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拐頭向下,要怪通脹預期升溫?該如何解讀?

A股拐頭向下,要怪通脹預期升溫?該如何解讀?

豬肉價格

在A股市場中,常有一種說法,即通脹無牛市。從市場的角度思考,當通脹預期升溫,尤其是通脹壓力的實質性提升,將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衝擊壓力,整個市場的看漲預期也會驟然降溫。

臨近3000點整數關口,對A股市場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指數點位。然而,在市場作出方向性突破選擇之際,10月份CPI數據的出爐,卻引起了市場對通脹預期升溫的擔憂。具體而言,從10月份的CPI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而近年來市場關注度很高的豬肉價格則出現了101.3%的同比漲幅,帶領著CPI出現快速攀升的走勢。

實際上,對於10月份CPI3.8%的同比漲幅,確實出乎了市場的預期。一般而言,3%屬於通貨膨脹的臨界線,而當CPI同比漲幅持續超過3%的數據時,往往意味著通脹壓力的持續抬升。若CPI繼續維持高位,甚至持續攀升,那麼將會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可操作空間,對利率敏感的資金來說,自然也會受到直接性的衝擊影響。

最近一兩年時間,當屬人人討論豬肉價格的時代。豬肉價格的漲跌,確實影響到民生,但市場更擔心的,莫過於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後的影響效應,若不能夠得到實質性的調控,那麼可能會引導其餘食品價格的聯動上漲,進而助推CPI的進一步抬升。

豬肉價格持續非理性上漲,對CPI數據的影響確實不可小覷。但是,根據成熟國家的做法,與CPI數據相比,可能更偏向於參考核心CPI指數。然而,對於國內市場來說,對核心CPI指數的定義仍不算過於嚴苛。

“成也豬肉,敗也豬肉”,似乎成為了近年來市場走向乃至貨幣政策走向的風向指標。如果按照市場機構的測算,相對於持續攀升的CPI指數,核心CPI指數卻並不算特別高。退一步思考,若核心CPI指數仍然處於低位可控的範圍之內,那麼10月份C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的走勢仍不必過度擔憂。或許,當豬肉價格有所回落之際,CPI數據也會得到相應地控制。

在市場衝關3000點之際,A股市場卻選擇了拐頭向下,通脹預期升溫的擔憂難免會成為市場向上做多的心理包袱。那麼,對於市場選擇拐頭向下的原因,真的要怪通脹預期升溫嗎?

正如上文所述,如果只是CPI數據的快速攀升,而並非核心CPI的快速攀升,則通脹壓力仍可能屬於可控的範圍之內,未來貨幣政策的可操作空間仍然存在。由此可見,對於通脹預期升溫可能會存在變數,仍不宜過早下定論,而市場的反應似乎偏向於激烈。

實際上,與通脹預期升溫相比,市場資金可能比較擔憂A股IPO擴容的預期壓力。或許,在實際情況下,股票市場的走勢多與利率、資金面、政策等因素有關,但作為一個長期以資金作為推動主導的市場來說,若股市擴容壓力較大,或IPO提速及融資需求超出了市場自身的可承受範圍,那麼將會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資金面環境。對於近年來一直保持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實際上市場既可以打破這一存量博弈局面,也可以進一步分流這一存量資金狀況。

很顯然,對於A股市場的融資需求,確實需要充分衡量A股市場自身的可承受能力,而不是提前透支融資與投資的功能。對於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固然重要,但投資功能也是同等重要。換言之,如果股票市場只顧著融資,透支了市場的預期,反而導致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不斷下降,最終還是需要重新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修復股票市場的投資功能,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對於A股市場拐頭向下的市場走勢,或許放大了通脹預期升溫的影響。但是,在通脹壓力抬升、股市IPO提速升溫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擔憂的投資情緒難免會得到進一步放大,而股市非理性下行也是市場信心不足、擔憂過多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