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長江北岸“綠色長城”監利推進長江岸線復綠

萬里長江,一路奔湧向東,在監利流淌出143.9公里長的“玉帶”,是湖北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縣域。


曾經,這裡非法碼頭林立,非法採砂猖獗,沿線垃圾遍佈……
雷霆整治下,“玉帶”重現婀娜身姿,更披上綠色“盛裝”。去冬今春,監利縣又完成岸線復綠2.1萬畝,並補齊長江干堤兩側13處綠色斷檔,143.9公里長江防護林傲然挺拔。

打造長江北岸“綠色長城”監利推進長江岸線復綠


生態環境優,洲灘麋鹿鳴。今年7月30日,環境優美的長江監利段兔兒洲,吸引了130頭自然遷徙的野生麋鹿在此棲息。
誓要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近兩年來,監利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創森工作,大力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完善沿線生態防護體系建設,築起長江北岸的“綠色長城”。
曾經“髒亂差”如今大變樣
秋高氣爽,秋風正暖。週末的濱江公園,熱鬧非凡,不少市民來此享受“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風光。
監利縣濱江公園一期佔地面積341.32畝,前身是監利城區的一段長江灘塗,曾是“髒亂差”的代名詞。經過近2年建設,這裡搖身一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公園,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天地。

打造長江北岸“綠色長城”監利推進長江岸線復綠


“白天可以看看風景,晚上可以健身散步,週末時光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帶著孩子親近自然。”家住附近的李阿姨欣喜地告訴記者,“聽說,縣裡正在修建濱江公園二期,濱江公園將來會更大!”
記者登上監利縣容城段長江外灘,視線所及之處,一片鬱鬱蔥蔥,挺拔的喬木、婆娑的灌木形成一道綠色的屏障。
“以前,這裡連綿幾公里都是非法砂石碼頭,貨車來回穿梭,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汙泥遍地。”李阿姨回憶說。
天藍、水清、岸綠是每個老百姓的美好期望。在濱江公園二期建設過程中,一名負責
運輸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他從開工起就負責運送土方和樹苗,每天的工作任務完成後還會幫忙栽種苗木。“雖然我種起來沒有那麼熟練、專業,但是看到原本髒亂差的外灘就要變成綠樹成蔭的濱江公園,就想出一分力。”
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謝俊武介紹,濱江公園二期佔地面積1365畝,綠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建成後全縣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可增加2-3個平方米。目前,濱江公園三期也正在規劃中,屆時一個全長4.7公里的依江親水公園將依偎江畔。


打造長江北岸“綠色長城”監利推進長江岸線復綠


昔日蘆葦蕩變身楊樹林
登上巍巍江堤,放眼望去,灘塗上一顆顆楊樹迎風輕舞。
監利長江岸線的灘塗地,多為集體用地,這裡曾隨處可見繁茂的人工種植蘆葦。
但人工種植蘆葦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危害不可低估:施肥、除草、殺蟲,大量的高濃度化學肥料、含磷超標的除草劑、高效殺蟲劑藏在灘塗地裡,經雨水沖刷,流入長江,清水變“毒水”。


近年來,人工種植蘆葦經濟效益持續低下,出現大量滯銷現象,種植戶們只好將滯銷的蘆葦焚燒或割掉留在灘塗上,致使“臭水”氾濫。
為做好長江岸線復綠工作,守護一江清水,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林業部門按照《防洪法》有關“嚴禁在行洪區內種植高杆農作物”的規定,引導種植戶們在不影響行洪的前提下種植耐水喬木楊樹。
“栽樹的經濟效益會有多少?”“成本高嗎?”“我們沒有經驗怎麼辦?”……種植戶們猶豫不決。
監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幾次上門做思想工作,並將一筆筆賬目算得清清楚楚:將集體用地租出去栽樹每畝地可得租金120-150元,經濟效益是人工種植蘆葦的3-4倍;對於承租戶來說,每畝地每年收入可達300元以上,樹木長成後一畝地最終可收益4000-5000元,而栽樹的成本每年不到20元。
既能增加經濟效益又能夠保護環境,種植戶們解開了“心結”,紛紛表示願意改種樹木。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組織專家對種植戶進行全程指導,及時解答他們在栽樹中遇到的問題,並給予相應的獎勵性補助金,種植戶積極性高漲。
如今,長江灘塗上已有3.5萬畝人工種植蘆葦改種楊樹林。下一步,該縣將全面推進,讓長江灘塗上鋪滿綠。

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造林機制
長江監利新洲碼頭段,一棵棵楊樹整齊排列,如士兵一樣守衛著母親河。新洲碼頭段分佈著容城鎮5個村莊,各村以個體業主承包的模式進行造林,現有2年以上片林面積5274畝、苗木17萬餘株。
容城鎮並非孤例。今年來,通過這種方式,白螺鎮新增植樹面積1.2萬畝、柘木鄉8000畝、三洲鎮7000畝……
據介紹,長江監利段沿線9個鄉鎮均以個體業主承包的模式進行造林,吸引4萬餘人參與,新增植樹面積4.2萬畝,充分發揮了群眾和社會資本的力量,既讓百姓受益,又為長江岸線“添綠”。
植樹造林不僅能種下綠色生態,還能收穫金色效益,吸引越來越多市場主體投身其中。湖北宏泰集團收購該縣福江和福人兩家林業產業化企業,擬投入1.5億元在監利江段沿線打造5萬畝林業種植基地。
該縣還積極搭建綠色投融資平臺,成立監利縣豐沃綠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融資8億元,建設12.1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
從洲灘造林、濱江公園建設,到村莊灣子林、農田林網建設,監利縣以財政投入為基礎,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逐步構建起政府資金為引導、社會力量為主體的造林投融資機制。

如今,監利縣長江沿線已完成造林面積8.69萬畝,佔監利長江岸線造林總任務的102%,長江北岸的“綠色長城”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