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對於現在大部分和我一樣的90後來說,或許生活上的一些困難難不倒我們,工作上的難題我們也能想辦法破解,但是在面對孩子這個

小祖宗的時候很多寶媽都面露難色。

“我家那個小寶貝蛋子,你要是說他一句,他能頂你十句,我現在真的是頭都要大了,每天寧願加班都不想回家。

誰說不是呢?想想我們小時候哪敢和父母頂嘴?現在這些小孩子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恨不得哪天給他來一個混合雙打。

說了那麼多,相信你也不太敢吧!畢竟也擔心孩子心理受挫,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

那就給孩子講大道理呀!

誰不會講大道理呀,就是孩子不願意聽。

……”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其實要是現在分析起來,相比於70後80後90後教育孩子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並不在於教育孩子本身,而是由於父母接觸了更多的知識,想讓孩子更加優質的發展,不至於讓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很大的挫折與問題。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也就拋棄了這父母之前對待自己的方式。

拋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避免讓孩子內心受挫

說實話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在開學的時候會對老師說:“我家裡孩子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地打,打到屁股開花我也不會說什麼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已經刻印了自己小時候捱打的場景,所以考慮到這種苦自己已經吃過了就不太願意讓孩子繼續嘗試,畢竟確實一直紮根在心裡面像一把刀子一樣。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可能在小的時候因為作業沒寫對或者回家時間比較忙,都有可能被爸媽管教,嚴重的話可能是混合雙打,更是不再造次。只是90後父母認為孩子有自我的思想,而如果想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其實應該從心理攻破。所以他們開始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方式給孩子講大道理。

孩子對於大道理也並不感冒,所以形成了失敗教育

只是父母內心覺得讓孩子避免身體上的傷害從心理出發,讓孩子打心底裡懂得父母是在為他好從而更加積極的面對一些事情。

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然長大以後你看現在經濟壓力這麼大,到時候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呢?

你看你整個暑假都做了些什麼,每天回來都是玩遊戲,看你以後還有出息沒。

你們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好吃懶做一點用都沒有,想當年我們每天放學還要放羊,你們的幸福生活還不趕緊珍惜。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一些父母每天都在給孩子灌輸這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好好學習的重要性,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說第1次的時候孩子會回答你:“好的媽媽,我知道”;第2次的時候孩子只會說一句話:“好”;第3次第4次以及未來很多次,孩子看都不想看你。

要是比較氣憤的話,還會對你說一句:“你煩不煩?”

在孩子看來父母說的這些話都是廢話,而他們聽到這種話內心僅僅只是煩躁,更沒有任何的動力,甚至在父母說這段話的時候自己只想著要離開心理學家曾經將這種現象描述為是“超限效應”,因為孩子內心已經無法忍耐父母的這種大道理。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孩子真是“油鹽不進”,挫折式帶娃讓父母崩潰

要說打孩子害怕他心理上有負擔甚至成為他童年的陰影,要說給孩子講大道理他自己從內心又十分分的排斥。

大部分父母這時候只想說一句:我真的太難了。

確實現在很多的同事都開始吐槽:

  • 工作上幾千萬的項目,我都從來沒有頭疼過,但是一回家看到孩子我真的是頭髮都要豎起來了。
  • 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我無法完成的東西,要是真的說一件,可能就是帶孩子了。
  • 我當初為什麼覺得帶孩子是一件非常溫馨的事情了,現在只想著為自己當時的想法後悔。

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父母其實面對孩子的時候是非常崩潰的,因為他們無法得知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才能讓他變得更加優秀之後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種在教育孩子上面存在的一種挫折感,讓他們感到痛苦。

實際上,教育孩子也應該講究方法,而出現這種“挫折式教育”,或許是你的方法沒得找對。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好奇心是學習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都有自我的探索想要去了解這個世界上面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父母過分的要求他們去做某一件事情,只會引起他們內心叛逆的情緒,而不能有任何教育的意義。

如果想讓孩子真真正正則懂得父母內心的期望,最好還是選擇誘導式教育。讓孩子內心有慾望,讓孩子內心有好奇心,從而進行自我的探索而不是父母告訴他們你需要這樣做。

之前和一個銷售能力非常強的朋友聊天,當時說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他表,為什麼你們不懂的如何去誘導孩子呢?就像我們在推銷一件產品的時候,或許客戶並不滿意但是一定會想辦法讓他有滿意的點,從讓這個單子完成這裡所說的就是一種誘導式規勸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他的道理和我們教育孩子是一樣的,在我們的教育之下,讓孩子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誘導式教育主要從孩子本身出發,慢慢的引導他向父母渴望的那樣發展

一些聰明的父母可能會在家裡面就考慮到這種方式,比如自己想讓孩子吃飯,但是說了半天孩子就是不聽。

自己慢慢的也不會去打罵孩子,該吃飯的時候也不說孩子,只是自己走到餐桌上面非常開心的吃,邊吃邊說:真的太香了。慢慢的孩子也會走過去嘗試,這就是誘導教育。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作為父母,到底如何利用這種誘導式教育,讓孩子更加的聽話

  • 明白暴打和講道理都不太可取

雖然我們上面講了棍棒教育的缺點和給孩子講大道理的危害,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在內心深處還是無法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去教育,這時候就前功盡棄。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孩子如果不喜歡吃飯,你第1天沒叫他,第2天沒叫他,等到第3天了你忍不住叫他他還是會如此。要是連續一週,你對他沒有任何的反應,他就會自己去選擇吃飯。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情緒管理,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語言。

  • 瞭解孩子的興趣非常必要

前幾年的時候在電視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廣告:孩子可以通過看動畫片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上面會有一些字母、生字都可以讓孩子在計算或者遊戲的過程之中習得,當時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其實這個方式就暗示出來他們掌握了誘導是教育的精髓。

首先我們都清楚孩子是非常喜歡看動畫片的,其次父母是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那麼如何將他們聯合在一起呢?就出現了這種教學式的動畫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也應該考慮這樣的方式。先了解孩子的興趣,從而將自己想要孩子學到的東西融合進去。

  • 家長生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最近幾年來,大部分家長確實為孩子的學業問題操夠了心,甚至每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還會選擇陪寫。可是陪讀了一年,還是沒有任何的效果。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實際上這裡我們就選擇錯了陪讀的方式,一些父母在陪讀過程中總是教育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又在看書又在磨蹭”“你到底想幹什麼?”這種批評的話也會打擾孩子的學習

而比較聰明的家長他們會直接坐在孩子旁邊,像孩子一樣學習某種東西或者說看書,給孩子營造出來這種氛圍就會讓他快速的融入這種情緒之中

等到作業寫完了,父母也學習到了一定的東西。我們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做一樣的事情,不管是模仿還是環境的影響都會讓孩子不斷進步。

  • 利用通俗易懂的孩子可以接受的話語,告訴孩子道理

我們上面說的講大道理確實對於孩子來說有點不太現實,他們內心非常排斥,但是有一些比較聰明的父母就懂得如何將這種道理結合到孩子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孩子總不聽我話,專家:巧用“誘導式教育”,告別“挫折式帶娃”

每天晚上大家也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如果可以的話,父母多做做功課,瞭解清楚這種故事裡面所蘊含的道理。等到孩子在聽的時候慢慢的講出來,也會給他形成一定的印象。

確實現在的教育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的頭疼,但是我們也應該瞭解更多的方法去促進孩子的成長。

不管是棍棒教育還是講道理的方式,其實都是之前很多家長研究出來的一種方法。現在這種誘導式教育相信也能給予你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