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年年漲,還有很多人達不到人均水平?

歡韻mqzq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多多關注

結論:養老金保持15年連續上漲。養老金不到平均,與地區發展水平和個人繳費選擇有關

1今年可以說說養老金保持第15連續上漲的年頭,今年的上漲幅度和去年的一致。保持5%的上漲幅度,具體到不同地區,漲幅有所不同。根據所在參保地區的經濟和消費水平有關。今年養老金有國資委10萬億規模加持,有銀行股份劃轉持有,社保基金的盤子越來越大,並且今年8000一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已經開始,拋開08年金融危機,養老金投資回報虧損,這十多年社保基金投資回報在7%左右,我們養老金的基數不斷擴大,同時回報也高,也給了我們參保人更多的可分配蛋糕,養老金保持繼續上漲是沒有問題的。

2 養老金目前的水平是一二線城市3000-4000,三四線城市2000一下,農村1000以下的養老金。養老保險有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兩個體系,職工社保的繳費成本和待遇都是比居民社保高的。然後每個人選擇的繳費體系不同,選擇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包括參保的年齡不同,都會影響養老金的長期積累。越早參保,選擇的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待遇越高。選擇了低繳費基數,最低繳費年限,而且還是人到中年參保,那麼養老金的積累自然比別人少很多,那麼在退休發放養老金時候就會處於平均水平線下。社保上普通家庭和個人最基本的福利保障制度,要積極參與

你覺得3000養老金可以滿足你對未來退休養老生活的需求麼?評論去交流


路人蟻






退休養老金年年上漲,為什麼很多人不到人均水平?

一、現在的養老保險(退休金)有三大怪現象:

①:有40%左右的退休老人、退休金達不到全國的人均水平;

②:在同等條件下、早退休的人比晚退休的退休金高;

③:有30%左右的退休老人、退休金高於在職人群的工資;

二:造成養養老保險(退休金)懸差的原因是什麼?:

①:2014年以前,機關.事業單位的社保費、個人不用交錢、由國家財政統一按個人工資的100%墊付;企業職工是按企業社平工資的40%一60%交費,是由企業(20%)、個人(8%)共同交費,這就造或行業、部門之間差距的原因之一;

②:退休時養老保險(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的差距: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是按本人檔案工資的85%一100%計算;企業退休職工、是按社平工資的60%計算,這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③:由於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的工資水平、交費水平、養老金的高低與基數懸差甚大;養老保險(養老金)的上調都是按照統一的5%、或者10%上調.上漲,實際上的結果是:退休金高的越漲越高,退休金低的人群、所上漲的數額永遠趕不上退休金高的人,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④:養老保險(退休金)的上調計算:交費年限多的人、每年按工齡計算的部分,就上漲的多些;養老金高的人、每年按退休金高低的%比上調的部分,退休金就高些;能趕上政策性優恵的人、每年養老金就會多漲些;這就是說:養老金的上調因素、是多項條件所致,不是絕對按工齡(人頭)上漲;總的原則是:多交多得、長交多得!

三:怎樣才能縮小差距?:

①:首先應解決92年以前、視同交費年限(工齡)待遇的公平.公正問題,具休就是:企業退休人員、應該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一個標準,企業人員甶40%一60%計算、提高到與機關.事業單位的85%一100計算!因為92年以前、個人都沒有交社保,是國家財政統一支付的;

②:養老保險14年連續上調的基數懸差的數額、也應該給企業退休人員補回來,這才能體現公平.公正.合理;

③:養老金的上調.上漲、應該向企業退休人員傾斜;應該按行業、按部門的實際收入現狀,來劃分上調.上漲的%比例;


海海147035523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本來多數人的養老金就低於平均水平。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為什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年年上調,但是有的人養老金水平還是達不到人均水平呢?

沒錯,到2019年,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經連續15年上調了,2019年的養老金總體上漲了5%左右。

現在全國的企業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了2200塊,發達省份的養老金水平更高,比如北京平均養老金水平的已經達到了4157元。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的養老金年年漲,還是達不到平均水平呢?原因不難理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養老金基數太低了,每年養老金上漲的也少。

養老金基數為什麼低?與個人的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高低,繳費年限長短,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高低等因素有關。

養老保險,繳費水平越低,繳費年限越短,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越低,養老金的水平也就越低。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一般,繳費年限只有最低的15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也不高,那麼很多人能拿到手的養老金一般只有七八百元。

試想一下,養老金基數只有七八百元,每年要漲多少,要多少年才能達到2200多元的養老金平均水平呢?假設即使按每年上漲200元,要達到退休金平均水平也要七八年之久啊。

每年養老金為什麼上漲得少呢?養老金是掛鉤調整,與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金水平有關。

你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短,基本養老金水平低,自然養老金每年也就上漲的金額比較少。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所以,要想退休後養老金拿的高,漲的多,就要在社會平均工資高的地方繳納社保,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水平,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且在社會平均工資高的地方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從國家統計局得到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的人均月均養老金大約是2874元,目前來看養老金的分佈還是比較不均衡的。

