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商朝,也叫殷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国祚555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我国奴隶制鼎盛时代,控制区域比夏朝大,国姓

,拥有规模巨大的城市(河南安阳殷墟等)、系统完备的文字(甲骨文)、大量精美大气的青铜器。与夏朝比起来,商朝很阔。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商朝核心疆域与周边局势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商族起源于今山东境内,出自东夷族群,始祖叫,传说是帝喾次妃的儿子。商族喜欢迁徙,建国后国都也经常迁移,有说是因为内部斗争导致。崇鬼,遇到重大事件常用占卜解决,所以文字经常出现于王八壳子上(由此可见龟在那时候分布很广,应该经常被炖),所以能熏陶出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及《周易》。我们熟悉的伊尹盘庚迁殷武丁与妇好(有说妇好抵挡住了吐火罗人东进华夏)皆在此朝。伊尹与商汤这样的谋臣与主公搭档,成为了后世君臣共谋大业的楷模,比如推翻商朝的姜子牙与姬昌、管仲与齐桓公、张良陈平与刘邦、诸葛亮与刘备、王猛与苻坚、赵普与赵匡胤、刘伯温与朱元璋,皆如此。不过,像妇好一样能征善战保卫主君江山的妃子,后世着实不多,吕雉武则天是精于权术而已。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后人脑补的商朝始祖“契”像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河南安阳妇好墓发掘现场

商朝建立后由伊尹辅政达五十余年,大治,后来内斗严重频繁迁都,直至中后期君主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才挽救了政局,后在武丁时期国力空前。末代君主,谥号,周武王姬发发动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帝辛自焚而死,《封神榜》讲的故事就取材于此。史载帝辛天资聪颖、力大无穷、穷兵黩武,宠幸妲己,妲己骄奢残忍。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殷墟发掘现场一隅


商朝灭亡后,王族之一的箕子不愿臣服于周,率部分族人北迁进入今朝鲜半岛建立了国家,史称箕子朝鲜,一直到西汉时期才被刘邦发小、燕王卢绾手下的将军——卫满所灭。周武王将商王族之一的微子封于今河南商丘,国号,在东周战国时期被齐国所灭。剩余大部子民融入周朝,有的自称“商人”,不务农,以做生意为生,这就是商人一词的由来(商族来自于山东,沿海,从黄帝时期就是生意人)。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南三韩

关于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历史书上一般说他残暴不仁,但近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其实算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包括毛主席也这么认为。理由是,他即位时,商朝其实已经积重难返了,内部腐朽,外部诸侯国已然崛起,但他依然能征服东夷(商朝的东夷主要指江淮、东南一带)诸部落,极大地拓展了版图。却由于俘获的奴隶太多,消化不了,国都空虚被周人趁虚而入、奴隶倒戈而亡国。步子迈大了,和后世隋朝的杨广类似,用力过猛被反噬。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帝辛、妲己、姜子牙 剧照

关于商灭夏、周灭商,或者后世的游牧民族南下,我个人觉得是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的,都是族群争夺生存空间导致。没有谁天生就是战争狂,个人的、民族的、社会的价值观都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等长期影响形成。我们价值观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儒家,礼仪、道义、师出有名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条框而已,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历史一直是政权更替,每个政权都是由盛而衰,到了一定时间自然而然就衰了,衰的时候在位的统治者要么是残暴不仁要么是昏庸无能,为何?因为需要给后世塑造出如果不是统治者残暴、昏庸的话国家不会如此不堪的思维定势。但社会规律岂是一个统治者能完全左右的?一个无能的君主在盛世可以是无为而治的明君,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在盛世可以是开疆拓土的千古一帝!如若在乱世呢?并且为何会有乱世?为何以前每隔几百年就有乱世?是人变了?人这几万年来其实一直没变!

