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商朝,也叫殷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國祚555年,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朝代,我國奴隸制鼎盛時代,控制區域比夏朝大,國姓

,擁有規模巨大的城市(河南安陽殷墟等)、系統完備的文字(甲骨文)、大量精美大氣的青銅器。與夏朝比起來,商朝很闊。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商朝核心疆域與周邊局勢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商族起源於今山東境內,出自東夷族群,始祖叫,傳說是帝嚳次妃的兒子。商族喜歡遷徙,建國後國都也經常遷移,有說是因為內部鬥爭導致。崇鬼,遇到重大事件常用占卜解決,所以文字經常出現於王八殼子上(由此可見龜在那時候分佈很廣,應該經常被燉),所以能薰陶出後來的周文王姬昌及《周易》。我們熟悉的伊尹盤庚遷殷武丁與婦好(有說婦好抵擋住了吐火羅人東進華夏)皆在此朝。伊尹與商湯這樣的謀臣與主公搭檔,成為了後世君臣共謀大業的楷模,比如推翻商朝的姜子牙與姬昌、管仲與齊桓公、張良陳平與劉邦、諸葛亮與劉備、王猛與苻堅、趙普與趙匡胤、劉伯溫與朱元璋,皆如此。不過,像婦好一樣能征善戰保衛主君江山的妃子,後世著實不多,呂雉武則天是精於權術而已。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後人腦補的商朝始祖“契”像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河南安陽婦好墓發掘現場

商朝建立後由伊尹輔政達五十餘年,大治,後來內鬥嚴重頻繁遷都,直至中後期君主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才挽救了政局,後在武丁時期國力空前。末代君主,諡號,周武王姬發發動牧野之戰擊敗商軍,帝辛自焚而死,《封神榜》講的故事就取材於此。史載帝辛天資聰穎、力大無窮、窮兵黷武,寵幸妲己,妲己驕奢殘忍。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殷墟發掘現場一隅


商朝滅亡後,王族之一的箕子不願臣服於周,率部分族人北遷進入今朝鮮半島建立了國家,史稱箕子朝鮮,一直到西漢時期才被劉邦發小、燕王盧綰手下的將軍——衛滿所滅。周武王將商王族之一的微子封於今河南商丘,國號,在東周戰國時期被齊國所滅。剩餘大部子民融入周朝,有的自稱“商人”,不務農,以做生意為生,這就是商人一詞的由來(商族來自於山東,沿海,從黃帝時期就是生意人)。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南三韓

關於帝辛,也就是商紂王,歷史書上一般說他殘暴不仁,但近代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他其實算得上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包括毛主席也這麼認為。理由是,他即位時,商朝其實已經積重難返了,內部腐朽,外部諸侯國已然崛起,但他依然能征服東夷(商朝的東夷主要指江淮、東南一帶)諸部落,極大地拓展了版圖。卻由於俘獲的奴隸太多,消化不了,國都空虛被周人趁虛而入、奴隸倒戈而亡國。步子邁大了,和後世隋朝的楊廣類似,用力過猛被反噬。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帝辛、妲己、姜子牙 劇照

關於商滅夏、周滅商,或者後世的遊牧民族南下,我個人覺得是沒有什麼正義與邪惡之分的,都是族群爭奪生存空間導致。沒有誰天生就是戰爭狂,個人的、民族的、社會的價值觀都是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地理環境等長期影響形成。我們價值觀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儒家,禮儀、道義、師出有名是自己給自己制定的條框而已,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中國歷史一直是政權更替,每個政權都是由盛而衰,到了一定時間自然而然就衰了,衰的時候在位的統治者要麼是殘暴不仁要麼是昏庸無能,為何?因為需要給後世塑造出如果不是統治者殘暴、昏庸的話國家不會如此不堪的思維定勢。但社會規律豈是一個統治者能完全左右的?一個無能的君主在盛世可以是無為而治的明君,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在盛世可以是開疆拓土的千古一帝!如若在亂世呢?並且為何會有亂世?為何以前每隔幾百年就有亂世?是人變了?人這幾萬年來其實一直沒變!

