孩子學習,怎樣輔導一年級的孩子哪,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承受能力,剛開始學生能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就可以了,一開始要求孩子到了做作業時候,一定去做作業,不要因為電視沒看完,看完後再做吧!一開始就要養成端正,認真,細緻,乾淨的好習慣,杜絕一邊做作業,一邊玩玩具,或者看電視,看手機等,孩子做作業不懂時,一定要先啟發,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不能訓斥,甚至打罵,或者一遍又一遍的喊叫,孩子笨,如果這樣,等於殘害自己的孩子,使他幼小的心靈埋下對學習恐懼,厭惡的種子,甚至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從此產生自卑感,抹殺孩子了的自尊,毀了孩子的前途。面對剛入學的孩子一定要以鼓勵為主,遇到難題,先讓孩子提高勇氣,不要懼怕,鼓勵孩子,你一定能行,孩子通過動腦子解決了問題,一定要表揚,再表揚,對孩子出錯的問題要分清哪是粗心的,哪是不懂的,另外,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不要玩著手機,玩幾分鐘看看孩子,這樣無形中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也激勵了孩子玩手機的慾望,直接影響了作業的質量。以上是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


西湖煙雨6566


很高興能在這裡回答你這個問題。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好不容易教會了,孩子還磨磨蹭蹭,作業寫得巨慢無比。

遇到這樣的情況,別上火,聽聽小馬老師怎麼說。

任何事情,只有找到了源頭,才好對症下藥。

孩子寫作業慢,可能是這五個原因,分別是條理性差、過於追求完美、學習基礎差、注意力不集中、協調性差。

01

條理性差

亂找東西,做題沒順序。

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

一會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經常會出現遺漏或者做錯的情況。

對策:

首先,父母要告訴孩子,寫作業之前要把文具準備好,要把作業的順序安排好。

要想治本,還需父母的放手,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包辦,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可以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條理性也會越來越好。

02

橡皮綜合症

過於追求完美。

還有的孩子,雖然作業工整,成績也好,但有一個毛病,就是寫作業特別慢。

寫的字稍微有一點不整齊或者頁面有一點不乾淨的地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如同強迫症一般。

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

一般是因為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策:

對患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可以用偶爾獎勵的方式,來達到“治癒”目的。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如果能在少用橡皮的情況下還能較快較好地完成作業,就能得到一定的獎勵。

如果孩子實在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03

學習基礎差

對學習不感興趣,做作業吃力。

本身的基礎就差,上課時又沒聽懂,回到家做作業自然費勁。一個人幹著自己頭疼的事,當然不可能主動,於是就能拖則拖了。

對策:

瞭解孩子到底哪裡掌握的不好,家長可以自己給孩子補習,或者告訴老師,讓孩子及時消化掉新學的知識點。

基礎是從小就要打好的,所以小學期間家長一定要緊盯著孩子的作業學習情況,等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學習就不用家長費心了。

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每個人都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因此,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

04

注意力不集中

無關動作多,磨磨蹭蹭。

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要麼咬手指,而且寫一會兒就起來溜達一圈,到外摸摸看看。你家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毛病嗎?

對策:

父母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分段寫作業。放學後,問問孩子總共有多少作業,以20分鐘為一段,做20分鐘作業後,休息一會。這樣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業。

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05

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孩子磨蹭的原因還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當今中國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兒童應有的摸、爬、 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

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鍊,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

也就是說寫作業時,由於思維較快,但表達和寫較慢,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行,只能重新擦掉,有時寫了擦,擦了又寫,經常把本子擦破。孩子自己也很著急,很生氣。

對策:

這樣的孩子,需要專門做一些感統訓練。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細心的父母只要有心,是能發現的。

如果發現孩子確實不是因為態度問題,不是因為主觀努力不夠,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感統是否失調。

如果確實有,只要堅持做一段時期的感統訓練,孩子就會有所好轉。

除了以上介紹的五類常見現象,不同的孩子或許還會有其他不同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改變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最後祝您天天開心、身體健康!

祝孩子學習進步!



教書育兒小文


強烈建議家長不要在家輔導一年級的孩子。先不要急著反對,聽我分析。



一年級是學校教育的起步,家長的首要任務是讓孩子願意去學校

一年級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正式起步,和幼兒園以及學前教育有很大區別,孩子面臨學校相對嚴格的約束,家長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愉快的上學。一年級的課程負擔很輕,但孩子還沒有完全適應學校生活,沒有進入學習狀態,成績不好十分正常,家長不能為了孩子的所謂的考試分數而急於輔導孩子,如果家長強行要拉高孩子的分數,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從而不願意上學。



家長的第二大任務,是保持和老師的密切溝通

老師才是孩子的真正啟蒙人,老師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肯定比家長多,並且更加有效。作為家長,一定要主動聯繫老師,從老師那裡得到孩子的更多信息,從而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最佳培養方式。不要指望老師主動聯繫你,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根本顧不過來,孩子不出問題,老師不可能主動和每一個家長溝通。家長主動聯繫老師,老師也就自然會更多關注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低年級孩子的重中之重

學習是痛苦的,一般人都不願意學習,尤其是強制學習,一年級的孩子,如何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是重中之重,至少不能讓孩子厭惡學習,家長從這方面入手,遠遠比輔導孩子學習重要。

比如學習算術,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購買零食,讓他自己算賬付款;再比如,我們要求孩子把較為複雜的事情,讓孩子用自己的語音表達清楚,讓孩子知道,不學習連話都講不好。這些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常用方法。



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持續吸取知識最主要的東西。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玩,家長應該持之以恆不厭其煩的監督,因為好習慣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這其中還包括對課本作業本的整理和管理,力爭讓孩子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按時高效完成作業,不拖沓;認真書寫,一絲不苟,等等等等。

