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我們想要有錢有房,而孩子只想要媽媽你別離開我

李玫瑾:我們想要有錢有房,而孩子只想要媽媽你別離開我

李玫瑾教授



有很多家長給我打電話,說我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啊,我把他領來見你。

我在電話裡怎麼說?我說他不用來,你來就行啊。

也就是說真正的關鍵問題是在於教育父母。

我剛才講就是我們絕大多數的家庭啊,應該說是溫馨健全的,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愛孩子、教孩子的,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呢,也是非常可愛懂事的,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的案例,

比如北京就發生過一起,爸爸媽媽一兒一女,這個家庭非常溫馨,

兒子是老大,生了這個兩個兒子,也就有了第3代孫子。

卻在一夜之間,一家6口被這兒子幹掉,這是大興的殺全家的案件。

我們知道,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卻在一個時間段,卻做了一個不可逆的,比如說馬加爵的案件,藥家鑫的案件。

那我舉這樣的例子是指什麼呢?也就是說這個孩子本身很優秀,

而且家庭都是很正常的,還不是說我們那些留守兒童啊,吃不飽穿、穿不暖,貧困家庭的孩子。

所以呢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這個家庭的完整不等於教育的完整

家庭造人呢,我們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理念,這個理念呢,我上次在《開講啦》也特別強調,就是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在宣傳當中呢,有各種各樣的教育,

但中國最缺的是一種哲學。

我認為中國應該說近30多年、40年、50年,我們幾乎沒有一個哲學大的流派,所以我本人學哲學出身的。

我個人認為呢,中國人很聰明,我們科技,包括製造,很多領域都很優秀,但是呢,我認為和德國這個民族相比,我們特別缺少一種思維,

這個思維因為它抽象到一定程度,它具有跨越時間的能力和一定的高度,那麼人的問題恰恰就是這個問題,

所以我在《開講啦》講了一個觀點,就是他後來有很多內容給我刪掉了。

我其中就談到科學,我們都說科學是最高境界。

我認為不是,最高境界的,因為科學是可驗證的,凡事可驗證的都是有限的,

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驗證,但是你不能不相信,這就是信仰。

所以我們在談到這個很多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人是要有理念的,理是什麼?

它和觀念不同,觀念是看到形成了看法,而理念呢,是一種理性的東西,

我大致上把它概括7個問題,第一呢就是人的心理發展它有順序性,

它的順序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也就是說當他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呢是滯後的,

也就是說他的問題可以往前追溯,比如有一個美國的案件,這叫趙承熙的案件,

因為時間呢,我不我不講太多,這個我在網上有個公開課,專門談到各種案件的心理分析,其中就包括這個案件。

我們知道它發生在美國的10所著名大學之一叫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這個學校呢,人呢非常善良。

當他殺害了32個學生,他自己自殺之後,學校當天晚上點的蠟燭是33個,後來在追悼會上人們獻的花束是33個。

這在很多國家,包括我們是不可能說給犯罪人點上一顆蠟燭,然後為他獻上一束鮮花的。

那麼在他的墓碑上有人留了這麼一個紙條,就是說你一定有過孤獨和痛苦,

只是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能夠幫助你,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人們,

點上蠟燭和獻上花束,寫上這樣紙條的人們,他們是不可能有欺負或者有什麼樣的其他的對他不好的行為,

因此他的這個殺戮行為人們是找不到理由的,但這個案件我從犯罪心理角度的分析,

很快就找到了它的路徑,他的問題實際上是在移民當中造成的,他從8歲從韓國到了美國,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實際上他經歷了一個心理上的創傷,什麼叫創傷呢,

就是他從小出生到他懂事8年,他已經建立了所有的熟悉關係,包括人、環境,

卻在一天之內由飛機把他從一個國度帶到了另外一個國度,而這個國度呢,

我們知道美國它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國家,他的人種差異非常大,他不像韓國,也不像中國,

基本是清一色的人種,那麼到了那個國家首先人的特異性,我們知道孩子見生人本身就很害怕,

那麼見到異種人呢,就會更緊張,然後言語不通,他去的時候可能住的是平民居,

所以生活條件也不好,因此那社區裡經常會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那我認為他在這個階段,

曾經有高度的恐懼,他想回到韓國,但是父母告訴他,我們好不容移到美國,

我們是不可能再回去了,所以他一定要問,我們為什麼非要在這兒生活?

因此父母一定給了他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他在作案期間,

兩次槍擊之間,曾經跑到郵局給警察寄過一盤錄像帶,警察打開這錄像帶,

不知道他說些什麼,因為他所有的都是拿著槍對著攝像機,那個動作全是拿著槍的,

單手的雙手的,然後嘟嚕嘟嚕說了一堆話,有些人說這是精神病人,整個說話都不清楚,

其實你把他其中一些話摘出來,你就完全明白了,他說你們有房子,你們有汽車,

你們有黃金,你們有期貨,你們要什麼都有,你們為什麼?是你們把我逼到角落,

讓我無路可走,今天這一切你們把我逼的這一切,你們這個對這個流血是要負責任的,

然後後邊就嘟嚕嘟嚕很多的話,這個話我們就明白了,一定是在當初他問他母親的話,

我們為什麼要在這生活,她母親回答的是這個地方好,這個地方富有,

我們全家移民到這兒來,我們好好幹,就會有錢有房子,所以你們有房子你們有錢,

你們要什麼都有,你們為什麼?那麼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拒絕呢?

因為他在這個地方不快樂,他在這地方沒有朋友,他不喜歡這個地方,那麼在這周圍,

他感到的就是恐懼沒有放鬆,沒有輕鬆,沒有高興的事情,他在這樣的環境長大,

一直到21歲之後,他可以買槍,兩年之後他就做了這起血案,那麼也就是說,

他在23歲作案的心理創傷源於8歲,這個案件最典型的特點是什麼?典型的特點是:

我們成年人的想法,跟孩子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想法是如何讓自己變得生活更好,如何變得有錢、有房子,然後讓生活更加有優勢;

但是孩子不是,孩子要的是什麼?只要媽媽你別離開我,對吧,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媽媽不回來他都不睡覺,

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他要的就是媽媽,那麼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很多的家庭有多少母親知道這一點。

我們有時候為了工作很輕易的放下年幼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心裡的創傷,他不是當時那個時間的問題,他有時候會延續到成年,

當然像趙承熙這樣極端的是少數,但是也不少,我發現很多成年人的問題,不是我發現,

就是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大量的材料證實:人在成年出現的一些心理疾患,往往源於他的早年,

所以趙承熙23歲作案,他的問題源於8歲,那麼我講心理問題這種順序性,

它表現出來的問題已經是滯後了,而要解決問題的點,往往差的很遠,

大家都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意識流,什麼叫意識?意識說簡單一點就是我,

我一睜眼我就知道我是李玫瑾,我知道今天是幾號,我昨天干什麼,前天干什麼,

我從哪兒來的,那麼也就是說,這個我,他無論你中間再怎麼間隔,哪怕你給我打麻藥,

你給我打暈了,我醒了以後仍然知道我,因為我知道我的這個意識,我就能把我一生連貫起來,

所以這個連貫就像水一樣,那麼大家也就知道了,有的時候你生活當中的一些畫面,

歷歷在目,他是沒有時間的,沒有時間是什麼?所以可能早年的一個經歷,

它會成為一生的一個噩夢,那麼這些呢都需要我們知道心理發展它是順序性的,不具有一個點和連續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