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反應中國消費正在發生什麼“範式變遷”?

昨天是“雙十一”購物節。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在報道今年“雙十一”的時候,不少媒體都在關注網紅帶貨的現象。

給你說幾個我看到的數字:據36氪報道,在10月20號,淘寶“雙十一”預售的第一天,薇婭在直播間預售的商品總值,預估10億元。

而薇婭的對手,以賣口紅著稱的李佳琦,“雙十一”預售的表現旗鼓相當,直播當天有3000萬人圍觀。至於具體銷售數字,用阿里高管的話來說,肯定超過了10億。

雙十一反應中國消費正在發生什麼“範式變遷”?
雙十一反應中國消費正在發生什麼“範式變遷”?

而如果我們放眼網紅直播帶貨的生態,你會發現它在3年之間,已經長出了一個千億產業——沒錯,在2018年,光是淘寶直播平臺帶貨量,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同比增速接近400%。

不過,網紅直播帶貨給消費行業的影響,還遠遠不止於銷售規模。既然是產業,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運行邏輯。最近我剛好看到兩篇有意思的分析文章,這兩篇文章讓我注意到,在網紅帶貨現象的背後,中國消費行業其實正在發生一場範式轉移。一篇文章來自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45期,標題是《網紅直播婚禮賣貨1.3億》;另一篇來自於公眾號麥星投資,標題是《中國消費的範式變遷》。

我就結合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來說說,消費行業到底在發生什麼重要的改變。

第一個改變,是消費品品牌的溢價正在降低。

直播網紅之所以火起來,主要原因之一,在於主播個人的“真實性”。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會掏心掏肺跟你分享產品體驗的鄰家男孩、鄰家女孩。

比如說,淘寶主播薇婭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會強調,她不想追求人設,而是希望呈現出自己自然的狀態。在直播間推出的每一種商品,都是自己親自用過才推薦給用戶。李佳琦直播能火起來,也在於他親自為用戶試用口紅產品,甚至創造出一場直播試用幾百支口紅的記錄。

而在快手上,很多主播經營的是“老鐵經濟”——什麼意思呢?把自己定位為用戶的老朋友、自己人。在快手上,粉絲關注主播,收到的最常見的自動回覆,是“來了就是一家人”。相比起明星的產品代言,老鐵的銷售方式更顯得“掏心掏肺”,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而這種模式帶來的結果是,粉絲逐漸形成了“只認人”的心態,在購買商品上對主播的推薦形成了依賴。只要是主播推薦的,不知名品牌的產品銷量也可能會超出大品牌。

換言之,品牌對消費決策的影響力正在被削弱,直播網紅的個人影響力在增強。

你可別小看這點變化,在這背後,其實折射出中國消費領域正在發生的一種“範式轉移”。

麥星投資的副總裁葛伊能指出,在過去100年當中,品牌一直都是消費決策的制定者。品牌靠著電視、電臺這樣的大型媒體爭奪了消費者的注意力,佔據了他們的心智。你想想看,你如果想買衣服,你是優先考慮去哪個商場,到了那再看看有哪些商店呢,還是優先考慮你想買什麼牌子的衣服,比如優衣庫和Zara,再去搜索哪個商場有優衣庫和Zara呢?我自己是後者。而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其實就已經在悄悄地掌控我的購物決策了。

但是,社交媒體和智能算法的出現,讓人們的注意力分散了。即便是在同一個平臺上,比如說天貓、京東,廣告的呈現也極度地碎片化,很難有效地在消費者心中建立長久的影響力。所以在當前這個時代,消費決策的制定者,不再是品牌獨大,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用葛伊能的話來說,“網紅、算法、朋友推薦和品牌一起,成為了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決策代理”。

誰能成為決策代理,誰就能拿到整個消費鏈條裡最肥的一塊肉。比如說在天貓,為消費者做決策的,本質上是阿里巴巴的算法,算法引流到哪,哪裡的瀏覽量就能上去,所以阿里巴巴在天貓整個利益鏈當中是佔大頭的。而在網紅直播的生態中,網紅本人就能決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那自然也是網紅拿走最肥的一塊肉了。

這是在網紅直播帶貨現象的背後,中國消費市場發生的第一個改變。

第二個改變,是消費鏈條正在縮短。

既然品牌的影響力下降了,而且直播帶貨對量的要求又很大,有不少主播乾脆繞過了品牌,讓廠家直接供貨。這就好比說,過去我們從淘寶上的商家那買東西,但是現在我們直接繞過商家,從供應商那買東西。

而且,現在的購買模式,很多時候不再是廠家先生產,然後賣給消費者。而是消費者的需求先被統計出來,然後廠家依據需求量,完成生產環節。這一點,我們在《直播網紅怎麼影響供應鏈》那期節目裡介紹過。

有些主播發現別人的供應鏈不穩定,還會自己做供應鏈。比如說,在快手平臺上,就掀起了一股主播自創品牌的潮流。快手上帶貨的“第一主播”辛巴,就有四家自己的公司,直播賣的毛巾、牙膏、面膜甚至加溼器等等產品,都是自家生產的。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連通效率正在大幅度提升。在傳統模式下,商品得經過層層經銷商、渠道商才到達消費者手裡。但當中間環節被省略後,資金的流動加快了、物流和倉儲的成本降低了,中間過程的損耗也減小了。

這種迅速收集消費需求、匯攏資金、分發商品的模式,效率遠高於傳統電商。這是消費行業正在發生的第二個“範式轉移”。

順便說一句,帶來這種範式轉移的不僅僅是網紅直播帶貨,像拼多多這樣的社交電商也是重要推手。

不過,網紅直播帶動起來的供應鏈變革,現在的確存在野蠻生長的亂象。傳統模式下,商品要經過多層渠道商、經銷商,每一層其實都相當於一個把控、驗證產品質量和真偽的節點。但現在,從廠商到消費者,只經過一層物流,難免會有質量失控的情況出現。這也是最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出嚴查網紅帶貨的原因。

好了,總結一下,在今天的內容中,我跟你分享了網紅直播帶貨的現象背後,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的兩個變化:一個變化是品牌不再是一家獨大的消費決策制定者,網紅、算法等等多重因素正在與品牌爭奪決策權。而另一個變化,是消費鏈條正在縮短,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連通效率大幅度提升。

今天節目中引用的兩篇文章的鏈接,我放在文稿下方了,推薦你去看看原文。

這兩篇文章我覺得也再次提醒我們,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注意力。注意力這塊肥肉,你要拱手送到別人口中呢,還是要留給自己呢?這是每天,甚至每個小時、每分鐘,我們都需要做的選擇。——節選自《邵恆頭條》

參考文獻:

麥星資本:中國消費的範式變遷

https://mp.weixin.qq.com/s/0dVNQNxDINXWNKRecn3vPQ

《三聯生活週刊》網紅直播婚禮賣貨1.3億

https://mp.weixin.qq.com/s/8MWqch_jT8y8yGyOvt4aV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