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出山”再任CEO,華住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季琦“出山”再任CEO,華住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繼收購德國第一大酒店集團後,華住集團又有“大動作”。

近期,華住集團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季琦重任華住集團首席執行官,張敏轉任華住集團執行副董事長。

按華住集團的說法,新任命後,季琦將更多地參與集團在中國各地的運營,而張敏將更專注在華住集團的國際市場擴張。其對應的是華住集團的加速增長目標,包括未來五年建立一個全球酒店網絡。

更早前的攜程20週年慶典上,季琦曾就攜程五年後成為世界第一的目標表示,希望華住五年後也“整”成世界第一。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華住擁有的客房總數在Hotels雜誌公佈的全球酒店集團排名中位居第9位,市值位居全球酒店行業第5位。

這是季琦創立華住以來,在2015年5月卸任CEO後,第三次擔任華住CEO,5年裡,國內國外的酒店“江湖”已發生鉅變,華住亦如是。

季琦為何再“出山”?華住人事變動背後對應的國內、國外酒店市場,又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收購德國第一大酒店集團?

在華住邏輯下,中高端酒店所能享有的提升空間或將遠超經濟型酒店。要知道風口之下,更要看到風口之外的領地。

從市場需求看,財富不斷增長,正不斷拉昇中高端人群的消費需求,相應市場升溫,比如中高端酒店領域。但中高端酒店的供給一是數量不夠,還有較大的市場待填補空間,二是運營效率低。諸如房地產商通過激活存量地產的進入方式正在提高供給,但他們欠缺運營管理人才和能力,與不少高星酒店的運營不佳尋求轉型類同,需要外來相關能力的賦能。

近期華住在其對外聲明中提到,華住將繼續高速鋪開酒店,覆蓋從經濟型酒店到高檔豪華酒店的所有類別。除了在有領先優勢的經濟型和中端酒店市場,華住還需要在高檔酒店、豪華酒店和度假酒店等領域加強競爭力。

季琦“出山”再任CEO,華住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近幾年,華住集團在高端酒店的擴張勢頭相對較猛。2016年初,華住集團與雅高集團交叉持股,並獲得後者旗下品牌美爵、諾富特、美居、宜必思尚品和宜必思的在華經營權,其中美爵、諾富特和美居均為中高端品牌。

2017年2月,華住集團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100%的股權;2018年8月,華住收購度假酒店品牌花間堂71.2%的股權,之後華住合計持有後者82.5%的股權。

在回覆執惠的內容中,華住集團提到,在中國高端酒店的顧客中,目前中國客人的佔比已經超過了90%,因此未來國內酒店集團發力高端將成為趨勢。未來5年,華住計劃開設500家高端酒店,經濟型、中端和高端酒店對於利潤的貢獻佔比將達到1:1:1。

近期,華住集團收購Deutsche Hospitality德意志酒店集團(以下簡稱“DH”)100%股權,成為繼續趨近這一目標的關鍵一步。

公開信息顯示,DH為德國第一大酒店集團,旗下擁有5大酒店品牌,包括豪華酒店品牌詩德堡(Steigenberger)、高檔酒店品牌MAXX bySteigenberger和IntercityHotel,以及設計型酒店品牌Jaz in the city和Zleep,目前已開業118家酒店,另有36家正在籌備中,該酒店集團分佈於歐、亞、非三大洲的19個國家。

華住集團對執惠表示,DH與華住合作的潛力很大,可以為兩家公司帶來額外的增長和價值,具體表現在:

其一,收購DH將補充並增加華住的高端品牌線。DH在歐洲豪華和高端市場中的悠久傳統擴展了華住的品牌範圍,並使整合後的產品組合能夠為旅行者、業主和加盟商提供更多的品牌選擇。

其二,此次收購在華住海外戰略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將擴大華住的國際影響力並加速其全球化,包括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

其三,DH及其品牌將受益於華住的領先技術、先進的創新能力、強大的合作伙伴關係、忠誠度計劃、有效的銷售和營銷工具以及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中的強大影響力。

華住集團告訴執惠,此項交易“我們預計在2021年1月完成交割”。

關於雙方的整合,華住集團表示,DH的管理團隊將保持穩定,品牌標準將保持不變。同時,華住先進的IT功能將幫助DH實現數字化和轉型,提高其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這與DH的戰略保持一致。

酒店做大做強的四個級段

在今年7月季琦個人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中,他用了以下這張圖來大致描述企業做大與做強之間平衡的節奏:

季琦“出山”再任CEO,華住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在文章中,關於怎樣讓企業發展的曲線此起彼伏,季琦的想法是,在企業出現往下的趨勢時,企業要找到一個新的函數、新的動力、新的方向,再往上走,直到下一個波峰,以此類推。這樣的企業一定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既強又大,才能成長成一個世界級的霸主。

