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國家卻大力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

陽光152271731


農村人越來越少,國家卻在搞新農村建設?兩者有矛盾嗎?沒有。下面將會解釋二者是統一的關係,並告訴你將來農村的人將何去何從。

農村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少?這是城鎮化的結果。城鎮化不是單純戶口的轉移,而是勞動力的轉移,勞動力從低勞動生產率的第一產業向生產率高的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其目的就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其實城鎮化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古時候就有,只不過城鎮化率極低。現階段城鎮化率大概是60%左右,到底城鎮化率達到多少,農民能夠通過第一產業就可以過上自給自足幸福生活呢?保守估計最低應在75%以上。城鎮化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足之處。

為了解決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提出一個新的理念,以別於傳統城鎮化。那就是新型城鎮化,原來的固有模式依舊保留,農村還要實行就近城鎮化。就近城鎮化是以鄉鎮郊區等為核心,繼續使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

那麼農村的人將何去何從呢?農村人我將其分為幾種,將來各自的去向做了一下分析,首先聲明是個人預測不代表國家政策。

第一種就是已經落戶城市的,他們會紮根城市。第二種是沒落戶城市,但不會從事農業生產,將來一些會在城市居住,一些會在農村居住,農民工。第三種,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民,他們沒有土地,但他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相當於產業工人。第四種農場主,能實行農業規模化生產。第五種,從事別的產業的農村人,不以農業為生,比如商人,農村經濟人。第六種,有少量農業用地的農民或沒有職業的農民,即不是新型農民,不能自給自足,生活比較拮据。

以上是我的分析,還有一點就是,在實行新型成鎮化時會合理的給農民提供一個生活保障體系,所以農民不必擔心未來的生活。但保障體系只是生活保障,不能以此為人生目標。


農業空間


西門觀點:減少種地農民,建設新農村,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

題主的問題有三句話,我們一個一個回答:

一、為什麼“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

這句話不太準確。從表面看,很多村莊成了空心村,特別是偏遠山區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小村子人的確越來越少,村子裡只剩下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那麼這些人去哪了?都成了城市市民了嗎?

其實不是,離開農村的大多是年輕人,都是外出打工了,其實,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確搬遷到城市居住了,但他們的身份還是農民,而且很多隻是在城郊租房子住,這些人如果不外出打工,還是要回到農村的。所以,不是農村人越來越少,而是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了。

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是因為種地利潤太低,而且一個家庭最多就是十來畝土地,怎麼種,也賺不了錢,而現在花錢的地方太多,因此,大多數家庭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家裡的地要麼農忙時回來自己耕種,要麼讓家裡的老人湊合耕種,夠自己吃就行了,要麼流轉給他人耕種,收一點租金。

國家為什麼要將農民的承包地確權後再延長三十年,為什麼要把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就是因為我們國家耕地面積太少,耕種的農民太多,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太高,人均收益太低,養活的人又太多,所以,要確保農民土地成本經營權,鼓勵土地流轉,減少種地農民,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耕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我國由農業大國成為農業強國,不但要實現糧食自給,還要實現糧食出口。

二、為什麼還要“大力建設新農村”?

要真正改變中國農村面貌,縮小城鄉差別,並非逼農民到城裡買房,把農民趕到城市,趕進高樓大廈。因為,農民太多,城市住房畢竟有限,而且農民收入低,除了少數農民有錢在城裡買房外,大多數農民還是買不起,還是要居住在農村。

要徹底改變農村面貌,實現農村小城鎮化,提高農民收入,改變農民居住環境,這就需要加大新農村建設,將偏遠山區、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莊的農民集中居住,搬遷到新農村。

我老家的村子(原來叫大隊)共有兩千多口人,卻居住在是一個自然村,居住分散,人口稀少,我所在的小村子,原來有四十多戶,二百多口人,現在只剩下十幾戶,幾十口人,這一次,政府在村委會所在地建造了新農村,全村有八個自然村350多戶,一千多口人整體搬遷,我的弟弟分到一座院子,房屋居住面積75平,自己又掏了兩萬五千塊就拿到新房鑰匙。

三、未來的農村何去何從?