只举一例。试想,小农经济时期的朝代,两三百年,耕地面积没有明显扩大,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增加。国家建立时,一般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人口少,耕地相对多,只要年景好、勤奋、轻徭薄赋,家庭的生活条件、国力均会逐步上升。持续几十年,人们安居乐业,自然而然会多生育,

当人口在某个临界值以下,粮食能养活这么多人,这就是盛世!人多、钱多、打仗不怕谁,汉朝打匈奴就是如此!接下来,人还是有充足的生殖欲望,总觉得多生多福,大家憋足了劲生!这种情况持续几十年,问题来了,土地的产出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于是流民产生;流民来了,国家需要军队来维稳,收的税却不足以养活军队及各级政府,那么加税,此时统治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变了;越加税,流民越多,国家越紧张,如果遇上自然灾害、地方官鱼肉百姓(这些情况很普遍),情况就更恶劣;阶级矛盾接着就爆发了,阶级利益接着就凸显了,农民就要起义了,居心不良的上层就会利用农民来推翻这个政权,改朝换代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殷墟人、马、战车合葬坑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对王朝兴衰、末代君主的评价,没那么简单!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夏桀有妺喜,商纣有妲己,后世的周幽王有褒姒,难道红颜祸水是乱世的标配?那周赧王、秦始皇、汉献帝、梁武帝、明思宗又怎么解释?夏桀与妺喜、商汤推翻夏桀,商纣与妲己、姬发推翻商纣的故事套路又是何其相似!姑且臆测均为后世加工而已。


夏与商,都是青铜时代的奴隶制王朝。到了周朝,分封制趋于纯熟,诸侯吞并融合贯穿于整个周史,最终周自己也被吞了,帷幕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大一统秦朝建立!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西周初期与世界局势

夏族是从今陕西一带起家,东进河南建立了夏朝;商族来自今山东,当时称为东夷,西进河南灭了夏朝建立商朝;而周族,也是起家于陕西一带,和夏族同源。周族灭掉商族建立周朝,可以看做是夏族的复仇。夏族与东夷的联合与纠葛,从黄帝时期就开始了,跨度很长。西周穆王时代,东夷徐偃王还能发动叛乱;东周战国时期,齐国与秦国还并称东西二帝。周族祖先为后稷(ji,四声),传说为帝喾元妃的儿子,被尊为“农神”,由此可见周人是以农业为生,与做生意的商人确实不是一路人。周族为祖先崇拜,与商族拜鬼也不一样。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后人脑补的周朝始祖“后稷”像

前文说到,诸侯吞并融合贯穿于整个周史,其实在夏朝商朝时,部落诸侯以大吃小也很常见。史载,禹之时,执玉帛而朝者万国(部落);商汤之时三千(部落);西周武王时犹有千八百国;春秋之时(东周前期)国见于书者仅一百四十余!而到了战国时代(东周后期),大家都知道了,战国七雄,就剩这么几个诸侯国了。民族融合听起来美丽,实际上充满了暴力,当然,也充满了智慧


周朝,姬姓,国祚790年,版图比商大,历史上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今陕西西安)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都城今河南洛阳,因国都在西安的东方,因此叫东周),就像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一样,中间都有不可抹灭的裂痕。简单说,西周被灭后,才有了东周。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东周春秋时代后期局势图

大家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逗褒姒一笑的故事,很显然,这个故事情节根本经不起推敲,是后人杜撰的。不过周幽王确实不咋地,没处理好家庭关系(想另立太子),被自己人联合西边游牧的犬戎给杀了,犬戎攻破了都城,西周灭亡。国君被自己人杀了,说到底,还是诸侯坐大导致的。周幽王死后,都城被毁,诸侯拥立被废的太子姬宜臼为王,定都今洛阳,东周建立。东周的前半段,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段从公元前453年开始,晋国的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智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开始更大规模地互砍,称为战国时代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东周战国时代前期局势图

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明的青春期,是华夏人才荟萃、群星璀璨的时代,老子、孔子、鬼谷子、孙子、孟子、墨子、鲁班、管仲、范蠡、吴起、商鞅、韩非子、孙膑、张仪、苏秦等等等等,百家争鸣,很多行业的祖师爷均产于此,这是一个智慧爆发的时代。同时期的欧洲也一样,不得不说很奇妙,人类的智慧好像都在这一刻大爆发。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五霸还尊王攘夷,要点脸面,七雄杀到后面红了眼把王都杀了,崇尚武力的时代,秦人最终胜出。关于为何最终是秦人统一华夏,这个是可以写好多本书的,本文只强调一点,那就是金属冶炼工艺的进步,秦国当时已经可以高精度、大规模批量生产武器了!战国后期,铁器已被大规模使用,逐渐淘汰了青铜器。到了西汉,铁器已完全取代青铜器!

中华脉络之7、青铜时代:商与周的冰与火之歌

秦朝与周边局势

夏商周的青铜时代结束了,人性还是一样,没变,只不过格局更上了一层楼——秦朝之后,天下一统成为了社会主旋律,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由此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