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2.0時代的樣板:“中國智造”的數據觀

10月18日,2019 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指出,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從2019到2021年,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直接投資將達到5.5萬億美元,數字化轉型2.0時代已經來臨。

IDC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更加深入,不僅停留在基礎層面的運營模式轉型,而是擴展到信息與數據、客戶體驗、工作資源等層面的全方位轉型。並且,未來數字化轉型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極大的改變,在積累一定數據量的基礎上,員工分工以及組織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模糊。

今天全球經濟形勢趨緊,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陡升,中國製造企業正熱情擁抱數字化轉型。IDC中國製造業高級研究經理張蘭英在同期舉辦的“工業4.0驅動下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暨第一屆製造行業頒獎典禮”上介紹,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技術趨勢正在賦能製造企業。工業互聯網能夠滿足工業智能化發展的內在需求: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還是企業產品服務數字化的前提、連接交互獲取數據的手段、分析挖掘價值的工具、管理控制實施的途徑以及商業模式改變的基石。

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影響之下,製造業的創新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得到徹底改變,新的模式新的業態不斷湧現。據IDC統計,2017年我國離散製造企業中開展網絡化協同研製的比例為31%,開展服務型製造的企業比例為24.3%,開展個性化定製的企業比例約為7.3%。2017年全國工業雲平臺應用率38.3%,全國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60%,全國智能製造就緒率比例為5.6%。

數字化2.0時代的樣板:“中國智造”的數據觀

從企業的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是製造企業最為關注的事情。數字化轉型從一開始就是個漸進的過程,怎麼去實施?大數據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有哪些成功樣板?在2019 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現場,筆者帶著這些問題分別採訪了崑山海進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進機械)紡織設備大數據應用雲平臺負責人張月勤、蒙牛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蒙牛)CIO張決。

海進機械:讓數據落地,為客戶服務

雖然是央視的廣告客戶,但是海進機械並不被很多普通人真正瞭解。它的行業性比較強,主營工藝品和家紡機械的生產銷售。

一直以來,海進機械的企業宗旨就是立足行業,服務好客戶,為客戶的利益著想。比如:過去一家企業依靠人工的方式包裝聖誕禮品,每人每天只能完成300個左右,在採用了海進機械的生產設備之後,生產效率提升了5倍以上。更重要的是採購整套設備的費用只有幾十萬元,而之前採用人工方式的需要幾百萬元,節省成本的空間非常之大。

進入數字化時代,海進機械希望將這一宗旨繼續貫徹到底,不僅幫助客戶節省人力,還能節省更多的成本。“海進想做一家百年企業,但是之前對數字化轉型只是個模糊的認識,不知道從哪裡入手,現在不同了”。 張月勤表示。

海進機械每月單機銷售規模600臺(套)左右,佔國內家紡機械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原來都是通過人工方式來管設備,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一些客戶的需求因為沒有數據可以核實,難以得到滿足。近年來,海進機械陸續和上海東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進行了產學研合作,在一些具體項目上進行了落地。為了讓設備管理更實時、更智能化,海進機械和徐工信息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對接,實現了企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海進已經有5大主要系列產品,開棉機系列、充棉機系列、枕芯機系列、被褥生產線設備系列、無紡設備系列共100多條生產線加入了聯網。漢雲能把各種行業數據和客戶的ERP系統對接,實現全線打通,形成閉環。這樣的好處是:客戶負責人能隨時看到各種數據,實現了數據的可視化;同時通過設備數據還能夠抓住用戶的痛點,解決業務上的需求。

業內常有這樣的觀點,工業互聯網用得好是一個得力的助手,用得不好就會給自己挖很多的“坑”。與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對接,不僅讓生產過程都實現可視化,還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我們自己也可以開發一套平臺,但是和漢雲合作能夠更好地縮短工期。漢雲能夠提供的支撐能力包括各種互聯網模塊,平臺也有專業的維護團隊,不需要我們再花費更多的精力。”張月勤表示。