我國的養老金都是按各個省份的平均工資來分別計算的,因此不同省份的養老金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西藏自治區2017年人均養老金能夠達到7696元,這是非常高的一個數字了,上海、北京等地區的人均養老金也高於4000元的,而吉林省的人均養老金連2000元都不到。

雖然從2004年開始,我國的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5連漲,但是養老金的上漲也是各個省份出臺自己的相關方案,因此漲多漲少各地也不盡相同。並且,養老金的調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掛鉤調整,這個是直接和個人的基本養老金掛鉤的,基本養老金越高的人增加的越多,因此不管養老金怎麼漲,低於平均水平的人員的養老金還是更低。

當然,其實平均水平這個概念中,絕對是要有人比它更高,有人比它更低,需要國家進行調節的就是讓處於平均水平附近的群體更加龐大,而遠高於或遠低於平均水平的人數更少。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繳納更多的養老金,建立更長的繳費年限,這樣退休後能夠領取的養老金自然就更多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水漲船高,洪水來了,水位提升的再高,仍然高不過江上的船!

有些人養老金多次調整仍然達不到平均數,也是水漲船高的道理,你漲別人也漲,按照掛鉤調整辦法中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一樣的5%調整幅度,收入低的漲一百多塊錢,收入高的漲好幾百,高低差距越來越大,必然造成一部分人養老金永遠達不到平均線。

舉個易懂的例子,伸出5個手指頭,總是有長有短,一般中指最長,拇指最短。如果把5指的長度平均起來,中指始終高於平均數,而拇指永遠低於平均數。養老金調整也是類似道理,不管十幾連漲,雖然手變大了,手指都變長了,但大姆指永遠都達不到五個指頭的平均長度。

我想對養老金拖後腿的朋友說一句,你原來養老金達不到平均線,以後就不用想了,聽天由命吧!


千山車神


大家好,我是您身邊的養老金專家“財富精算師”,歡迎隨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今年養老金基本上已經調整到位。經過調整,全國老人養老金的普調水平大約5%。

但養老金雖然每年都上漲,雖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也是一個非常值得肯定的事實,但在也有很多人達不到人均水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方面:有些人的養老金水平之所以比較低,是因為他們出現了斷繳的情況,一旦出現斷繳在退休之後就會對養老金的領取標準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方面:畢竟我們國家的人口眾多,想要在短時間之內,達到養老金實現人均水平的指標還是比較困難的。全國各省市的經濟狀況不一樣,不可能搞一刀切,每個人的消費能力也是不同的。

第三:養老金平均水平這個標準的設定是統計學的數據跟實際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能完全以這個指標作為參照。

第四:養老金不同人群的待遇也存在差異。企業退休人員的替代率40%左右,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與退休前沒有太多差異。


在我看來,養老金的作用,是為了保障老年人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想要生活得更好的話就要靠自己的努力,通過理財等各種形式為自己提供更好的保障。

否則,僅僅依靠國家的力量養老,很難達到跟退休之前一樣的生活水平。 這就像雖然我們國家多數地區都實現了小康的目標,但是還有一部分地區仍然處在非常貧困的階段。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想要致富還是想要保證晚年的生活質量,單靠國家是不行的,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多方面,多渠道去努力。

當然,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國家日益昌盛,日漸繁榮,希望國家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富有,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歡迎隨手關注財富精算師,為您專業解答養老金問題。


財富精算師


因為養老金有高低不同,所有用人均月養老金反映養老金總體水平,這個人均數必然在高與低之間,每年養老金都會有不同程度增加,相應的人平均月養老金的數額也在增高,隨便舉一得子,上海企退人員2016年人均月養老金是3558元,2017年增加到3754元,如果一退休人員2016年拿3500元,低於當年人均數,2017年增加了200元為3700元,高於2016年的人均數,但仍低於2017年的人均數。


瀚墨尋夢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社保,社保已經成了教育、房子後變成第三大剛需,現在我們生活已離不開社保卡,社保卡變得十分重要,它可以治病、買東西、存錢關乎我們的方方面面。更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每個人都感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年年漲,卻還有很多人達不到人均水平,這是很正常的事。

原因主要有下面幾方面

1.人口基數大,社保起步比較晚。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眾多底子薄。這點你肯定身有體會,十一黃金週出去旅個遊吧!你再看國內哪個風景區都人山人海,國外隨便轉轉也全是我們中國人,所以中國泱泱大國建立社保制度已很不容易了。

我國經濟發展也不平衡,人口眾多窮困人口占世界第二。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5.5標準貧困人口排名中國2.238億,排名第二。就在2018年末的時候,按照我們國家農村貧困的標準來算,現在貧困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660萬人。不過跟去年對比起來數量有所減少,大概少了1386萬人左右。這麼大數量的貧困人口剛建立起的社保制度是不健全的,現在隨著國家改革的深入,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社保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2.社保制度創建繳費時間短,社保信息不相融。