未來的農村將永遠存在,只是面貌將煥然一新,那些自然條件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子會消失,代替它的是小城鎮式的新農村。大多數農民將繼續居住在農村,但不是種地,土地將大量流轉集中,種地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

農民的收入將分成兩部分分:一部分是土地流轉收入,一部分是其它工作收入。一部分農民將成為產業農民,也就是到大型農場工作,領取工資,還有一部分繼續在城市務工、做生意、經商等,但他們仍然居住在農村。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國家卻大力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


確實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在我這裡小鎮上有大大小小都幾十個村莊,現在基本每個村莊都剩下留守老人的多,因為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而且很多都選擇去城鎮安家了。眼看這些村莊慢慢就變成空心村了,可想而知,在過多十來二十年後,村裡應該都沒人住了。

那國家為什麼還要大力建設新農村呢?

我覺得像這種情況,確實應該要大力建設新農村,現在農村越來越少人原因是:1.城鎮和農村貧富差距大,在農村沒有太多的發展機會,主要都是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種地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年,所以造就人們都選擇出去打工。2.教育資源跟不上,以前在農村基本都有學校,現在由於人少,學校也減少了,在我這裡,幾十個村莊全部都要出去鎮上的學校上學,由於路途遙遠,家長們也逼於無奈選擇去鎮上租房或者買房,為了就是讓孩子不能輸在教育起跑線上。3.醫療問題,在農村診所都沒有,平時去看病得去鎮上。4.交通不便,現在雖然有些農村實現了硬化水泥路,但是還沒有公交車出入,對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這種種原因造就農村越來越少人。



如果在新農村建設上,把這些問題都改善好,我覺得未來農村會有更多人選擇回去農村,在我這裡的,這兩年我看到新農村建設慢慢實行了,首先是城鎮化,幾個村莊合併成鎮,土地全部實行現代化種植或者改為商用地發展,村民也有股份分紅,學校,醫院,超市,交通等等都慢慢的完善,這樣的新農村才是我想要的。

新農村建設可以減少農村貧富差距,可以提高農民文化知識教育水平,可以使農民學習種植新技術,讓產物增收,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如果是這樣,未來的農村的人不會少,反而會增多,這樣的新農村你們想要嗎?


三農天地


你好,我是四季村。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1.農民工給城市帶來繁榮

現在在外面一些艱苦崗位上打工的人,多是四五十的人,他們揹負家庭生活的壓力,在工地上辛苦的工作著,是這些一代代農民工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城市的發展和繁榮。 隨著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發展進程也逐漸飽和,農村第一代到城市打工的人也漸次老去,城市發展漸漸達到峰值,城市漸漸也會失去動力。 隨著工業化進城的的進一步加快,以後機械和智能的化的推廣,農民工也將無工可打,農民工這個詞也會隨著第一代農民工老去,逐漸成為過去。


2.農村的現狀

如今的農村,沒有了八九十年代的活力了,因為沒有了人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動力。年輕人進了城市,在城鎮他們買了房子定居下來,偶爾才回一次家鄉,有的春節都不回去一趟。 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少量的孩子,農村不少房屋空下來,有些土地荒蕪下來,一些房屋因為年久失修,現出破敗的跡象。

3.農村的人去了那裡

如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沒有了第一代打工者韌勁,在艱苦的地方几乎見不到他們的影子,或者短時間存在又走了。

我在工地上見到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他說:我出來幹活兒,不是光是為了掙錢,村裡沒有人了,找個說話的都沒有,悶的慌啊。咱是農村人一個農民,勞動一輩子了,不怕吃苦、受累。外面人多、說說話,另外,也到外面也見識見識,家裡種點地掙不到錢,可是吃糧食不用花錢。自己在外收入些,不給晚輩兒伸手,他們又是房子、車子、孩子壓力大啊!

4.農村城鎮化的必然



如今,國家城鎮化率有50%,生活在農村人口還是達半數,很多發達國家,城鎮化率達到70%。 雖然新農村建設還不會大面積推廣,國家已經在一些地方試點,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農村連片、現代化種植模式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一個必然之路。 隨著農業進程的加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局面,也逐漸會被農業現代化所替代。 連片的農莊式城鎮化建設,會給農村帶來了發展的動力,將縮小城鄉的差距,給人們提供更多的發展和工作的機會。

新農村的發展給農村帶來的變化,我歸納了有一下幾點


01.新農村的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帶的發展,觀光農業、種植園模式會給農村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的空間。它帶來的是資源的最大化和更先進的管理模式。

