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引言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

功成身退,天之道。”告诫人们要懂得“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凡事要有分寸,把握适当的“度”,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以免乐极生悲,走向反面,留下“亢龙有悔“的遗憾。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就是这么一位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人物。贺若弼,鲜卑族人,其在隋灭陈、“威加四海”、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成为一代名将。

事业的成功、地位的提升、属下的恭维使贺若弼飘飘然起来,逐渐变得忘乎所以、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起来。作为一代名将,贺若弼在功成名就后忘记了父亲临终时恶苦口婆心,骄傲自满、信口开河的行为是其取祸之道。从隋文帝时期名满天下的大将军,到被隋炀帝贬为阶下囚进而身死族灭,本文将从名将贺若弼入手,细说其人生历程及悲剧性结局,并试图探寻出其祸从口出的历史之鉴。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贺若弼画像

  • 父亲贺若敦的遗训

贺若弼的祖父贺若统、父亲贺若敦皆是北周骁将,其父贺若敦以武烈闻名。公元565年,贺若敦因“降功负气”、口出怨言被北周权臣宇文护“嫉而害之”。贺若敦临死前,嘱咐贺若弼:“国分为南北,为将着,当报国求一统,吾挥戈南下平定江南之夙愿遥不可期,儿当承吾遗志一统”。同时贺若敦再三告诫儿子,自己是因为嚼舌头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你一定要三思,不要重蹈祸从口出的覆辙。

知子莫若父,为了让贺若弼引以为戒,贺若敦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务必谨言慎行。贺若弼将父亲临终遗训牢记在心,胸怀大志,苦练弓马,熟读兵书,能文能武,博闻强识,“有重名于当世”。唐朝的魏征评价他“傥英略,贺若居多

”。最终贺若弼被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器重,征召为官,踏入仕途。北周武帝宇文邕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太子宇文赟与众大臣一样朝见,隆寒盛暑也不得休息。

  • 贺若弼崭露头角

武帝宇文邕诏令东宫官属记录太子言行,每月奏闻,如若太子有过错,动辄杖打。太子宇文赟畏惧父亲的皇威,“矫情修饰”,不再出任何过错。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身担大任。”贺若弼对此很是赞同。乌丸轨便对武帝宇文邕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宇文邕问询贺若弼,贺若弼谨记父亲的叮嘱,回答道:“太子一心向学日有所进,最近也没有过错啊。”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前后不一

乌丸轨指责贺若弼所说前后不一,贺若弼回答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太子宇文赟即位后,记恨乌丸轨说其“非帝王器”,杀害了乌丸轨,贺若弼因谨言而幸免于难。后来,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克南陈淮南、寿阳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的疆域都划入北周。贺若弼在其间出谋划策,臆则屡中,被拜为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 整军经武立功名

公元581年,隋王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杨坚心怀统一天下之志向,四处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尚书左仆射高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隋文帝杨坚深以为然。贺若弼向隋文帝献灭陈十策,获隋文帝称赞,并赐予宝刀。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将统一南方提上日程,大举伐陈朝,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

贺若弼眼光长远,整军经武极有章法。一是兵不厌诈,善用疑兵之计。筹备伐陈的几年间,贺若弼大量购买船只并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数十艘,停于岸边,使陈军以为隋军缺少战船无力南下。大军换防也固定地点,声势很大,使陈国军队疑神疑鬼,动员军队开拔至长江前线防守,几次三番疲于奔命却发现隋军只是换防而已,遂逐渐放松戒备。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贺若弼灭陈之战示意图

贺若弼还经常沿江组织隋军训练演习,人喧马噪以掩盖自己真实战略意图,使陈军“不复设备”。二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贺若弼选在大年初一,乘陈军欢度佳节之际,分路渡江,陈军松懈不备,一触即溃。贺若弼偷袭成功并攻占了南徐州,活捉南徐州刺史黄恪。三是优待俘虏,军纪严明。南徐州战役中,贺若弼部俘虏的陈军士兵,均予以优待。

