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在人類社會邁入“青銅時代”的門襤之前,人們對金屬早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最早被人們認識的大約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紅銅,很可能是在尋找各種適合於製造工具的石料時,作為一種適用的“石料”被發現的。它是一種延展性很強,又有光澤的材料。於是在當時大量簡陋而笨重的石質工具中閃爍出金屬工具的光輝。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一、黃銅工具的使用

偶然閃爍的金屬光輝,並不能照亮人類社會前進的道路,但它可以引導人們去思索,去探尋這種奇異的有光澤的“石料”的秘密。歷盡曲折以後,人類逐漸摸索出治鍊金屬的奧秘。治銅的熊熊爐火,照亮了人類社會前進的道路,引導人類跨過通往青銅時代的門檻。

至於在中國古代人們何時開始點燃起冶銅的爐火,現在還難以取得準確的答案,但是田野考古發掘工作中的新收穫,使我們日漸接近這一問題獲得解決的時刻。根據已經取得的考古資料,年代最早的銅製工具是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的遺物。在甘肅東鄉和永登,都發現過這一文化的小銅刀,是用單範鑄成,都屬青銅器,距今約5000-4000年的產品。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古代冶銅圖

在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址的發據中,也發現過一些小型的銅製工具,其中在膠縣三里河出土的銅錐,經化驗是黃銅器。至遲到3800年以前,生活在甘肅青海一帶的齊家文化的居民,已經較多地使用小型銅製工具,甚至使用了銅鏡,其中除了紅銅製品外,已有少數青銅製品。

在從甘肅永靖的秦魏家墓地和大何莊遺址,廣河齊家坪、武威皇娘娘臺遺址,以及青海貴南尕馬臺遺址,都獲得過齊家文化的銅器,其中的銅製工具有小刀、錐子、鑿子和斧頭,但形體很小,最長的小刀和錐子,還不到13釐米。在秦魏家墓地和武威皇娘娘臺遺址,還獲得了一些小的銅指環和用銅片制的裝飾品;在尕馬臺遺址還出土了背面鑄出紋飾的帶鈕銅鏡。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出土兵器復原圖

這些銅器絕大多數是紅銅,皇娘娘臺遺址出土的兩件銅器的含銅量達99.5%以上,也有一些是青銅器,例如秦魏家墓地出土的銅環和尕馬臺遺址出土的銅鏡。這些銅器的製法,採用了鍛、鑄,說明當時的人們雖然還沒有完全跨進“青銅時代”,但可以說為期不遠了。有的研究者認為那時已是“銅、石並用時代”。不過,齊家文化的這些小型銅工具,還沒有任何一件可以作為兵器使用。

二、青銅兵器的出現

遠古的人們從開始利用自然界的紅銅製造工具和治鑄早期青銅器,到能夠熟練地掌握銅、錫、鉛的合金技術,是經歷了長期的實踐的結果。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古代冶銅爐遺址圖

現在我們在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年代最早的技術成熟的青銅器,是距今約3200年以前的二里頭文化的產品。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一些化銅爐的殘壁、一些銅渣,以及鑄造銅器時使用的泥質鑄型——陶範的碎塊。它們的出土說明當地有冶鑄青銅器的作坊。這些發現,自然表明當時的青銅冶鑄工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從遺址的出土品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產品除了鑿子錐子和小刀等小型工具以外,還有飲酒用的銅爵杯和作為樂器的小銅鈴,特別是有戈、戚和鏃等,青銅兵器的出土。

它們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早的青銅兵器。雖然在二里頭遺址發掘中獲得的青銅兵器數量不多,器類不全,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銅製品中看出兵器明顯地與生產工具分開了。從上述意義講,可以認為這是工具和兵器分道揚鑣的關節點。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三、二里頭遣址出土的三種青銅兵器

