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山東失守後,李宗仁在日寇兩路夾擊下仍然堅持不放棄徐州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北線的保定、太原等地相繼失陷,南線的上海、南京也相繼被攻克,南北兩面的日寇挾新勝之威,妄圖夾擊以蘇北重鎮——徐州為中心的第五戰區,進而實現南北兩路會師。在這一危急時刻,桂系首領李宗仁將軍臨危受命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形勢危急,堅守徐州

當時的第五戰區下轄山東及蘇北的廣大地區,但由於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軍司令韓復榘“違抗軍令,擅自撤退”,致使山東大部淪陷,戰區內部南北交通大動脈——津浦路北面門戶洞開,兵鋒直指蘇魯交界地區。

第五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徐州岌岌可危,以至於國民黨中央統帥部勸說李宗仁遷往相對安全的河南歸德或安徽亳縣等地區,但李宗仁不為所動,一心一意堅守徐州,並列舉了必須堅守的3個理由:

1、此時日寇南北兩戰場的重心,正集中對付第五戰區,且敵我的態勢已為我軍形成了天造地設的內線作戰有利條件。為爭取空間和時間起見,徐州的保衛戰必須不借任何犧牲,以期粉碎敵人速戰速決的野心”。

2、徐州地處第五戰區中心,更是電話、電報網的中心,鐵路公路交通便利,十分便於戰區司令部指揮和命令傳達。如果前往安徽或河南境內,當前作戰的一切命令與情報全須憑藉電報傳輸,但電報拍發、編譯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此司令部如何能迅速指揮作戰,更談不到自己這個司令官還需要到前方督戰,鼓舞軍心。

3、徐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控制這裡一方面可以將華北、華中兩地日軍隔絕,另一方面可以對日軍的側背構成嚴重威脅,北線日軍不敢攻擊隴海、平漢鐵路交匯點——鄭州,南線日軍不敢輕易進軍兩湖地區,使武漢後方有充分時間進行部署。

4、徐州重鎮如果不戰棄守,對當時已經十分低落的民心士氣將造成重大打擊。日寇侵入第五戰區以來,身為戰區副司令長官的韓復榘率領近10萬大軍,一槍不發就放棄了濟南、兗州、泰安等名城,雖然韓復榘因此被槍斃,但戰區大半地盤落入日寇之手卻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李宗仁也一槍不發就離開徐州,那麼正在前線浴血阻擊的將士勢必士氣全無。

為此,李宗仁決定至少在徐州等地拖住日軍數月,為國民黨軍向華中、西南地區撤退部署爭取喘息的時間。最終的結果證明,李宗仁將軍的決策是對的,從山東南下的日軍兩個精銳師團和從蚌埠北進的大批日軍被阻擊近3個月之久,其中號稱“不可戰勝”的板垣師團還在臺兒莊險遭滅頂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