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24K会员专访


24K:您曾在一些跨国企业任职,您觉得外企和我们中国的企业他们的管理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您可以给我们列举一二吗?

倪云华:大概在十年前吧,外企和本土企业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外企整体的管理体系和对人员的结构,以及整体的策略性的发展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毕竟从商业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西方的企业他们相对做得更标准。

但是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整个管理体系上面慢慢地做得越来越好,而且很多企业也会去借助管理咨询的帮助,比如华为、顺丰、招商银行、平安等等,他们都有接受过优秀的咨询公司的辅导和建议。最重要的是,中国本土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掌握了很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目前国内优秀的企业和外企的差距其实已经不大。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本土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更快,外企的决策链条非常长,比如一个美国的企业他们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肯定是没有国内快,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优势。简单来说,外企更多是用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国内的成长性的民营企业他的管理作用更多的取决于这个企业家个人的风采和个人的风格,这是两者的区别。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24K:您更提倡自驱型还是任务型的管理模式呢?可以和我们说说为什么吗?

倪云华:今天大部分的企业都比较喜欢自驱型的人才,这类型的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好,有更多创新型的思维,能够带领公司有更多的增长,这是自驱型的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但在一个组织当中,必定是包含自驱型员工和任务型员工,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任务型的,跟他对组织和公司的认同以及他自身的一个角色定位而决定。这两种人在一个组织当中是相互匹配的关系。管理学的两个思想: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任务型的人是正确的做事,而自驱型的人是正确的做事。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过去工业时代会更加需要任务型的人,而在今天追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渴望自驱型的人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阿米巴的经营模式去经营他们的组织,让员工感受到这个公司是和我相关的,让员工主动地积极地去的做事。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24K:现在95后很多已经进入社会,他们都是一群比较有想法比较个性的年轻人,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会更适用在他们身上呢?

倪云华:这是个好问题。这个问题是现在很多企业老板面临的一个问题。95后的年轻人对待职业的态度会不一样,他们更在乎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作为领导者需要经常向他们传达这件事情的意义,让他们知道这份工作对于公司的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与成长的价值,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领导人需要转换自身的角色,不是老板或上司,而是导师,去帮助员工更好的成长。

第三,要给予更多正向的激励,促使他们变现得更好。

第四,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反馈。

最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及工作的信任。


24K:您有一本著作是《共享经济大趋势》,之前24K的一位会员美亭老师也给大家分享过日本的四个消费时代,目前中国处于第三到第四消费时代的转折期,个人化趋势和共享经济共存的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您觉得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会诞生一种什么样的新商业模式呢?

倪云华:这个问题很大,很难预测有什么崭新的商业模式,所有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是否给用户带来新的产品体验、新的价格优势,或者说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在这些层级上才会有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在资源配置上做到了一些创新,把拥有权和使用权做了更好的匹配,人们只需要为使用权买单。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比如说现在的滴滴打车、共享办公、共享充电宝等等,其核心都是这个,它们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是把资产做了一个更好的配置,其根本还是技术革新。知识付费的出现其实也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


24K:知识付费从兴起,到现在渐入到疲惫期,您觉得知识付费这整个行业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呢?

倪云华:行业走到疲惫期是一个必然。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用户对产品的新鲜度不再,课程太多,良莠不齐,课程体验感受差,增加了用户的决策成本。从提供方的角度说,内容的提供方越来越多,市场被分割,出爆款的几率降低。

比如说在80年代,那个时候是很容易出金曲的,但是现在能够被长时间传唱的歌曲却很少,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提供的内容越来越多。所以行业到达这个时期是个常态。

但是你说知识付费它已经划上了句号了吗?或者说市场萎缩了吗?那也不是,

知识付费的本质还是教育,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传递知识。教育是刚需,用户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存在的。

知识付费不能简单的定位为录了一堂课放上去卖,而是更广义的知识传递,包括线上线下结合也是交付知识的一种方式。只有我们跟着时代走,保持创新的思维和对市场的敏锐度,比别人快走小半步,才不会感到疲惫。


24K:您打造新知严选这个平台的初衷是什么呢?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呢?

倪云华:正是因为现在的内容良莠不齐,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平台去帮用户筛选出好内容,如果按10分满分来算,我们会把7分以下的课程给过滤掉,只留下最优质的课程内容。首先我们选取我们最有把握的商业管理和职场类目,新知严选是做一个垂直的领域。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在内容筛选这块,我们几项严格的标准:首先,做课程的这个讲师,他必须是专业的,而且是这个领域里资深的人,至少是在国内top5的人,才有资格去讲这个课,我们会去考察这个讲师过往的经历,经历的好坏决定了内容的好坏;

第二,即使讲师自身是专业的,但是做出来的课程不一定是好的,还要和专业的知识付费的团队去合作,从用户和市场的角度把你的内在的产品变成市场能够接受的形式。就像我们和喜马拉雅做课程,我们会去听取他们的很多意见,从课程的结构、表述、用词、录制、后期剪辑等需要做很多细节上的调整,要让用户听得明白。


24K:在打造好一门课程之后,您是用什么作为突破口去打开市场呢?

倪云华:这个方面我们也在摸索,24K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最先是和喜马拉雅合作,采取集中化的策略,通过和喜马拉雅的合作把新知严选这个平台推出去,建立影响力,其他渠道自然就找上门来。我们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就是对内容质量上面的把控,把最好的内容带给用户。


24K:知识付费行业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痛点和需求,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抓住用户的心理,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吗?

倪云华:我们这个行业的内容属于商业管理和职场类目,我们和用户的接触比较多,线下的合作非常多,更能把握他们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离用户近。

另外我们的内容更多的是针对B端,单纯的线上课程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还需要提供线下的相对应的辅导和培训,做定制化的服务,包括社群的运营,更好的帮用户解决问题。线上课程只能算是业务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解决问题才是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


24K:倪老师您怎么看待通过个人IP打造知识付费的变现呢?老师的IP与课程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倪云华:用户在选择课程过程中,参考的依据首先是这个老师的背书,用户很难单纯的从课程的简介中去判断课程的好坏。老师和课程融合在一起的,用户更在乎的不是学一门课程,而是某某老师的课程。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IP对于课程的影响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个人IP和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小K:最后,您也是我们24K的会员,可以分享一下对我们24K的评价与寄语吗~

倪云华:24K是给一个知识付费从业者打造了一个好的、高质量的分享交流的平台,我们通过24K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精准的商务合作、定期的专业的直播分享,是一个很用心的团队,确确实实地给知识付费从业者提供真正了价值。最后,我希望24K这个平台越做越好,越来越好,也祝愿24K能赚到更多的钱。


倪云华:B端用户,单纯的线上课不能完全解决需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