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弘一法師是人間才子,現代彌陀。他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佛學思想體系,奠定了振微繼絕的律宗大師地位。“餘字即法”,尤其獨闢蹊徑的是,他披剃後,諸藝俱疏,獨孜孜矻矻於書法藝術,“多寫字以結善緣”,“冀以善巧方便,導俗利生”。終其一生,留下了成千上萬的以佛經教義為主要內容的書法作品,形式上包括寫經、述作、批註和對聯、中堂、橫幅、斗方、書信。《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收入其童年至圓寂前的各類書件,時間跨度半個世紀,加上佛學、書信各卷的作品,可謂洋洋大觀。這些書法作品,已成為中國文化寶庫的珍璧,無可爭辯地奠定了他偉大書法家的地位。

弘一法師早年即擅書名,但形成獨特的書法個性,臻於化境,是在他於閩南度過的最後14年,晚年愈益爐火純青。1928年12月中旬,弘一法師自廈門南普陀寺至泉州南安小雪峰寺度歲,喜愛溫陵氣候宜人、風俗淳樸、人文雋秀,自此結緣這方“此地古稱佛國”的土地。他多數時間在泉州、晉江、惠安、南安、永春等地寺院修持、著述、宏法,直至1942年10月13日安詳圓寂於溫陵養老院。

這一時期,他對律學的研究窮於奧賾,繼名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之後,出版了重要著作《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精神境界入於無相。《護生畫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華嚴集聯三百》等先後刊佈流傳,手寫經文,若計幅數,無慮千萬。筆力、骨格、精神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弘一書體”確立,以無態而備萬態,人書俱老,名滿天下。他評述自己的書法說:“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這六字,是他的藝術追求和自許。其書法所呈現的藝術魅力,也正是這六個字。

由於弘一法師人格影響力彌遠彌篤,人得其書作,如吉光片羽,珍逾拱璧,使我們今天得以窺視他從童年臨摹習作到晚年書藝的脈絡。一個書法家的書法檔案被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可以說並世無兩。1929年出翁臨古法書》保存了弘一法師早期有代表性的習作。法師自謂“先時臨習古碑字跡,彷如山積”,夏丏尊在此書後記中說,弘一法師入山前“居常雞鳴而起,執筆臨池,碑版過眼,便能神似。所窺涉者甚廣,尤致力於天發神讖、張猛龍及魏齊諸造像,摹寫皆不下百餘通焉”,而“每體少者一紙,多者數紙,所收蓋不及千之一也”。但從這些臨作中,已足見其天賦之高、涉獵之廣、筆致之精妙。錢君陶評其習作,“寫張遷碑,雅拙韶秀,氣宇雍容;寫石鼓文,勻停舒展,緩帶輕裘於百萬軍中,有儒將風流;寫天發神讖碑,變險為平,內涵蘊藉;寫爨寶子碑,密極似疏,舉重若輕。方筆之美,運鋒如刀,實不為過”。

這一時期的李息翁,“二十文章驚海內”,風流倜儻,才華蓋世,而臨池必規必矩,求形求神。他悟性極高,讀書養氣,發於毫端,臨摹維肖維妙,直如葉聖陶所言,寫什麼像什麼。清代館閣體流行,綺靡習氣瀰漫書壇,康有為力倡寫碑,以矯時弊。這股革新之氣體現在李叔同的書法探索上,就是極力臨摹周秦兩漢金石文字,並達到“無不精似”的地步,書卷氣與金石氣兩皆有之。所作高古挺秀,直逼漢魏,年甫弱冠,已與周承德、梅道人、楊學洛稱杭州四大名家,而實居第一。他在《樂石社社友小傳》中自稱“幼嗜金石書畫之學,……性奇僻,不工媚人”,介然是個藝術情種,二十歲頭上就出了《李廬印譜》、《李廬詩鐘》、《二十自述詩》。許夢仙題詩讚其“酒酣詩思湧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他寫喝火令“哀國民之心死”,題《勝月吟剩》有句:“莽莽神州里,斯文誰起衰?”在東京十大名士追薦會即席高吟:“沈沈風雨雞鳴夜,可有男兒奮袂來!”思想昂揚,充滿求索精神,藝術創造力十分旺盛。書法作品所附著的人格心跡,所表現的精神風貌也顯得沈鬱雄勃。結體緊湊而外拓,行筆剛勁,或如長槍大戟,八面出鋒,或如長川大河,氣勢澎湃。從時間看,這段藝術吸收積澱期大抵在他1918年出家前。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這一時期的作品與晚期對照,大相異趣,判若兩人。如果不是確實如此,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弘一法師的超人獨到之處,也正在於此。傳統的繼承是發展的基礎,但株守只能導致衰竭。齊白石把他八十歲以後的藝術昇華稱之為“衰年變法”,這種脫胎換骨的蛻變在很多卓有成就的藝術家身上都發生過。弘一法師出家以後,世界觀漸次找到歸宿,誓願宏揚湮失八百年之律學,持律極嚴,身心淨化,他的書法也開始發生嬗變。嬗變始於寫經。