02.從幼兒園到學校、醫院、老年公寓基礎設施的集中規劃建設,將會縮小城鄉差別,為城市迴流人員提供基礎。

03.網絡、電商平臺的搭建為農村產品提供了更大的推廣的可能。

04.以後農村將是沒有汙染的淨土


這裡盛產清潔的空氣,出門不用戴口罩,沒有了地鐵、汽車尾氣、喇叭的汙染,有的是整潔的鄉間小道,鳥語花香、吃的是自己土地上的小麥、玉米。家裡不用淨水器、空氣淨化器,每個家庭、農村社區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循環系統。

05.農村的環境

以後農村這裡是一個天然氧吧,沒有飛快的地鐵,沒有高效率的辦公設施,沒有匆忙的腳步,勾心鬥角的城市病。 有的是悠閒的腳步、靜靜的河水、安靜的小橋、彎彎的河水環繞都市鄉村生活。


06.這裡是一個人才匯聚的地方

這裡以後將需要大量農業技術研究、推廣、管理的專業人員。也需要大量的資本,資本將從城市向農村流轉。

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繁榮到一定程度,就會趨於為穩,穩定後就會因為靜止而固化,直到漸漸失去活力。

人們說: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數百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後人們將從城市向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尋找空間,因為這裡有的是商機,有的是無限可能。


四季村



農村人越來越少,國家卻加大力氣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何去何從?


首先呢,確實是農村人越來越少了,農村現在只剩下老弱病殘和孕婦了。這個時候國家為什麼要加大力氣去建設新農村,去搞好美麗鄉村建設?



第一,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說一下,這個情況叫做騰籠換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哈,經過了幾十年的這種改革開放,經濟的大發展,再加上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再加上中國最近幾十年來這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就導致了農村的這個空心化的迅速加劇,加上這個農村的人才,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源的,都加快向這個城市向城鎮中心去靠攏。


農村就成了空心化的農村,加上本來農村人又少,農村的人氣又更低的這種情況下,容易好些。農村農業好像是發展到了盡頭一樣。


其實國家,早就看到了農村空心化的情況,所以這個撤村並鎮的這個過程中間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很多地方大規模的這種,新建農村集體的這種新農村別墅,都在大規模的發展。


為什麼撤鄉並鎮?為什麼進行那個整體新農村搬家?為什麼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為什麼進行那個新農村建設?


最重要的就是說,當農村的人口少了,農村的這個多餘的土地,農村多餘的這種宅基地,農村多餘的這種反饋的這種土地都出來了之後,更利於國家去做整體的規劃和佈局更利於國家去進行這種農村多餘土地,賦予土地荒廢土地的增值行為。


更利於一些大規模土地承包或者流轉者的這種方便性,也更利於農村科技化的發展,今個也更利於這個農村的這種,大面積的農業,機械化的佈局和發展。

因為像如果再晃回20年前,中國還不具備農村,還不具備這個條件,當時農村還有很多人口,是吧?那當現在農村的人口少了,就相當於騰籠換鳥出來了,就有更多的空間讓政府去發揮,讓這個土地實現增值這種行為。


第三,所以你看中國的這個恆大集團啊,碧桂園集團啊,他們都是在佈局這個農業綜合體,他們就是通過這種農業綜合體,農業集團的這種品牌影響力,包括他的渠道深耕的這種能力,來高度去整合農業,農村,農民的這種資源。


他們才是真正改革新農村的力量,這種力量才是真正去盤活農村經濟,盤活農村土地的力量。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一位農村問題專家告訴我,這些年國家向農村投入了具額的農業發展資金,也投入了具額的新農村改造資金,以圖改善農村發展農業,但農村農業問題越來越嚴重,許多資金打了"水漂″沒有回報,房前屋後仍然是走路蹣跚的老人,村頭村尾大都是閒聊的留守婦女,唯一有點人氣的地方就是麻將室,傳出吆五喝六的麻將聲,村莊田地裡只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人影...

我們曾取消糧稅希望喚回部分農村人安心農業,然而希望破滅了!

我們曾把水泥路修到村口,希望喚回部分農村人踏上回鄉的路,然而希望破滅了!

我們曾投入貝額資金地補植補...,希望喚回部分農民種糧的熱情,然而希望破滅了!