家長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會很理想,家長切記,小學低年級時,不要過於強調孩子的分數。



再來看看,為什麼不建議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

1.家長不是專業老師,一般不會懂得怎樣輔導孩子,很多情況下,你講了一籮筐,孩子還是聽不懂,這時候家長可能會失去耐心,搞出雞飛狗跳的局面來;

2.老師佈置少量的家庭作業,主要目的是檢驗孩子的課堂學習效果。家長讓孩子似懂非懂的完成了作業,老師根本掌握不到孩子作業上反應出來的信息,這樣會誤導老師,對孩子沒有幫助。

親愛的家長,小學低年級是孩子的最基礎階段,最主要的是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階段,卷面分數並不是最主要的,多陪伴孩子,耐心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孩子在學習上才能走得更遠。


動態物理


一年級是孩子正式步入自主學習的關鍵時期,我覺得這個階段應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家長的輔導也要以陪為主,不越俎代庖,這樣有利於孩子在高年級階段形成自覺學習、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家長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輔導:

1、督促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最起碼要每日按時完成作業,並讓他自己檢查一天內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否都已做完,比如:所報興趣班的練習任務、每日的閱讀任務等。不過,家長要注意,每日任務要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內,要是安排過多,會讓孩子堅持不下來。

2、培養孩子專注仔細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無法長時間關注一件事。家長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要監督孩子持續專心地固定在書桌前完成各科作業。如果一開始孩子不能持續較長時間,就在每科作業間隙給他一定的休息時間。另外,培養孩子自我檢查的能力,做過的作業要自我查錯,並與孩子共同探討不仔細的後果及應對辦法。

3、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習慣

一年級孩子的家長要逐漸放手,讓孩子習慣自我管理。如:自己整理書包、安排自己上學的服飾、按時作息等,這些習慣不僅能讓孩子的生活日漸條理、獨立自理,也能讓家長輕鬆教子。

因此,家長雖然要參與孩子的成長,但不是大包大攬、事無鉅細。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能使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枯葉箏鳴


先說說語文的輔導吧

我之前文章中講過,一年級語文學習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識字、寫字的能力,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玩識字遊戲來培養,比如,剛剛學完50個生字,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字卡,玩生字排列組合遊戲。

排法有兩種,第一種:按照字理規律分類,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形聲字,把同一類的放在一起,這樣可以強化孩子對漢字音、形、義的記憶,有效預防和減少錯別字的產生;

第二種:把這50個漢字都拿出來,看看能不能排成一句話,可以全用上,也可以不全用上,有的時候可能是可以排出來的,有時候排不出來,這個時候結果並不重要,但是玩的過程特別重要,因為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不斷地嘗試語言的實用性,讓孩子覺得漢字學習不枯燥,是可以和自己的生活發生聯繫的非常有用的一個了具。

有兩點要提醒家長們意這個識學遊戲不要經常統,一個單元結束玩一次;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這樣孩子有新解感,會很期待玩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不能總是贏子,要多給孩子勝的機會,這樣孩子不會因受挫而不喜歡這個遊戲。

朗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讓孩子讀課文給全家聽,慢慢訓練孩子的表達慾望。在學校裡孩子多,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孩子朗讀的機會,所以家裡要製造這樣的機會,讓孩子能夠繪聲給色地朗讀課文。如果反覆讀課文,孩子覺得沒意思了,也可以讓他讀兒童詩、童謠之類的作品。

家長聽孩子讀的過程中不一定非得有很多指導,但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如果有明顯的錯誤,可以指出來,但是總是糾錯不太好。

還可以像玩一個遊戲一樣,孩子讀一段,家長讀一段,在歡快的氛腳中讓孩子享受朗讀的樂趣。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錄音,過一段時間,可以把孩子朗讀的錄音拿出來聽一聽,讓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

再來說說數學輔導

數學教育,首先我們要思考的是符合年齡,思維水平層次的教學,一年級階段,我們家長要多跟孩子“聊數學”來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喜歡上學數學。

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數學學習會不斷遇到門檻,需要逐級上升,因此,在如此漫長艱苦的學習之路中,孩子假如不喜歡數學,被逼12年都在為一件TA極不樂意做的事情不斷付出努力,是多麼痛苦!

這個痛苦要比語文強烈百倍,語文是會多少的問題,數學可能完全不會!

怎麼“聊數學”讓孩子喜歡上數學?

孩子對於思考抽象概念覺得困難,疲勞,所以排斥;那麼,家長就需要儘可能通過具象的方式,來導入抽象的概念,孩子需要你更多地與之互動,來提供他們思考的動力。

比如去超市購物、一家人一起吃飯等等具體場景,超市購物可以引導孩子做些簡單的加減法,一家人吃飯就可以談論的是家裡來客人了,一共要準備多少人的飯?

數學應用場景很多,家長可以多進行引導,以激發孩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至於奧數就先不著急,等孩子差不多完成了最基礎的從具象跨入抽象的階段,思維開始可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之後再開始也不遲。

最後簡單說說英語學科:

一年級的英語屬於啟蒙階段,以聽說為主培養語感,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是自然拼讀。 家長可以啟發娃領會拼讀的要義,讓孩子理解單詞是靠若干部分拼讀起來記憶的,而不是拆成一個一個字母去死記硬背。

有了這個認識,再引導孩子去主動探索,歸納課本給出的單詞特徵和拼讀規律。 一年級的重點就是解決發音,強化聽讀模仿,一年級也可以給孩子拓展閱讀一些故事繪本,但不用檢測閱讀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