贺若弼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有士卒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四是能征善战,善打硬仗。贺若弼率军先后击败陈将田瑞、鲁达、周智安、任蛮奴、樊毅、孔范、萧摩诃等,被誉为常胜将军。攻取陈朝都城之战时,贺若弼在钟山一带牵制并击溃了陈军主力,再立大功。西路军总管韩擒虎率五百骑兵穿插于陈军缝隙中,先期攻入陈都城建康,获入城首功并俘获陈后主陈叔宝。唐朝诗人周昙有诗赞叹贺若弼:破敌将军意气豪,请除倾国斩妖娆。红绡忍染娇春雪,瞪目看行切玉刀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唐朝诗人周昙赞叹贺若弼的诗

  • 骄傲自满怀愤怨

自己击溃陈军主力却让韩擒虎“捡漏”,贺若弼对此事愤恨不已。贺韩二人都“自矜其功”,争功相骂,互相倾轧,引起隋文帝的反感。晋王杨广偏袒韩擒虎,参奏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命”的失误。隋文帝杨坚则认为贺若弼在结束自东汉末年以来三百多年的割据分裂局面中“克定三吴,公之功也”,于是“命登御坐”,以示殊荣。隋文帝进封贺若弼为上柱国,封爵宋国公,食襄邑三千户,给予诸多赏赐。

隋文帝还把陈后主的妹妹赐给贺若弼做妾,拜其为右领军大将军,不久转右武侯大将军。“弼时贵盛,位望隆重”,一人得道,满门沾光。“弼家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绮罗者数百,时人荣之”。面对隋文帝的封赏,贺若弼不知感恩却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在群臣之上,行事高调,常以宰相自许。在隋文帝任命令杨素为右仆射,“

与高专掌朝政”时,贺若弼“甚不平,形于言色”,因此被罢官后还“怨望愈甚”。

公元595年,贺若弼又因言获罪被隋文帝下狱,朝中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考虑到他的功劳,终究免他一死但除名为民。次年,念旧的隋文帝又恢复了贺若弼的爵位,因为忌其为人,不再任用其为官,但每次宴请赏赐,都给予其很高的待遇。公元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文武百官,席间诏贺若弼作诗,贺若弼依然率性而为、居功自傲、诗意愤怨。隋文帝听后,一忍再忍。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对贺若弼一忍再忍的隋文帝

  • “飞门”惹祸遭诛杀

清代学者金埴《不下带编》里说:“舌在口中,如鸟在笼中。鸟从此树飞彼树,言从此人飞彼人,故曰口为飞门。士君子不可不慎言也。”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贺若弼“尤被疏忌”,却不审时度势,依然信口开河,口无遮拦。隋文帝是开明之君,念及君臣一场以及伐陈功劳能容忍他,但隋炀帝是暴君,与他可没有交情。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贺若弼随隋炀帝北巡至榆林。隋炀帝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

花样作死的贺若弼认为建帐篷没有任何用处,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说长道短,被人报给隋炀帝。就隋炀帝杨广这暴脾气,岂能惯着贺若弼,当即下令将不知收敛的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一起下狱论罪处死。贺若弼之子贺若怀亮“慷慨有父风

”,以柱国世子拜仪同三司,在贺若弼被处死后,贺若怀亮不久也被赐死。徐钧曾作诗感叹:“乃翁永诀语堪悲,果定江南副所期。守口未能终死舌,如何忘却刺锥时。”

“飞门”惹祸遭诛杀,细说祸从口出的隋朝悲剧名将贺若弼

隋炀帝杨广将贺若弼处死

  • 后世评价

唐朝的魏征也为之扼腕叹息:“虽贺若弼倜傥英略,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祭,这批人中就包括“右武侯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享祭,其中亦包括隋朝名将贺若弼。

结语

贺若弼文才武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他的光荣却如昙花一现,在消灭了隋国最大的对手南陈之后,他就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他后半生虽然享尽了荣华富贵,却始终郁郁不得其志。他的命运如此坎坷,当然与皇帝的极端不信任和猜疑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恃功傲人,狗眼看人,动辄狺狺而吠。这样为人处世,必然四处树敌,岂能不遭人排挤?最后死于非命,其实也是他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2002年

魏征,《隋书·贺若弼列传》,中华书局,1996年

陈倩,《贺若弼的口舌之祸》,文史天地,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