我們曾給農村"養老母豬″都貼錢,希望喚回農村人散養生豬的熱情,然而希望破滅了!...

農村青壯年基本擠在城市的青石板上,農人不農成為流民,企業老職工被迫分流下崗,大家都在爭奪著城市有限的就業資源...

一些田地荒了,放眼望去栽了樹或長了草,少數甚至立了去逝老人的石碑,幾年來農產品是一天一個價格!

豬沒了,村頭村尾在地上撒歡的大都是農村土狗,豬肉價格突然飈升了!

糧供緊張了,糧貿公司只能花大把大把鈔票大量進口!

借問袁老一句話:農村人不種糧,這樣下去很危險...全國人民憂鬱地看著農村,何時才能充滿生機和希望!


雨花石284479641


農村人越來越少了,現實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大環境中,以城市經濟建設投資為重心,確實促進了城市經濟迅速增漲,至目前證明,農村經濟收入同比城市經濟收入,更加大了差距和不平衡,造成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上敘是農村人越來越少.因果效應。

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目前上層領導人己覺察到三農各個方面問題不足的存在,所以國家才大力投資建設新農村舉措,投資建設發展經濟重心放到農村,改善農村農民居住環境,建房修路等等事宜,讓農村面貌換顏一新,同比讓農民進城買樓群居方案好於千萬倍,是切合農民實際問題可行的措施。

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目前看農村大面積平整土地己經實施機械化做業,但農民種地還是賺不到錢,土壤地質較差零散小地塊撂荒仍然是很嚴重,糧食是國民命脈,須讓農民對種糧食有較高積極性.糧食才會增產,才會保障耕地實際效益,糧食是國民穩定基礎。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後的新農村未來前景美好,雖然目前農村常駐人口較少,未來農村人口必會增多。



微笑117359766


“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國家卻大力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確實,今天的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常住人口甚至連戶籍人口的一半都不到,不是過年過節你在一些農村甚至看不到幾個有勞動力的年輕人,留守農村的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大量良田的荒漠。要解決農村建設和人口外流問題就必須瞭解原因,任何病狀只要對症下藥就能根治。


為什麼出現農村人口外流?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人都想往城市走。留在農村沒有就業崗位,只能依賴那幾畝田地,每年都是靠天吃飯,哪天老天爺不開心吃飯都成問題。而外出打工有固定的工資,你在田地裡累死累活可能都比不了人家進廠做流水線賺的多。在城市裡還能擴大自己的眼界,學習更多的知識。今天,農村很多人連智能機、微信都還不會使用,為什麼?跟留在農村有很大的關係,村子就那麼大,眼界、知識如何擴展,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瞭解。


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醫療、生活條件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溫飽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了。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醫療、生活條件更多的農村人往城裡擠,即使貸款買房甚至租房都不足為惜。農村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農村孩子還在田裡玩泥巴的時候別人已經在上補習班,孩子的起跑線都已經輸了,後面如何追趕?醫療呢,今天鄉鎮一級根本不存在三甲級醫院,甚至縣城都沒有什麼好的醫院,如果孩子大晚上發燒生病怎麼辦,父母騎著摩托車吹著冷風送孩子去十幾甚至幾十公里外鄉鎮衛生所,每每想到這都很不是滋味,小時候那場景還歷歷在目。在生活條件上農村與城裡的差距更加大,什麼電影院、遊樂場你就不用奢求了,如果不是街日子,菜市場都沒有多少菜賣,上街時十幾個人擠一輛麵包車……這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為什麼都往城裡擠,只是為了過得更好點。


未來的農村何去何從?

解決任何問題都得對症下藥,農村的就業、教育、醫療和生活條件如何跟上。農村更多的是農業,奢求向城市一樣大量發展工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根本不現實,部分農村人口流向城市也是一種進步。中國農村可以結合我國國情參考美國農場模式,對農村耕地進行平整,為機械化耕作打基礎,由有實力的個體戶租賃種植作物,可以僱傭原有土地的戶主勞動;自然村屯人口向鄉鎮中心轉移,人口集中了就可以發展微型城市、個體商業,教育、醫療條件也可以集中起來,方便群眾。

感謝您的瀏覽,喜歡我就關注我,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閱覽。


桂柳一號


農村的人越來越少了,國家卻大力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是廣大農民朋友非常關心的問題。改革開放40年數億農民進城安家落戶,似乎在農村居住和生活的人口在減少。而且,我國城市化進程方興未艾,那麼,未來還有幾億農民要進城安家落戶。這時候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還有沒有必要?最終,受益的將是哪些人?