1918年9月,他入靈隱寺受具足戒,因範古農之請,開始書寫經偈以結緣。收入弘一大師全集書法卷的當年為夏丏尊喪父而書的地藏本願經段,可以感受到書風已萌變化。論者所謂“植骨章草,頤神鍾帖”,此幅參差近之,漸脫臨摹痕跡,然名士揮灑之風神尚依稀可憑。印光法師曾就如何寫經覆信弘一法師:“寫經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求工整。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律宗修持的刻苦和經書尊嚴規範的要求使弘一法師調整了藝術視角,他後來在《莊閒女居士手書法華經序》中專門對魏唐寫經作了研究介紹,指出歷來“書寫經典,每極殷誠”,“雖未能至,心向往焉”。此後他寫經多達20餘部,皆採楷體,整齊嚴謹,一點一捺,無不圓融。

1924年,他在給堵申甫的信中說:“拙書爾來意在晉唐,無復六朝習氣”。晉人尚清淡、崇玄理而“洞精筆勢,遒媚逼人”,唐朝國勢強盛,書風雍容大度,筆力剛雄。弘一法師由周秦漢魏而入晉唐,不但摹得其形,而且臨得其意。所寫經書,得心應手,神融象滋,無意而皆意,不法而自法。《佛說十善業道經》、《佛說大乘戒經》、《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普賢行願品偈》都寫得風韻雅飭,醇美古樸,含宏敦厚,從虞、歐而直追二王。1927年法師曾在廬山牯嶺青蓮寺書有華嚴經章節,時人比之《黃庭》,太虛法師譽為數十年來僧人寫經之冠。在嚴恭寅畏、無稍怠忽的寫經磨練過程中,他的書風逐漸向平淡過渡。1921年,法師掩關溫州慶福寺治律,四年後撰畢煌煌十數萬言的《戒相表記》。他在《餘弘律之因緣》中說:“六月第一次草稿乃訖,以後屢經修改,手抄數次。”蠅頭小楷,不浮不躁,紋絲不苟,融隸意於碑法之中,現沖淡於規整之外,圓轉溫潤,神韻盎然。在這長年累月中完成而字跡自始至終渾然一體的長篇鴻制中,我們分明可感到這位高僧心如止水的極虛靜的境界,而同時也可覺察到書法的藝術變革已躁動於母腹之中。我們不妨把1918年至1927年視為弘一法師尋找字體的確立、書風的轉變之探索期。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弘一法師到閩南後,書法藝術進入成熟期。1938年秋,弘一法師為馬冬涵印集寫序,簡潔地概括出他對藝術創作的品味:“夫藝術之精,極於無相。若了相,即無相,斯能藝而進於道矣。”這裡提出了對藝術形質的見解。弘一法師剃染前多才多藝,舉凡詩詞、曲藝、金石、字畫無不造詣精深,刻意追求“無美弗備”的美學境界。他主張“技進於道,文以立言,悟靈感物,含思傾妍”(白楊誕生詞),“氣採為尚,形質次之”(李廬印譜序)。填詞賦詩,“不事雕劖,言屬心聲,乃多哀怨”(二十自述詩序);寫字寫經,則認為“餘字即法”,“以藝術而弘傳佛法利益眾生”,寄託著“自利利他,同趣佛道”的宏願。以完美的形式來體現審美意趣、表達情感和心靈境界的藝術觀始終自由存在。在藝術創作上他一直沒有放棄積極的追求。因此,在運用書法廣結佛緣的同時,對書法藝術包括形體、筆法、佈局等不斷進行甄汰,在揚棄中掙脫前人的影響,以自己的面目出現。他摸索創造一種和自己持律宏法相交融的字體和書風。

