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上海商業地產再迎“進博機遇”

消費升級,上海商業地產再迎“進博機遇”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道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式開幕。作為世界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第二屆進博會的展覽面積達到360,000平方米,共有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與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規模、參展國家和地區和企業的數量均超首屆進博會。

而以進博會為契機,上海正在打造一批“6+365”常年展示、交易進口商品和服務的線上線下平臺,助力構建覆蓋全球的進口貿易促進網絡,加快打造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口商品展銷集散地。這是世界的機遇,更是上海的機遇,與此同時,也給上海和長三角在電商、商業地產、營銷服務、物流、倉儲、金融、資本等各產業的配套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將給上海這座城市、給企業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身處其中,企業如何把握進博會所帶來的機遇、分享進博會紅利?11月7日,在由景暉智庫和機遇空間·IPMALL聯合主辦的“IP經濟發展趨勢論壇”上,多位嘉賓對此進行了溝通與研討。

機遇空間董事長兼CEO&IP MALL創始人胡世輝認為,進博會帶來的價值溢出令城市形成它獨特的IP形態。而通過IP形態的打造,也讓更多的活動產生需求,讓空間、內容、生態形成場景,把時間、空間、人流聚集成為商業聚合的入口,促進商品的消化。

消費升級,上海商業地產再迎“進博機遇”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指出,傳統的商業形態已經不適合新興的購物人群。目前中國經濟更多地需要消費來拉動,但是中國處在消費升級的初期,這也倒逼中國零售的發展。

“中國的新零售不會顛覆傳統零售市場格局,線上線下結合是不可缺少的形式,而新零售是國家消費升級的動力。”胡景暉指出,未來新零售將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全渠道記錄消費者的行為,形成線上、線下數據流量的監控,實現對消費行為的精準把控,對消費者細分群體,出現更多的定製服務。然而經銷商體系和實體門店並不會被取代,藉助大數據為進口商品提供更廣闊的渠道。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進博會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將會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商業地產市場帶來正面影響。而進博會對商業地產的影響,除了會議本身,更多的是會後影響:“從會議本身來看,進博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酒店及零售商鋪的影響方面,而會後影響,除了零售商鋪,也體現在寫字樓和商業地產大宗交易上。”

張波透露,今年以來,上海星級飯店客房出租率呈現週期走勢,出租率略有下滑,客房價增長乏力;上海優質零售物業空置率逐年上升,首層租金緩慢下滑。與此同時,上海優質寫字樓空置率逐步上升,寫字樓租金承壓。

但進博會的召開改變了這樣的現狀。單從進博會對零售商鋪的影響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全國零售物業租賃空置率降至6.4%,但上海優質零售物業空置率逐步上升,首層租金緩慢下滑。進博會帶來的龐大人流量促進了展館及輻射地區零售商鋪的交易額,大虹橋區域2019年1-10月商鋪出租及出售的累計同比增速均高於全市水平。“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必將會吸引許多品牌留下,在中國開設實體店。作為國外品牌中國首店最青睞的城市,這將會為上海零售物業租賃市場帶來一定的新增需求。”

進博會與商業地產的大宗交易影響則更為明顯。根據張波提供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額超過823億人民幣,其中外資佔比超過45%。張波認為,儘管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一些外企可能暫時對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勢並不十分明確,但進博會釋放出的開放信號,將會促使這些企業繼續看好中國市場前景。而這樣的信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入華投資,也會帶動大宗交易市場的進一步活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