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旅留“鄉愁”繪就振興幸福圖

生態文旅留“鄉愁”繪就振興幸福圖

○小嶺南一隅

生态文旅留“乡愁”绘就振兴幸福图

○合肥之源

生态文旅留“乡愁”绘就振兴幸福图

○建設中的運河新城

“強四力、走轉改”,我們永遠在路上。今年的11月8日是新中國第二十個記者節,按照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的統一部署,11月7日,來自全市新聞戰線的近百名新聞工作者,兵分五路奔赴合肥市蜀山區,從正在振興崛起的鄉村到忙碌奮進的實驗室,從熱火朝天的車間工廠到惹人心醉的綠色美景,我們動真心、寫真事、抒真情,從大美合肥的一角探訪城鄉建設成就,感受時代精神,捕捉髮展脈動,體驗綠色魅力。

即日起,本報開設“強四力 走基層”專欄,採取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多媒體傳播方式,對蜀山區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報道,進而探知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蓬勃成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秋日暖陽,不少市民開車來蜀山區小廟鎮“合肥之源”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氣息,一旁的馬崗村迎來一波波的遊客,或欣賞鄉村風光、或採摘蔬果、或品味農家美食……這處沿長江西路一路西行30公里的地方,已成頗具名氣的“網紅打卡地”。

移步換景,距離馬崗村不遠,安徽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引江濟淮工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運輸車往來穿梭,工程隊劈嶺填壑,這條縱貫江淮的水利大動脈正不斷向前延展,前景令人心潮澎湃。

…………

11月的小廟鎮,青山環村落,碧水繞人家,風景美如畫。“合肥之源”講述新故事,新農村開始華麗蛻變,這方鉅變中的土地,處處升騰著收穫與希望。

立足“大城大鄉”現實,蜀山區依託區位、生態、人文等優勢資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挖掘“合肥之源”歷史遺蹟,重點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將軍嶺項目,以國際化標準打造“運河新城”,形成城鎮、鄉村與景區“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合肥之源”激活鄉村振興文化之魂

不忘來處,方知去處。

在通往“合肥之源”的路上,只見道路平坦開闊,滿目蒼翠綠植,耳邊鳥鳴婉轉,鄉間屋子的外牆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關於曹操河、鳳凰墩、雞鳴山傳說的手繪作品。

今年6月5日,“合肥之源”落成儀式在蜀山區小廟鎮將軍嶺舉行。位於江淮分水嶺的這個地方,一塊天然混沌巨石立於合肥之源處,意為飲水思源。《合肥之源記》有云:“吳頭連楚尾,合;歸異出同流,肥。東淝北流入淮河,南淝東流經市區過巢湖入長江,此為合肥水之源。”

“早在北魏時期,酈道元著《水經注》記載‘夏水暴漲,施合於肥’,合肥故此得名。淝水發源於江淮分水嶺,周邊還擁有合肥地區最早的和最豐富的古人類聚居的遺址。”在蜀山區旅指辦副主任汪傑看來,機緣於合肥的“水之源”和“城之源”,這裡被定位為蜀山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的核心區,立足於挖掘現有的歷史文化遺存,豐富鄉村振興示範區的文化內涵。

未來,蜀山區將圍繞“合肥之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在合六路北側打造全市面積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園“西郊公園”,挖掘合肥之源歷史遺蹟,重點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將軍嶺項目,帶領更多遊客走進西郊公園,喚起文化歸屬感,激活鄉村振興。

創新思維讓“嶺南人”歸園田居

每逢節假日,從市區開車去農家樂觸摸鄉土、體驗鄉愁,成為很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緊鄰著“合肥之源”的馬崗村,村口稻田裡稻茬仍在,一家傢俱有江淮特色的古樸農家小院人氣正旺,外出打工的人紛紛返鄉變身“管家”,服務遊客,日子越過越紅火。

11月7日上午,“最美鄉村管家”徐守美正在“小嶺南”3號院忙著打掃衛生、鋪床疊被,準備迎接小院的正式運營。“這房子以前就是我家的,現在租給政府了,每年按平方算下來有幾萬塊的收入。”徐守美說,原來在外面打工,現在家裡建設得這麼美,怎麼能不回來?當“管家”經過泡茶、烘焙、插花和庭院佈置這樣的培訓,每月還能拿到3000塊的工資收入。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不辭長作嶺南人!”負責“小嶺南”運營的安徽農道文旅運營副總經理蔡圓圓,用古詩在朋友圈裡道出了她對這個村落的喜愛。她感慨道,現在每天來“小嶺南”參觀體驗的遊客絡繹不絕,從企業團建、攝影採風,到民宿體驗和研學遊,最多一天接待了300多人。

從遊客罕至的荒村到熱鬧非凡的新農村,馬崗村的變化,是蜀山區啟動建設西部新城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區的良好示範。汪傑說,蜀山區在鄉村振興中創新提出“新村民計劃”,保留和挖掘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修舊如舊”,盤活了閒置資產,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運河新城”將拔地而起

在小廟鎮境內,不僅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古運河——曹操河,還有一條被稱為安徽南水北調工程的新運河——引江濟淮工程。站在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溝通段施工J007-2標,施工車輛往來不絕,土方深挖正在進行,巨型溝槽呈現於眼前,極為壯觀。

橫穿小廟的江淮大運河建設如火如荼,如今,歷史機遇再度青睞這片熱土,為其發展賦予新內涵。

2013年9月,合肥實施區劃調整,原肥西縣小廟鎮整建制劃入蜀山區管轄,蜀山區啟動了以小廟鎮城建區為核心的西部新城建設。

2018年10月,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正式揭牌,小廟片區定位為濱湖科學城核心發展區。

2019年4月19日,市委主要領導提出,要對標滬寧杭,以國際眼光、國內一流的品質,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努力打造現代化運河新城。

“運河新城建設被市政府列入合肥市五大片區建設,上升到市級層面戰略。”合肥運城辦副主任江芳林介紹道,目前,運河新城核心區30平方公里規劃藍圖已經繪就,高標準路網體系已經開工建設,今年在建、擬建的市政道路就達到49條。

在他看來,運河新城能夠以城促鄉、城鄉互補、互動互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貢獻。未來5到10年,運河新城建設將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出形象,十年展新姿”的發展路徑,精心謀劃一河兩岸建設,建設一個最美、最新、最好的運河新城。

合肥日報 解光平 蘇曉瓊/文 宋炎駿/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