由此來看華住集團已走過的路,由經濟型酒店起家,再到中端(中檔)酒店,現正更多切入高端(高檔)酒店。除了收購和兼併,華住還自創高端酒店品牌,比如禧玥。

華住集團對執惠表示,禧玥糅合東西方美學精華,不僅是經營一家酒店,更是經營一種東方哲學的高端生活方式。季琦曾說過,“禧玥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用東方的符號、東方的哲學思想去指導整個產品的設計服務”。

如果更高維度來看,禧玥有成為高端酒店的民族品牌的可能性。華住集團透露,接下來將在日本開出一家禧玥酒店。

這其實也就說到了上圖的第四級,華住集團的國際化。2019年,華住集團在新加坡設立了國際總部,並在新加坡和日本開啟了國際業務,華住旗下品牌全季的海外首店落地新加坡。

華住集團表示,我們希望在國內建立一個更好更強大的商業帝國的同時,帶著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走向全球,把中國服務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基於DH的海外平臺,亦可實現華住品牌的海外拓展。未來,如果在中高端細分市場中有與華住快速酒店擴張戰略相符的良機,我們也會進行審查和考慮。但首要原則是適應華住的發展戰略和對客戶的承諾。總而言之,華住將植根於中國、積極拓展海外。

在上述聲明中,華住集團提到的措施之一是,華住在宣佈收購Deutsche Hospitality,並進軍了新加坡和日本市場後,還將繼續未來的國際化擴張計劃。

國際化可以理解為兩方面,一是引進國際品牌到中國,二是通過國際品牌“走出去”。DH將在其中承擔重要角色。

華住集團對執惠表示,華住中國團隊將制定一項在中國發展DH品牌的單獨計劃。不過暫未透露計劃詳情包括在中國的DH落地酒店體量。DH還將成長為華住全球網絡的歐洲基地,並保持其在市場中的本地化的特色和實力。

華住集團表示,其運營經驗、分銷和市場開發能力將促進DH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並將幫助DH進一步擴展到其他亞洲市場。華住將利用其擁有1.39億會員的華住會忠誠度計劃,為DH建立廣泛的客戶基礎。

其還表示,華住期望在未來五年可以建立一個植根於中國、積極拓展海外的國際化酒店集團,汲取全世界的品牌、人才、資本和智慧,積極向海外擴張。預計在3-5年裡,在大中華區擁有全品牌組合,覆蓋從豪華、高檔到中檔、經濟型的廣泛需求。

下沉市場“戰事”未了

更綜合來看,上圖的經濟型、中檔、高檔、國際化四級或四個階段,是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的平衡策略,並不意味著到了新的級段,其他級段就沒有可拓展空間。就中國當前酒店市場來說,各個級段的市場空間依然不小。

在華住集團回覆執惠的內容中,其中提到“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成長性市場,大到足以當成整個世界來做,能做中國市場的老大,才有機會在全球領先”。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成長性市場”,來自高層今年發表的一個演講內容。

從公開信息看,華住“把中國當做全世界來做”的這一說法並非第一次出現。季琦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的7月另一篇同名文章中也提到,中國是全球單一最大消費市場,比美國的3億、歐盟的5億都大。由於人口基數大,每一個細分市場都足夠大,大到可以支撐起世界第一的企業來。比如經濟型酒店的潛在客戶是13億,中檔酒店的潛在客戶是4億,豪華檔次也是千萬級的潛在客戶。所以,未來中國的酒店品牌在規模上成為世界第一是必然。

季琦“出山”再任CEO,華住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華住集團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CEO 季琦

這其中,有誕生國內自主高端酒店品牌的可能,比如禧玥,但過程應該不短。同時,消費升級、體驗需求的品質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等助推下,中檔酒店的下沉率或連鎖化也將提升,比如全季正擴張至三四線城市,中檔酒店的擴張競爭依然激烈。而精品特色類中高端酒店的空間也在延展,華住收購花間堂或有此考量。

延伸來說,華住正將花間堂由旅遊目的地向城市滲入佈局,一方面,華住有了更多滲入旅遊目的地的一個具體觸角;另一方面,在城市酒店特色供給方面也有了更多生態圈元素。

當然,決定華住能否成為世界第一大酒店,能否“將中國做成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在單體酒店市場的發展情況。

這個市場酒店存量巨大,下沉市場愈加活躍又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但這個市場的產品品質、管理效率和盈利都亟需提升,連鎖化、品牌化乃至高質化,以及增加流量、提升客單價和營收、增加盈利成為關鍵。華住的做法是開放美崙、星程、怡萊、海友作為軟品牌加盟模式,為加盟商一站式打通華住採購、工程、IT技術等上下游供應鏈,降低酒店成本,實現系統化管理等。

國內單體酒店市場已匯聚多類型玩家,“戰事”未了。於華住來說,要在這個“戰事”中要取得更多的優勢地位,或許考驗其技術革新、數據智能程度和內部協同的提升能力,乃至提升能效的空間大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