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清末时期,腐败的清王朝面对一从西方列强的入侵,节节败退,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王朝。可是清朝在与西方列强作战的多次战争中,也并不是一败涂地的。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而这场战役的结果被人们称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这就是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全岛的战略目的。就在双方战事焦灼之时,清朝内部主战派的的彭玉麟大胆起用冯子材、王孝祺等将领,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面对众人对冯子材“年事已高尚能饭否”的质疑,他力排众议坚持重用。而冯子材也不负所托,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当时法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台湾,另一路进攻谅山(今天的中越边境附近),彭玉麟采用围魏救赵之计,选择进攻敌人兵力相对较少的北圻(在今天的越南北部),他令冯子材率9000人(共18营)南下,王孝祺和莫善喜分别率领4000(8营)人和2500(5营)人做为牵扯和后应,最终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击毙法军近千人,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国总理儒尔·费里旋为此被迫辞职。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而可惜的是这场来之不易的大捷却变成了清政府与法国求和的大好筹码。清政府里,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彭玉麟连续上书,阐述“五可战,五不可和”之理,极力反对议和,可惜最终清政府还是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承认越南的保护国为法国,以及开放通商口等等条款。据说,彭玉麟在得知议和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急火攻心口吐鲜血。

为何镇南关大捷变成了中法战争的结束点,为何清政府不败而败?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以前都有抵抗外来入侵者并成功的案列为何到了清末,清政府却节节败退呢?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懦弱与无能。而细谈原因是当时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所导致的。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而这种内部矛盾并非只有中法战争才有,后来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清政府内部都出现了不小的党派矛盾,这为以后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失败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如果镇南关大捷之后,清朝继续与法国作战究竟会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综合分析来看,或许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为什么呢?

清朝统治者内部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大。而其实这个时候法国内部也不太安定,那我为什么说清政府可能会输呢?那是因为清政府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政府尽快对法妥协。或许接着打下去,清政府的敌人可就不止法国一个这么简单了。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我们赢了!慈禧太后:想都别想!

有人或许不这么认为,但是就算清政府继续打下去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可最终清政府还是选择了妥协。曾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却落到这般境地,如此软弱无能的政府是不可能打赢任何一场战役的。

大家如何看待中法战争呢?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