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近日,电影《决战中途岛》上映,引发了对这场战争的回忆。中途岛被普遍认为是二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因为这次战役重创了日本海军的主要机动作战力量,让战局开始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准备起飞的SBD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场战役的作用只有在美国胜利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如果日本胜利,那么中途岛战役就只是个插曲,太平洋战争结束将延后一些年,由此发生的变化其实并不大。

日本可能赢得中途岛海战吗?其实还是有可能的。如果日本在情报上面多做一些功夫,美军可能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如果日本人的力量更为集中一些,将这场战役真正作为舰队决战来规划,那么日本的兵力优势可能更为显著。如果那架故障晚了半小时起飞的侦察机按时起飞,那么“决定命运的五分钟”就可能不会出现。如果日本航母设计时增加一些开口,可能赤城、加贺两舰就不会毁于内烧。应该说,在1942年,美国海军的体系仍然有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协同不足、兵力不足等等问题,都是让日军可以取得优势的问题。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其运气成分其实不小,这也是战争中常见又令人捉摸不定的组成部分。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美军的胜利有不小的运气成分

但是如果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平或者日军战胜了美军,太平洋战争的走向会有不同吗?可能会更恶劣,但日本仍断然无理由取得胜利。不必提两国在工业能力上的差距,仅仅以日本培养飞行员需要2年,而美军仅需要4-5周速成的效率而言,日本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美国中级飞行员的压力,而随着战前培养的2700人左右的精英机组在持续的战斗中被消耗,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只能越来越菜,反而过来给美军刷经验,这种问题对于日本而言就直接无解。对于大范围的海空战而言,飞行员的差距比飞机产量的差距更难弥补,也更为致命。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F4F性能还是有所不足

其实太平洋战争日本断无取胜之可能性,因为日本的根本在于将美国排除出东亚、东南亚范围,自己主导并整合东亚、东南亚的资源。然而以后来的实际情况看,日本对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整合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准。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时间,但另一方面则是亚洲各国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差,即便是殖民地也缺乏开发,在初期都是投入巨大而产出极低,即便依靠剩下来的生产体系也非常不足。因此,亚洲的情况意味着,日本要通过扩张来获得资源和战略空间,只能依靠稳步的投资和蚕食取得,这就是类似井上成美、石原莞尔提出来的战略方针。而面对大规模集中力量使用的全面战争而言,亚洲这种薄弱基础将形成吞噬资源无底洞。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东南亚进攻顺利的根本是欧洲国家重点在欧洲

而美国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负担,生产体系全在国内,并且控制着拉美,在全球也有很强的战略资源的美国完全不需要进行这样的投资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并满足两线作战的需要。美国和日本两者在资源量上完全不成比例。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埃塞克斯级在3年就建成了16艘

所以即便赢得了中途岛战役并消灭了美国的航母,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态势也只能是改善而没有决定性的改变。日本首先既不能将兵力集中到中途岛,因为南太平洋、印度洋仍有需要,而日本羸弱的两栖投送能力和有限的海军航空兵也令其难以夺取夏威夷。同时,美国的战争动员将会逐步爆发,到1943年“埃塞克斯”级航母就会陆续服役,即便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损失了所有的航母,到1944年其能力依然可以恢复并变得更强,而日本即便没有在中途岛损失4艘大型航母,其规模也难以持续扩张。美国也许会打得更艰难,但战争拖得越久,美国的赢面就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被击沉的日军三隈号重巡洋舰

因此,日本完全寄希望于重创美国而后快速媾和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控制地位,这一战略从假设上就把战略主动权让给美国。思来想去,这一战略只要美国不愿媾和,日本就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关键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的事情,美国为何需要媾和呢?日本就算赢得了中途岛战役,也改变不了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可能还会多吃几颗原子弹。以当时的日本,如果将扩张变得更为缓慢和仁慈,或许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只要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就几乎等同于宣告失败。

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了才有意义,日本若胜利依然会战败

约克城号遭到空袭

讽刺的是,最后的第一枪是日本人自己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