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折買股票?最新解讀:證監會重拳壓低再融資門檻

8折買股票?最新解讀:證監會重拳壓低再融資門檻


11月8日下午證監會連發4份重要文件,引起市場緊張:創業板再融資的規則做了大調整。

文件字數太多,我們撿最重要的說:如果創業板公司做定向融資,那麼不會硬性要求 “連續2年盈利”。(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這意味著,已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如果定向跟機構、戰略投資者等金主融資,沒有以前那麼難了,符合這個新要求的融資企業數量大大增加。

很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是,壞消息,股市要抽水了。在談“融資”就色變的A股市場,這一步是否意味著股市資金抽水機開動了?

先說下結論:文件中提到的是已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再次融資的規定,而且是“定向融資”,而非向市面上的散戶融資。所以,第一眼的結論可能錯了。

這次下調再融資門檻,涉及到其他一些細節,包括“定向戰略投資之前可以拿到的折價新股是9折,現在可以低到8折……另外調整非公開發行的一些規則,比如縮短定價鎖定機制,以及延長批文有效期。”

一系列調整的潛臺詞是:鼓勵定向增發,只要不是到公眾市場上募資,而是向特定大金主、機構募資,那麼你們怎麼談條件,我們會少干涉。

條件放寬,門檻降低,期限放鬆

這次新規,對市場的衝擊或許會偏中性。而在週五收盤後發佈該消息,監管層也考慮到要給兩天時間“消化吸收”。

我們知道參與定增的不光是戰略投資者們,很多公募基金、私募、券商專戶、信託,都可以參與其中。這個規定除了對大盤產生情緒上的影響,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換個角度來看:

最新的規定中,最低折讓價可以低到8折,是否意味著散戶可以利用這個優勢,通過機構參與?

市面上之前是有不少定增基金,參與類似的投資。

先說一下定增基金之前的戰績如何:

2007-2019年這幾年中,定增基金分別在2011年、2015、2018年大面積虧損,其他幾年則跑贏滬深300。背後的原因是:定增投資收益的穩定回報主要來自上市公司發行定增時給參與方的折扣,從而形成一個“安全墊”,相當於9折扣買股票(現在是8折)。

在股市穩定或上漲時,定增破發的可能性比較小,故而機構熱衷於參與定增。當市場表現持續下跌時,就面臨著破發風險。

而這一次,證監會新規,將原來的9折安全墊,變成了8折安全墊,有20%的價格安全墊(目前只涉及創業板股票)。

監管層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吸引資金進入股市。這可能是監管層目前能夠拿出的,儘量少打壓市場,但同時幫助上市公司籌措資金,加速重組,度過難關的少數幾條路之一。

是利是弊?深度解析

而這一消息對於股票市場來說,可能並非“乍一看”那麼負面。

在A股市場目前2900-3000點的位置上,再給8折的“安全墊”,對於部分質地不錯的定增產品來說,是否意味著機會?畢竟目前A股還徘徊在2800-3000這個歷史低位上。如果定增基金要大面積虧損,則意味著A股要跌到2400點左右。

這個有可能嗎?下面是關於定增的一點小知識:

8折買股票?最新解讀:證監會重拳壓低再融資門檻

上面這張圖,顯示的是定增市場在2016年達到高潮,最近兩年步步萎縮的市場行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2016年經常聽說定增基金,而最近兩年很少有人提到的原因。

據說一部分基金默默參與了不少定增項目,但是因為“定增”概念退燒,然後把名字裡面的“定增”二字也去掉了,當然這是2018年的行情。

想賺錢,需要反向思考。定增市場的賺錢規律就是:指數在高位時有破發風險,指數在低位,反倒可以相對安心的享受“安全墊”帶來的收益。

科普另外一點: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拿到的錢,一般都幹什麼了?

有的是吸引戰略投資者;有一部分是啟動新項目,或者補充流動資金,提升財務健康度;還有一種是殼資源重組,通過定增的方式,完成借殼上市;其他包括,實際控制人通過定增的方式完成資產植入,還有集團整體上市通過定增完成。

那麼更多的投資機會討論,可以加思投社交流群,我們已經在社群做了信息分享。

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信息,而信息有可能是交易的信號,也有可能是投資陷阱。甄別並讀懂新聞背後的投資價值,用大白話拆解新聞背後的聯繫,關注思投社,每年給你三個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