下來我們再說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方面,企業職工從1992-1995年啟動個人繳費制度,而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10月才開始啟動個人繳費制度1999-2003年為規範起步階段;2004-2008年為穩步發展階段;2009年至今為積極推進階段。農村的社保繳費更晚,2003年試點2010開始覆蓋繳納。

這麼短的時間創建的社保,大數據也建立的晚,各地區社保信息不完善,全國的信息不融合,存在社保一生卡,卻走不遍天下的尷尬局面。

3.交費基數低,各地區不均衡。

全國各地經濟發展速度不一樣,繳費機制不健全,各地區繳費也不均衡。社保剛開始存在繳費基數低,而且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剛開始實行企事業交一部分,個人交一部分;一般企業都按最低檔繳費 ,有的欠繳和不繳的現象也超多。農村的剛開始一年就100、200的交,交的都很低,現在才都有所提高。從2019年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有些解決,因為稅務部門開始徵收社保費,會按照職工的實際繳費工資來繳納社保,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企業欠繳或者補繳社保的情況發生。

全國的物價年年再漲,而工資漲幅卻趕不上物價快,而社保職工繳費也年年遞增,一部分經濟困難或下崗人員及特困戶就只能少繳或放棄繳費。政策向這部分人一直有傾斜,傾斜力度也逐年增大。

4.退休工資不一樣,平均發放社保。

我國企業事業的各退休標準也不一樣,所拿的退休工資也高低不同,據統計2018年全國城鎮退休職工退休平均工資為2600元左右,而事業單位的職工退休平均工資就比企業職工的退休將近高出2~3倍之多。各省市地區的發展也不一樣,有發達地區最低社保工資在4千以上,而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最底社保工資只有1千多。

5.調整標準不同,工資漲幅不同。

各地區的調整標準不同,調整金額也不一樣,按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物價的狀況、基數狀況實行定額式調整、掛鉤式調整、傾斜式調整等方式。跟據各地經濟發展快慢和工資收入的高低最低標準調整也大相徑庭。

所以就感覺社保退休人員的養老,從2005年漲到2019年了,漲了快15年了,卻還有很多人達不到人均水平。


財金大仙


交社保領取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公平公正原則。退休人員養老金年年漲是因為養老金有抵抗通貨膨脹的功能,社平工資提高,養老金就升高。但是,很多人達不到人均水平,主要原因是退休前繳費基數低,繳費年限少。


第一,影響養老金的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養老金公式來看,影響養老金的多少的因素包含:退休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工齡時間,過渡性養老金指數。

但是, 深入分析發現,退休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工齡時間及、計發月數和過渡性養老金指數都是定數,幾乎不受影響,個人賬戶儲存額受繳費基數影響。

所以,影響養老金的的決定因素為:「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第二,按照社平工資60%繳費15年和按照社平工資300%繳費15年,退休後的養老金分別是多少?

數據支持:甲和乙兩人都在北京市2019年達到60週歲法定退休年齡(計發月數139);2017年月均社平工資為8467元,按照社平工資60%繳費(平均繳費指數為0.6),個人賬戶儲存額為6萬,社平工資300%繳費(平均繳費指數為3),個人賬戶儲存額為35萬;

甲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8467+8467×0.6)÷2×15×1%=1016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432元;

退休當月養老金=1016+432=1448元;

按照社平工資60%繳費15年的甲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為1448元;同理計算得出,按照社平工資300%繳費15年的乙先生2540+2518=5058元。

超老師小結:其他條件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乙先生社保繳費基數是丙先生的5倍,退休首月養老金是甲先生的3.5倍。

第三,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15年和30年,退休後養老金分別是多少?

除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15年的丙先生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0萬,繳納30年的丁先生個人賬戶儲存額為25萬之外,數據同上。

根據養老金公式可得,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15年的丙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為1270+720=1990元;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30年的丁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為2540+1799=4339元。

超老師小結:其他條件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丁先生社保繳費年限是丙先生的2倍,退休首月養老金是丙先生的2.21倍。


第四,甲、乙、丙和丁先生10年後的月養老金為多少?

數據支持:按照北京市歷年養老金漲幅平均數5.5%來計算。

甲先生10年後月養老金為:1448×1.055^9=2346元;同理可得乙、丙和丁先生10年後月養老金分別為:8194元、3224元和7029元。

第五,超老師劃重點:

1.退休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養老金就越多。

2.退休當月養老金基數越高,養老金漲幅就越快。

3.養老金是交社保看得到的福利,終生醫療報銷也是交社保無形的利益。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超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長錢不是叫你追什麼,主要是抵擋通貨膨脹,不至於讓你的生活水平下降到比原來低。錢這麼個毛法,你十萬不用十萬就剩下七萬了。而那時侯的物價還更貴。你就比過去五年的物價吧,大約一比一算就爛明白了,不長工資生活水準是不是會下降,都下降全國人民能幹嗎?不叫喚嗎?是吧。看來看點財經有好處,便於理解生活。老年人得自己加把勁,不然會被社會淘汰的。5G肯定會讓一大批老人犯暈的,得提前瞭解點才行。哈哈,就說這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