1、農村人口大量減少,到了什麼程度?

有人說,現在農村人口已經大量減少。你到農村看看,十室九空,人們稱這種現象叫做農村空心化。那麼,農村人口減少的趨勢是不是會停滯甚至會發生農村人口迴流呢?很顯然,我國城市化進城幾十年,現在也就方興未艾,農村人進城的趨勢還會繼續,農村人口將繼續減少。那麼,國家這個社會對農村加大力度建設還有必要嗎?

2、啥叫農村現代化?

其實,早在1954年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我國就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構想。到目前為止,工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國防現代化都初見成效,而農業現代化還別太顯著。那麼,就有必要持續推進三農領域的改革,讓農業走上現代化之路。所謂,農業現代化,就是農業集約化,農業機械化,種養科學化等。歸根結底就是減少農民,大力發展新型農業主體和提高機械化程度,做優農業全產業鏈。

3、農民都進城了,誰來種地?

其實,所謂的城市化不可能使農民全部進城。應該說,到2050年我國城市化基本結束的時候,我國農民人數從現在的7.5億減少到2-3億人口。這樣的話,農業就有了規模效益,農民人均土地增多,有利於大型機械化的推廣和使用。再加上,新型農業主體成為農產品供應的主流。不但對我國糧食安全而且對農業做優做強打下基礎。

4、農村振興,誰會受益?

所謂鄉村振興,就是我國提出的,到2050年,逐步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偉藍圖。那麼,國家投入十萬億以上來大力發展農村建設,到底誰會受益?其一,農民自身。因為,鄉村環境好了,治理有效了,公共投入多了。必然會讓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其次,是城裡人。鄉村振興讓農業強,農村美了。城裡人享受質優價廉的農產品的同時還可以經常到美麗的農村遊玩體會一種不一樣的旅遊享受。


聚焦三農熱點說


這個問題提的好!也有人問將來農村的發展方向問題,大致意思一樣,鄙人不才,也斗膽談談個人見解,望能拋磚引玉。

首先要肯定兩個事實,即題目問到的:

1、農村人口(或平常實際住居農村中的人數)越來越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目前國家正大力建設新農村是不爭的事實。

兩個事實產生的原因和背景說起來話長,可概括為改革開放40年來民富國強、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結果。

強國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看這個國家工業化程度,40年前,我們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國,因此國弱民窮,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不斷狠抓經濟建設,我國正一步步邁向工業化的國家。因此也不斷使農村和城市人口比例發生變化,農村人口不斷走向城市。

但為什麼還要大力建設農村呢?而且黨的十五大到十八大一直高度重視農村、農民、農業工作,中央還專門成立了農業農村部。我理解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之所在:因為目前農村和城市相比還是很落後的,無論是交通、通訊、電力、醫療、教育、衛生等等方面都無法與城市相比,而農村人口或常年實際住居在農村的人口數量還是很龐大,城市人口實際還沒有超過農村,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不是真正的工業化國家,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標準。所以就必須關注農村、建設農村,使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成為一個真正和諧的大家庭。

未來的農村將何去何從?弄清了上面兩個問題,我們的思路就會更清晰一些。

未來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中,由於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經濟還將一如既往地以每年6%-9%的速度快速發展,農村人口還將不斷城市化,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斷縮小直至反超,雖然這也許還需要很多年,但這是發展的趨勢和必然結果,到那時,我們就會完全進入一個工業化強國,而不再是一個落後和發展中國家。那時的農村經濟將在國民經濟佔比中微不足道,依靠農業生活生存的人很少。

那麼那時的農村將是個什麼樣子呢?看看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現在農村的樣子就知道了。




最後我想提醒決策者們一句話:農村就是農村,要建設得像個農村的樣子,要以原生態環保為主,不要有太多的工廠;城市就是城市,可以不斷向周邊擴展、擴大,可以擁有很多的工廠。千萬不要為了地方經濟發展,想把農村建設得象城市一樣,這會不倫不類,這會破壞生態而無法修復,這種眼前利益和看不到的犧牲可能是永遠的痛!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閱讀關注,不妥之處盼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