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楊晉毅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1.時代背景:為洛陽一五六建設服務

一五時期,在河南省洛陽建廠委員會(1954.3.9成立,省委書記潘復生為主任)和洛陽市建廠委員會的領導下,為了支援洛陽一五六建設,洛陽地方工業,可謂全力以赴,建立了十幾家工廠。

從上海遷來的洛陽建築機械廠(當時名字叫做洛陽汽車修配廠)負責洛陽一五六建設的上百臺汽車和建築工程機械的維修;洛陽和上海十幾家鐵工廠合併而成的洛陽機床廠(當時的名字叫做洛陽機具修配廠)負責製造洛陽一五六建設急需的各種螺絲、槽鋼和工位器具;上海遷來的洛陽水泥製品廠,負責洛陽一五六建設的下水管道(樓外地下水泥管)製造。

而由洛陽及上海十幾家鑄造廠合併而成的洛陽鑄造廠(當時的名字叫做公私合營洛陽翻砂廠),則負責洛陽一五六建設樓內的鑄鐵下水管及各種配件的鑄造。

這幾個工廠,以及當時緊急建立或調入的洛陽傢俱廠、印刷廠、橡膠廠、磚瓦廠、砂石廠、煤球廠、紙盒廠等等大小十幾個工廠,都為洛陽一五六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我們今天重點介紹1956年2月1日成立的洛陽鑄造廠的情況。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2.洛陽鑄造廠的前世

洛陽鑄造廠的前世,是洛陽及上海的十幾傢俬人鑄造廠。其中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洛陽老城北門外平等街32號,據老人們說,這裡是洛陽世代相傳的爐場——即翻砂廠。主要生產老百姓生活急需的鐵鍋鐵勺以及農業生產需要的鐵犁等等產品。

當時沒有廠房,車間都是露天作業,受天氣條件限制。鐵的來源,依靠銷售的產品換和小商販從民間收來。每次開爐要四到五天,每次化鐵400公斤左右。翻砂匠即是爐工,又是砂型工,還是清理工,又是煉焦工。

到1949年後,在洛陽小北門和東關一帶,逐漸形成了十幾個鐵工廠。如玉興鐵工廠(經理韓振剛,後來擔任洛陽鑄造廠副廠長)、志成鐵工廠等等。每廠10人到20人左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每廠的經理和老工人基本都有自己的絕活,都有流傳的佳話和故事。

如三興鐵工廠的經理陳際雲,鑄鍋技術很高,被譽為“豫西鐵鍋大王”。

同泰鐵工廠經理楊奎吾曾經鍛焊三根美國汽車的後軸和捷克汽車的橫樑,質量很好,轟動一時。

泰華鐵工廠,1950年建廠,廠址在北大街北頭,共有十人。經理王德善,裕泰鐵工廠翻砂工出身。該廠以修配為主,尤其是有色金屬件銅瓦、銅套及技術複雜的活塞,該廠均能鑄造加工。王德善有一段悲喜故事:

曾經有人專門寫過讚美王德善的詩:“我叫王德善,啥活兒都能幹。金銀銅鐵錫,還能把鋁煉。”為此在文革中被指控為歌頌資本家,王被鬥還捱過打。

大眾電焊廠,1950年由徐州遷洛。經理徐文學,帶兩名徒弟,有電焊氣焊工具各一套。徐文學以焊接技術高明著稱。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3.早期的洛陽鑄造廠

1948年洛陽解放後,洛陽市組織了鐵業工會,工會主席王福新,受市總工會領導。

1956年2月,12傢俬營鐵工廠聯合,取名為公私合營洛陽翻砂廠。全廠職工173人。

九月,上海中華翻砂廠職工29人遷洛,併入洛陽翻砂廠。中華翻砂廠經理朱德和,擔任洛陽翻砂廠副廠長。1980年擔任洛陽市政協委員。

十月,上海協興隆鑄鋼廠職工8人遷洛,併入翻砂廠。

這兩個廠來洛陽之前,曾經提出,到洛陽後與洛陽建築機械廠合併,工資待遇福利不能降低。這兩個條件後來沒有實現。有的工人就說,“來時高高興興,去時愁眉苦臉,想不到如今落個,小河之中魚大,水小不能活”。結果半年後,協興隆工廠8人全部不辭而別,返回上海。還影響到中華翻砂廠也返回上海9人。