數據作為企業的“石油”,已經變得必不可少。在與波斯登、夢潔、羅萊家紡等知名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數據可視化及分析產生的作用不可忽視。張月勤列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某些家紡企業對於我們提供的面料報價感到不可思議,認為是不可能生產出來的——當時市面上的價格約為5.8元/米,而我們提供的價格是3.6元/米。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差價,是因為我們通過數據打通了設計到生產工藝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產業鏈的聯動,解決了市場與客戶的對接難題。”

數據讓生產環節更加透明化,不僅起到了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還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及投入產出比,這就是海進機械能從客戶利益出發,根本上服務好客戶的根源所在。

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既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以節省成本,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客戶,海進機械用實踐詮釋了這一道理。就像張月勤所說的,轉型之前我們是蒙著眼睛的,通過對互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從客戶、銷售方面獲得了更多的認知,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是更加清晰了。

蒙牛:供應鏈大數據,是轉型的關鍵

早在2017年蒙牛集團就提出了數字化戰略,但在張決看來,2019年才是蒙牛數字化轉型的開始。“數字化可以分為改良和轉型兩個階段,二者嚴格上不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標誌性的區別是否涉及業務的轉型。轉型的標誌不是數字化方式的變化,而是在於是否促使了業務轉型,尤其是商業模式的轉型。”

2019年之前,蒙牛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99-2013年,是最早的自動化、信息化階段,當時使用了雙匯的定製化ERP系統;2013-2016年,是全面上線ERP、夯實信息化基礎的階段。包括ERP、財務共享軟件、人力資源系統、質量管理系統在內,蒙牛基本上將全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完畢。2016-2018年,是信息化進一步優化探索的階段。這段時間蒙牛在決策支持系統、大數據系統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

進入2019年 ,蒙牛提出了四個在線的IT戰略、建設雙中臺的未來三年的數字化重點方向。

蒙牛的傳統渠道屬於B2B營銷,牛奶賣給經銷商後,再通過門店賣給最終用戶。隨著數字化手段的多樣化,移動支付和電商的快速發展,零售手段越來越豐富,蒙牛也嘗試做了無人零售,電商、微商等新零售模式,並且針對每個模式都需要進行供應鏈優化。

蒙牛雖然算不上新零售企業,但是同樣需要選擇一些全新的渠道進行合作,因此應對新零售格局下的數字化支撐也是蒙牛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張決介紹,“通常如果做電商,可能會支付昂貴的配送費,但是如果不進入這些主流電商渠道,蒙牛就會失去重要的線上陣地。蒙牛現有的渠道正處於整合的階段,既有傳統銷售部,也有電商部門,還有無人零售等新渠道的嘗試,如何應對全渠道營銷下的供應鏈優化是蒙牛選擇雙中臺戰略的重要因素。”

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建設,其實落地難度很大。因為這意味著突破傳統的經銷商模式,尋找總體效率更高的多贏模式。而這一切首先要有業務變革,在業務變革先行的前提下依靠數字化來完成。

張決介紹,整個快銷行業普遍存在缺乏數據的問題。除了經銷商環節,在蒙牛的上游牧場、和蒙牛工廠的生產線上,要想做到數據驅動決策,目前都存在很多困難。

為了掌握足夠的數據,蒙牛從2017年就開始搭建一些大數據系統,在收集整理好企業內部的數據的同時,把一些行業數據加入進來,比如氣候變化的預測、節假日消費趨勢的預測等等。同時,隨著5G、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數據獲取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近年來移動支付的普及,與消費者有關的數據可以得到掌控,數據的獲取成本也變得越來越低。

2019年蒙牛提出將數據支撐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作為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重要目標,提出一切業務數據化,每個環節都需要用數據來說話。比如:上游的牧場和奶牛數據的統計、工廠通過IOT設備採集各種數據並進行分析,消費者數據實時洞察等,在做到一切業務數據化之後,再進一步實現數據業務化,所有的經營決策是直接由數據來決策的。張決這樣總結,“蒙牛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支撐企業業務轉型,幫助企業提升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