只舉一例。試想,小農經濟時期的朝代,兩三百年,耕地面積沒有明顯擴大,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沒有增加。國家建立時,一般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人口少,耕地相對多,只要年景好、勤奮、輕徭薄賦,家庭的生活條件、國力均會逐步上升。持續幾十年,人們安居樂業,自然而然會多生育,

當人口在某個臨界值以下,糧食能養活這麼多人,這就是盛世!人多、錢多、打仗不怕誰,漢朝打匈奴就是如此!接下來,人還是有充足的生殖慾望,總覺得多生多福,大家憋足了勁生!這種情況持續幾十年,問題來了,土地的產出根本養活不了這麼多人,於是流民產生;流民來了,國家需要軍隊來維穩,收的稅卻不足以養活軍隊及各級政府,那麼加稅,此時統治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變了;越加稅,流民越多,國家越緊張,如果遇上自然災害、地方官魚肉百姓(這些情況很普遍),情況就更惡劣;階級矛盾接著就爆發了,階級利益接著就凸顯了,農民就要起義了,居心不良的上層就會利用農民來推翻這個政權,改朝換代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殷墟人、馬、戰車合葬坑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明,對王朝興衰、末代君主的評價,沒那麼簡單!大家也可以看出來,夏桀有妺喜,商紂有妲己,後世的周幽王有褒姒,難道紅顏禍水是亂世的標配?那周赧王、秦始皇、漢獻帝、梁武帝、明思宗又怎麼解釋?夏桀與妺喜、商湯推翻夏桀,商紂與妲己、姬發推翻商紂的故事套路又是何其相似!姑且臆測均為後世加工而已。


夏與商,都是青銅時代的奴隸制王朝。到了周朝,分封制趨於純熟,諸侯吞併融合貫穿於整個周史,最終周自己也被吞了,帷幕是鐵器時代的到來,大一統秦朝建立!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西周初期與世界局勢

夏族是從今陝西一帶起家,東進河南建立了夏朝;商族來自今山東,當時稱為東夷,西進河南滅了夏朝建立商朝;而周族,也是起家於陝西一帶,和夏族同源。周族滅掉商族建立周朝,可以看做是夏族的復仇。夏族與東夷的聯合與糾葛,從黃帝時期就開始了,跨度很長。西周穆王時代,東夷徐偃王還能發動叛亂;東周戰國時期,齊國與秦國還並稱東西二帝。周族祖先為后稷(ji,四聲),傳說為帝嚳元妃的兒子,被尊為“農神”,由此可見周人是以農業為生,與做生意的商人確實不是一路人。周族為祖先崇拜,與商族拜鬼也不一樣。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後人腦補的周朝始祖“后稷”像

前文說到,諸侯吞併融合貫穿於整個周史,其實在夏朝商朝時,部落諸侯以大吃小也很常見。史載,禹之時,執玉帛而朝者萬國(部落);商湯之時三千(部落);西周武王時猶有千八百國;春秋之時(東周前期)國見於書者僅一百四十餘!而到了戰國時代(東周後期),大家都知道了,戰國七雄,就剩這麼幾個諸侯國了。民族融合聽起來美麗,實際上充滿了暴力,當然,也充滿了智慧


周朝,姬姓,國祚790年,版圖比商大,歷史上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今陝西西安)和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都城今河南洛陽,因國都在西安的東方,因此叫東周),就像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宋朝分為北宋與南宋一樣,中間都有不可抹滅的裂痕。簡單說,西周被滅後,才有了東周。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東周春秋時代後期局勢圖

大家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逗褒姒一笑的故事,很顯然,這個故事情節根本經不起推敲,是後人杜撰的。不過周幽王確實不咋地,沒處理好家庭關係(想另立太子),被自己人聯合西邊遊牧的犬戎給殺了,犬戎攻破了都城,西周滅亡。國君被自己人殺了,說到底,還是諸侯坐大導致的。周幽王死後,都城被毀,諸侯擁立被廢的太子姬宜臼為王,定都今洛陽,東周建立。東周的前半段,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後半段從公元前453年開始,晉國的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掉智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開始更大規模地互砍,稱為戰國時代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東周戰國時代前期局勢圖

春秋戰國時代,中華文明的青春期,是華夏人才薈萃、群星璀璨的時代,老子、孔子、鬼谷子、孫子、孟子、墨子、魯班、管仲、范蠡、吳起、商鞅、韓非子、孫臏、張儀、蘇秦等等等等,百家爭鳴,很多行業的祖師爺均產於此,這是一個智慧爆發的時代。同時期的歐洲也一樣,不得不說很奇妙,人類的智慧好像都在這一刻大爆發。

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五霸還尊王攘夷,要點臉面,七雄殺到後面紅了眼把王都殺了,崇尚武力的時代,秦人最終勝出。關於為何最終是秦人統一華夏,這個是可以寫好多本書的,本文只強調一點,那就是金屬冶煉工藝的進步,秦國當時已經可以高精度、大規模批量生產武器了!戰國後期,鐵器已被大規模使用,逐漸淘汰了青銅器。到了西漢,鐵器已完全取代青銅器!

中華脈絡之7、青銅時代:商與周的冰與火之歌

秦朝與周邊局勢

夏商周的青銅時代結束了,人性還是一樣,沒變,只不過格局更上了一層樓——秦朝之後,天下一統成為了社會主旋律,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由此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