1956年9月10日,洛陽市城市建設委員會批准,在唐宮東路建設洛陽翻砂廠,總面積90畝。1957年4月1日,廠房建成,工廠從原來幾個分散的廠址,全部遷入新址。此時,擁有職工221人。

工廠成立後,全力以赴支援洛陽一五六建設。根據該廠廠志,當時為一五六建設服務的工作量佔據全廠生產能力的70%。延續傳統的生產,為洛陽地方服務的生產能力不到30%。1958年,大躍進中,工人總數曾發展到1600人。

1958年之後,洛陽一五六建設主體基本完成,洛陽市對市屬工業進行了大規模調整。經過幾次改名,1964年5月,洛陽市重工局確定洛陽翻砂廠為專業化鑄造廠,改名洛陽鑄造廠,將洛陽建築機械廠、洛陽機床廠、風動工具廠,振動機械廠的翻砂工、模型工,帶工具全部調入鑄造廠。(洛陽鑄造廠的機械車間等併入其他廠)。這些廠的鑄件任務也隨之而來,從此鑄造廠產品就比較固定了。

1964年開始,洛陽鑄造廠成為主要為洛陽地方工業服務的專業鑄造廠。坐落在環城北路、唐宮東路的幾家地方國營大中型企業,產品毛坯的鑄造任務,都由洛陽鑄造廠承擔。洛陽鑄造廠,成為這些甲方企業的總乙方,成為洛陽市地方國營企業的重要基礎企業。洛陽鑄造廠,從此與洛陽市的這些地方國營企業生死與共,俱榮俱存,企業的興衰與周邊企業完全連為一體。並且為山西、陝西的一些企業生產鑄造毛坯,成為豫陝晉地區有一定名氣的專業鑄造廠。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4.洛陽鑄造廠的輝煌時期

1980年代初,洛陽鑄造廠發展到731人(另有附屬分廠大集體124人),共有四個車間和一個灶具分廠。

一車間生產以大中型鑄件為主,二車間是機械化生產線,主要生產大批量小型鑄件,三車間主要生產有色鑄件,如銅鋁鎂合金鑄件,四車間主要是生產準備和模型製造。

由於擁有一批洛陽市資格最老、技術最高的專業鑄造師傅,洛陽鑄造廠產品種類齊全,質量可靠,聲譽較高。年產量逐步達到5000噸左右,成為豫西地區規模最大的地方國營專業鑄造廠。

主要產品,有洛陽機床廠的各種型號的卷簧機鑄件,各種型號的木工刨鑄件,洛陽發電廠的汽輪發電機鑄鐵件和部分有色件,洛陽軸承專用機床廠的超精研機鑄鐵件,洛陽建築機械廠的各種二輪,三輪壓路機、汽車吊的鑄鐵件,洛陽風動工具廠的各種內燃鑿岩機的鑄鐵件,洛陽振動機械廠的各種振動臺的鑄鐵件,洛陽機床附件廠的各種機床附件鑄鐵件。以及鄭州、山西、陝西省的十幾個工廠的鑄鐵件。主要產品中,僅重工系統就有54個產品,1741種類,最多達3000多個品種類。1982年總產值計劃312萬元,實際完成328.3萬元。

1957年,工廠開始時,基本沿用蘇聯標準。以後逐漸對一些工序和主要產品制定了廠標。隨著部標和國標的頒佈,又逐步向部標和國標過渡。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5.矽肺病的發現與防治

鑄造廠是灰塵嚴重的高汙染企業,如果不重視灰塵的治理,往往容易引起職業病的發生。根據《洛陽鑄造廠廠志》第158頁,1960年,洛陽鑄造廠開始發現矽肺病人。自此每年對職工進行一次身體檢查。陸續發現、治療了126人的矽肺病。

這個數字,十分驚人。1976年,洛陽鑄造廠職工總計626人,其中生產工人447人。居然有126名矽肺病人!