經過幾十年的書法實踐,特別是晚年在閩南,頻寫經偈,多時日寫四十餘件,月達千餘,造詣愈來愈深,終於突駕前賢,摒絕塵寰,刊落鋒芒,創造出結體修長、筆勢遒婉、筋力內斂、佈局疏朗的新書體,班王、米、顏、柳之列而毫無愧色。無論是舉其一字,抑或舉其一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便透紙而出,有人贊之如天真爛漫的孩童,有人譽為無人間煙火味,也有人溢美為佛字,總之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內在美找到了表現的最佳形式。當高深的佛學經義因著對於凡夫俗子有一種親和感的書法走向人間,弘一法師的墨寶便愈加珍貴而不朽。成熟老到期的作品如《華嚴經集聯三百》(1930年)、《金剛般若波羅密經》(1936年)、《心經》(1937年)、《歷代名畫觀音寶相精印流通序》(1938年)和“唸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唸佛”橫幅(1941年)等等都已經寫得非常自然精嚴淨妙,奄有律意,絕無矯揉造作之處。馬一浮至為推崇,稱他是“深究律學,於南山靈芝撰述,皆有闡明,內薰之力自然流露”。

這一嶄新字體的產生,是弘一法師廣博的學識積累、鍥而不捨的探索和長期艱苦鍛鍊的結果。他雖然規秦撫漢,取益臨池,但自道其造詣時說:作書“於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筆力、結構、神韻,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決不用心揣摩”,領略古法出新奇,潛意於創新而不甘為書奴。我們從大量的書函、字幅中,可見其體兼行楷,姿態各異,但有的偶露崢嶸即不再出現,顯系被否定摒除了;有些則反覆出現,去蕪存菁,漸趨一體。字形始而扁,繼而方,最後取篆勢以瘦見長。他深知線條美對於漢字的重要性,又受過西洋美術的正規教育,所以純用毫端,藏鋒裹鋒十分講究,運筆徐緩,頓宕流轉,墨透紙背,早中期作品中常見的方筆、側鋒曖而不見。鉤戈縱長趯短,磨落鋒穎,線條均平而富韌性,蘊含立體美和含蓄美。直縱之筆,本不易寫好,弘一法師每每特意運筆而下,勢同空庭落花,字之精神卓爾而立。謀定章法佈局時,又尤其善於計白當黑。他說,“朽人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和全紙面之形狀”,又說“字之工拙佔十分之四,而佈局佔十分之六”。全面調和是弘一法師始終信持的美學觀點。他的所有作品都因調和而疏密得宜,向背和諧,佈局妥貼停當。如他1941年2月書以自勖勵的一幅橫披,主額僅“三省”兩字,筆筆調和安排得通靈飛動,顧盼自在又似不經意,天真自然。左側題識三小行,略如“省”字之寬,右畔五分之四的篇幅中大量空白顯現,疏朗中見緊湊,全幅融為一體,清雅脫俗,淡如梅花。如果不是如法師所言“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作者具有高潔的人品和豐富的學殖,厚積薄發,獨具隻眼,實難能為之。又如他的絕筆“悲欣交集”四字,雖是在病骨支離時強為作書,而俯仰向背、揖讓顧盼無不端莊從容,至善至美,使人如對高僧說法,心境澄澈清涼。也正是由於弘一法師一向“用心計劃”,才使每一字、每一幅都不落窠臼,形成一種平淡的氛圍,稟具一種恬靜的境界,呈現一種衝逸的性格。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我們讀弘一法師的書法,不僅有一種遊於藝的愉愜,而且還由書品而人品,感受到行嚴德崇的薰陶,為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朝乾夕惕,孜孜以求真善美的精神和毅力所折服。

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法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