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今日門診遇到了這樣一位病人:

患者孫先生,男性中年患者,個體戶經營者,平日應酬較多,飲食欠節制,因此患上膽囊炎有5年以上了,平日反覆有輕微的右上腹脹痛,偶有噁心,噯氣、反酸,常常自己服用藥物調理,症狀還是反覆存在。昨天應酬之後出現腹痛、反酸,起初並不在意,但是到今天發現腹痛明顯加重,以整個腹部疼痛明顯,大便乾結難解,便來門診就診。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來診時普通查體見:患者體溫38.4℃,全身皮膚及粘膜暫未見黃染,全腹肌肉緊張,呈板狀,壓痛明顯,反跳痛可疑陽性。墨菲氏徵陽性。

我說:“你這情況可能要住院觀察一下!”

“醫生,我這應該是膽囊炎又發作了,老毛病了,不用住院吧?”

“你這情況特殊,注意排除可能併發症。”

實際上在門診工作當中並不少見像孫先生這樣的病人,把慢性病理解為老毛病,逐漸開始不重視,然而這卻是很危險的。我們不妨通過這個案例對其中的關係進行了解:

這種情況是急性膽囊炎還是慢性膽囊炎?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像孫先生這樣的情況,是慢性膽囊炎還是急性膽囊炎?

實際上,像這種情況,更多的考慮是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而且並不排除相關可能併發症。對於急慢性膽囊炎,可這樣理解:急性膽囊炎往往發病急驟,病情進展較快,患者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明顯,而慢性膽囊炎多是緩慢起病,疼痛症狀以脹痛,隱痛多見,病情較長。

  • 那麼關於慢性膽囊炎的病因有哪些?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其實可簡單概括為結石相關性和非結石相關性兩方面。其中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包括:1、膽囊結石: 結石導致反覆的膽囊管梗阻,並造成膽囊黏膜損傷,出現反覆的膽囊壁炎性反應、瘢痕形成和膽囊功能障礙。2、細菌感染:正常膽汁應該是無菌的,當膽囊或膽管出現結石嵌頓、梗阻,則可能導致腸道細菌逆行感染。

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則多與以下3點相關:1、膽囊動力學異常:當膽囊動力學發生改變,往往導致膽汁排洩障礙,造成膽汁淤積是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重要病因。2、膽囊缺血: 常見原因是重症疾病,如敗血症、休克、嚴重創傷、燒傷,使用縮血管升壓藥,以及大型非膽道手術等。3、其他: 病毒、寄生蟲感染是少數膽囊炎的病因之一;飲食因素也參與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生,如長期飢餓、暴飲暴食、營養過剩等。

  • 慢性膽囊炎的人會有哪些常見表現?
  1. 腹痛:是大多數慢性膽囊炎最常見的症狀,發生率為84% 。腹痛的發生常與高脂、高蛋白飲食有關、患者常表現出發作性的膽絞痛,多位於右上腹,或出現鈍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續數小時後緩解。
  2. 消化不良:是慢性膽囊炎的常見表現,佔56% ,又稱膽源性消化不良,表現為噯 氣、飽脹、腹脹、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
  • 哪些檢查能幫助有效診斷?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常見的為以下3類檢查:

  1. 腹部B超:超聲檢查是診斷慢性膽囊炎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檢查,可以顯示出膽囊壁增厚、纖維化,以及膽囊中的結石。
  2. 腹部CT檢查:CT的敏感度為79%,特異度為99%,準確度為89%。CT能良好地顯示膽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結石,並能評估膽囊的營養不良性鈣化,且有助於排除其他需要鑑別的疾病。
  3. 磁共振檢查(MRI):在評估膽囊壁纖維化、膽囊壁缺血、膽囊周圍肝組織水腫、膽囊周圍脂肪堆積等方面,MRI均優於CT,主要用於鑑別急性和慢性膽囊炎。

它會有哪些可能併發症?

慢性膽囊炎患者常常會把腹痛症狀歸於這種“老毛病”,但是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反覆發作的膽囊炎不僅僅侷限於膽囊,還可能引起其他相應的併發症,部分如下:

1、急性腹膜炎

在慢性膽囊炎患者急性發作時,常常會導致膽囊內膽汁淤積併合並感染,繼而會出現腹痛(常以上腹部、右上腹部明顯)、發熱、噁心嘔吐等,腹部檢查可發現腹膜炎症狀(板狀腹、壓痛、反跳痛等),如果感染未能及時控制,膽囊壁會出現壞疽,最終可導致膽囊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嚴重時可出現感染性休克症狀, 危及生命。

2、膽源性胰腺炎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可引起膽道膽汁淤積,影響胰液正常分泌及排洩,又或者存在膽石症,結石梗阻引起的胰腺炎。常常可發生在暴飲暴食、大量飲酒等之後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急性胰腺炎若未能及時系統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3、Mirizzi綜合徵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是由於膽囊炎症累及引起肝總管狹窄的一組疾病,其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膽囊管與肝總管伴行過長或者膽囊管與肝總管匯合位置過低,臨近膽囊壺腹的結石引起肝總管或膽總管不同程度梗阻,反覆的炎性反應發作更導致膽囊肝總管瘻管,膽囊管消失,結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總管。臨床特點是反覆發作的膽囊炎及膽管炎,明顯的梗阻性黃疸。而且對於此類患者,往往不提倡腹腔鏡膽囊切除,而是建議開腹手術治療。

4、結石性腸梗阻

慢性膽囊炎患者因其自身原因,常常伴有膽結石、膽管結石或一旦局部梗阻引起膽汁淤積則容易形成結石,結石經過膽道進入腸管則存在引起腸梗阻可能,以小腸梗阻多見,常見為不完全性腸梗阻。

無症狀的慢性膽囊炎患者應注意什麼?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中並不表現出腹痛等慢性膽囊炎的症狀,而是在體檢中發現。對於這類病人,建議暫時通過飲食調整觀察,若出現輕微症狀可予利膽對症治療,而一些高風險的患者則可考慮行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1. 飲食調整:應建議規律、低脂、低熱量膳食,並提倡定量、定時的規律飲食方式。
  2. 定期複查。
  3. 利膽對症治療:患者若出現噁心嘔吐、反酸、消化不良等相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利膽藥物對症治療。
  4. 預防性膽囊切除:對於具有以下危險因素的患者可考慮行預防性手術治療:①易患膽囊癌的高危人群;②器官移植後免疫抑制的患者;③體質量迅速下降的患者;④“瓷化”膽囊導致膽囊癌風險增加者。

對於有症狀的慢性膽囊炎患者,該怎麼做?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來說,往往在無症狀期未進行調整或調整未能緩解,症狀仍存在或加重,這時則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在醫師指導下以控制症狀、消除炎性反應為主。若保守治療後,存在以下情況下亦應考慮尋求外科治療:(1) 疼痛無緩解或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和工作者;(2) 膽囊壁逐漸增厚達4mm及以上;(3) 膽囊結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併膽囊功能減退或障礙;(4) 膽囊壁呈陶瓷樣改變。

患者腹痛來診,以為是慢性膽囊炎的老毛病,醫生:注意可能併發症

最後

慢性膽囊炎患者經系統治療後,一般預後都較良好,但一旦病情突然加重,或反覆發作、發作次數頻率明顯增加則應及時就醫,切勿認為是“老毛病”而不予重視,導致出現相關可能併發症,最終可能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