以後鑄造廠開始注意改善勞動條件,發放防塵、防酸、防毒各類口罩。1976年,在各車間裝置防塵器、排風扇等防護設備,生產環境改變顯著,發病率明顯下降。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6.洛陽鑄造廠知名人士

韓振剛,男,1920年9月26日生,漢族,原籍河北省蛟河縣顏家房村。解放前在洛陽任玉興鐵工廠經理。解放後任洛陽鑄造廠副廠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保養小組組長,市政協委員常委省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市工商聯副主任委員,1976年8月25日病故。

朱德和,男,1923年3月15日生,漢族,江蘇省南通縣川港公社人,1942年在上海海防路191號風利翻砂廠任副經理,1946年在上海中華翻砂廠任經理。1956年隨廠遷洛合併入洛陽翻砂廠,任副廠長。1980年任市第五屆政協委員。1981年退休。

洛陽地方國營十大廠礦的前世與今生之四:洛陽鑄造廠

7.洛陽鑄造廠的社區文化

洛陽鑄造廠鼎盛時期,在家屬院裡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俱樂部(在西關花壇新華書店後面),在廠區設立了衛生所,大食堂,託兒所。並且擁有文藝隊,圖書室,籃球場,形成了一方小社會,形成了自己的大院文化和社區文化。

洛陽鑄造廠,與附近的建築機械廠、風動工具廠、印刷廠、洛陽公交公司大修廠、起重機廠、機床廠等洛陽市地方國營一系列大中型工廠連為一體,形成了洛陽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地方工業帶。在洛陽老城西部和北部,綿延三四公里,擁有近萬名產業工人,一兩萬家屬,隸屬於洛陽市重工局領導,為洛陽市地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8.洛陽鑄造廠的合併與消失

1982年之後,洛陽鑄造廠周邊的各個地方國營工廠,因種種原因,大部分生產效益不斷下降,逐漸走向衰落。

1984年初,洛陽鑄造廠領導班子期滿換屆。此後的兩屆領導班子,艱苦努力,領導鑄造廠克服困難,作為洛陽市唯一的地方國營專業鑄造廠,生產不斷髮展,繼續在洛陽鑄造業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分量。

1991年12月,經過反覆商談,擁有三十多年曆史的洛陽鑄造廠,併入洛陽礦山機器廠。所有技術工人和設備,都遷往洛礦鑄鐵分廠。洛陽鑄造廠廠址改為住宅小區。歷史悠久的、在洛陽地方國營經濟中擁有重要地位的洛陽鑄造廠,在洛陽大地上,永遠消失了。

9.《洛陽鑄造廠廠志》(1984年打印本)

洛陽鑄造廠廠志,主編楊中煒(曾在洛陽鑄造廠教務科、財務組工作)。1983——1984年編輯成書,委託歷史協會打字、校對後,由孟津朝陽印刷廠印裝成冊。1984年8月23日,楊中煒同志和盧漢文同志,用架子車將印好的全部廠志,從孟津縣朝陽印刷廠拉回洛陽鑄造廠。

我1999年輾轉獲得《洛陽鑄造廠廠志》。這本廠志,體例清晰,語言流暢,故事生動,描寫真實,與一般的廠志很不一樣。

例如,書裡如實記載了洛陽鑄造廠患矽塵病的工人,竟有一百餘人,佔了第一線工人的相當大的比例。如實記載了上海來洛的十幾名工人不辭而別的經過和原因,如實記載了建國前幾位私營鐵工廠經理的奇聞異事。這都是在其它志書裡,很難看到的內容。

我得到的這一本,是楊中煒同志留存的樣書。打印的樣書,紙張厚實,歷史悠久,蟎蟲很多。我讀了一天,渾身癢了一天。戴了厚厚的口罩,仍然不斷咳嗽。一天洗澡三四次,仍然覺得渾身癢癢。

樣書最後幾頁,有主編楊中煒同志用毛筆楷書的後記、正誤表等等,非常珍貴。楊中煒同志的楷書,一筆不苟,精細認真,讀來令人感動。

這本廠志,是本文的主要參考和依據。謹以此文,向《洛陽鑄造廠廠志》的主編楊中煒等同志,致以深切的敬意。感謝他們付出的心血和勞動。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有關洛陽鑄造廠的如此生動而全面的歷史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