二里頭遣址出土的第一種青銅兵器,是箭鏃,屬於遠射兵器。鏃體的形狀都是扁平的,後面帶有插接箭乾的鋌。有的形狀不很規範,但已出現了形狀相當規範的雙翼有脊的鏃,雙翼向後伸展成倒刺,向前聚成尖鋒。這種扁體的雙翼銅鏃,後來發展成商代銅鏃的標準形態。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第二種青銅兵器,是銅戈,屬於格鬥兵器。1975年獲得的一件銅戈還明顯地保留著這種兵器的原始形態,全形很象一柄鐮刀,只是上、下緣都有利刃,前鋒聚成銳利的尖鋒而已。它的“援”是直的,沿中線有凸起來的脊稜,由脊向兩刃斜抹而下,到接近刃口處又凸起增厚,形成兩條淺溝漕。援後接有長方形的直“內”,援和內之間沒有形成明顯的分界,內的後尾帶有四個齒槽。“穿”只有一個,方形,設在內上。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在遺址中採集到的另一件銅戈,全長32.5釐米,與上面介紹的一件相比,形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它的“援”和“內”兩部分的區別已經比較明顯了。內的尾部向下彎曲,內上鑄有云紋,上面可能鋃嵌有綠松石,當時一定顯得很漂亮。“穿”也只有一個,呈圓形,在內上。在“穿”和“援”之間、遺留著安過“柲”的痕跡,可看出所安裝的戈柲直徑約4釐米。戈是我國古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的兵器,在這一時期已經形成了它形體方面的基本特徵。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第三種青銅兵器,是銅戚,它與上述第一件銅戈出於同一座墓中。從形體方面看,它是從古老的斧類工具演變成的兵器。戚體窄長,戚刃圓弧狀,後面有長方形的“內”。在戚體與戚內之間有凸起的“闌”。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四、奴隸社會為青銅兵器的發展提供了源泉

總體來說,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兵器的鑄造技術已有相當水平了,它們決不可能是第一代的青銅兵器。據此推測,青銅兵器的出現的時間,應該比這些出土物的時代更早。考古學界對二里頭文化的性質還在作進一步的探討。有人認為是早商文化,也有人主張是夏文化,但是上述兩種觀點都並不會妨礙我們得出下列的結論,就是我國古代跨入“青銅時代”的門,應在商朝之前,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夏朝。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征伐圖

在有的古代史籍中,認為夏朝“以銅為兵”。這正反映了夏朝是青銅兵器開始出現在戰場上的時期。夏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的開始,為了獲得更多的奴隸、土地和財寶,就要進行掠奪,發動戰爭。於是古代部落對部落的戰爭,開始蛻變為攫奪家畜、奴隸和財寶的搶動,這樣一來,為了戰爭的需要,為了鎮壓奴隸們的反抗,專門用來作戰的軍隊正式組建起來。軍隊的組建直接促使專門為戰爭使用的特殊器械——兵器的進一步發展。青銅的治鑄技術,是我國古代奴隸制社會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生產工藝,併為軍隊提供了新型的銳利兵器,用於征伐,擴大領地和掠奪奴隸及財富。

五、青銅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在中國的大地上,青銅兵器不僅在中原的二里頭文化中出現,在西北的一些古代文化中也同樣出現了銅製兵器,例如甘肅發現的火燒溝類型文化。火燒溝類型文化的遺存,分佈在河西地區的山丹、民樂至酒泉、玉門一帶,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最晚為公元前1600年,大致與傳說中的夏文化的年代相當。以在玉門市火燒溝發掘的300多座墓葬為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隨葬品有銅器。

“青銅時代”:從黃銅工具談青銅兵器

出土的青銅兵器圖

​出土的銅器以模鑄為主,紅銅、青銅都有,除了斧、钁、刀、鐮、鑿、錐、針,以及作為裝飾或服飾用具的泡、釧、管、鏡形器等以外;也有矛、鏃、匕首等銅兵器。有人認為在這裡生活的民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在我國中原和西北的古代民族,都在大致相同的時間開始使用銅兵器的事實,同時也反映出我國的青銅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中國古代兵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