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北京菜市口估計是全國眾多菜市口中最為出名的了,這個地方在遼代時還是荒郊野外,到金代時才逐漸形成街市,元明兩代時才發展成京城有名的蔬菜市場,稱為菜市街,到清代時正式更名為菜市口,並作為處決犯人的刑場。

此後,北京菜市口慢慢成為了"刑場"的代名詞,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愛新覺羅·肅順,"戊戌六君子"等人均被清廷斬殺於此。那麼清政府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才把刑場設在這個繁華鬧市之中呢?

首先是殺一儆百、懲前毖後的警示作用

在菜市口處決人犯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類似於現代的公審公判大會,大多選擇在人流較多的十字路口地段。這個地方人多熱鬧,特別是擅長添油加醋、說長道短的中老年婦女多,而且是人員集散地,來買了菜後會回家,也可以順便把處決人犯現場見聞帶回去,起到很好的宣傳警示效果。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宣武門

第二是離宣武門近

北京內城九門都有不同的作用,朝陽門是運糧食的;崇文門是送酒運貨加收稅的;正陽門是皇帝出巡回宮專用的;阜成門是走煤車的;德勝門是軍門,出兵打仗時走的;安定門是軍隊班師回朝走的,平時走糞車;東直門是走板車的(運木材、磚瓦的);西直門是八旗中正紅旗的營地,是富人區,往宮裡運水的水車從這走;最後宣武門被稱死門,專門運走死人、棺材和死囚。死囚從宣武門出來可以直奔菜市口,約有兩公里長,距離不長不短正好,既能起到遊街示眾的作用,又不至於太長,以免夜長夢多發生什麼變故。

第三是方便埋葬

被處決後的人犯可以直接運到陶然亭的亂葬崗子埋了。行刑時,犯人的頭全部朝向東面的騾馬市,來世投胎為騾馬還債。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第四是菜市口商鋪較多,給他們積德的機會

清代處決犯人叫"出紅差",凡有"出紅差"時,官府都會張榜公告日期時間。到行刑那天,菜市口沿街商鋪會早早搬出條案,擺上三碗白酒和菜,死囚經過時,在誰家門口喝了酒或者是吃了菜,就代表誰家積德行善,將天增福報。商鋪們對此求之不得,往往張燈結綵如辦喜事一般。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第五這附近有兩家店鋪,可以讓死囚減輕痛苦

一是"破碗居"酒館,經過的死囚可以在這吃一碗酒,這種酒是高度白酒加上黃酒混合而制,死囚喝一大碗下去基本上就醉了,後面將發生什麼自然毫無意識;二是"鶴年堂"藥店,早年北京曾經有句歇後語"鶴年堂討刀傷藥——死到臨頭",說的就是鶴年堂的一種自制麻藥"鶴頂血",此藥下肚後周身麻木,全無痛感。一些死囚家屬都會花大價錢給獄卒給死囚買酒、買藥,讓自己的親人少受點罪,獄卒也可以乘機賺點小錢。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鶴年堂門臉和鶴年堂門口的刑場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述藥店"鶴年堂"

因為菜市口這裡有鶴年堂,才把刑場選在菜市口。鶴年堂始創於1405年(明永樂三年),比故宮還早15年,是官府指定的行刑現場接待處,凡有"出紅差"時,鶴年堂都必須準備兩種酒飯,一種是給監斬官和劊子手的,另一種是給死囚的"辭陽飯",一斤大餅,一包醬肘子。此外,鶴年堂還要在門口搭起棚子,設好監斬官的席位,擺好朱墨、錫制硯臺、與處決人數相同的新毛筆。

犯人被押到菜市口後,要等到午時三刻陽氣最盛時才能行刑,以衝血氣。這中間的時間監斬官、獄卒和劊子手就可以到鶴年堂休息、吃飯。行刑結束後,若死囚無家屬收屍,還由鶴年堂出錢收殮,帶點慈善性質。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運送人犯的囚車

另外,人犯押解到菜市口行刑時,要用破鑼開道,不能用完整的鑼,以區別於官員出巡和百姓婚喪嫁娶。

老百姓一聽到破鑼那獨特的聲音,就知道要發生什麼事了,慢慢地都會聚集起來圍觀。

捆綁犯人的法繩在行刑後會被老百姓搶走,據說用來拴馬牛等牲口可不會讓它們受到驚嚇而發狂。監斬官留在現場的硃筆也會被高價買走,傳說掛在家裡可以辟邪。

魯迅第一次來到北京就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紹興會館,在這裡他創作出了著名的小說《藥》,該作裡提到的人血饅頭也和菜市口的刑場有關。他曾經在日本學習過西醫,自然知道人血饅頭治療癆病純屬胡扯,之所以這樣寫,主要出於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以及對民間迷信思想和荒誕偏方醫術的批判。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清朝菜市口:專在百年老號門口處決犯人,人血饅頭不是用來治病的

▲菜市口行刑現場

人血饅頭是真實存在的,不是用來治病:死刑犯的家屬會事先花錢買通劊子手,行刑後讓人犯屍首有些皮肉相連(朝廷重犯需示眾除外,會屍首分離,事後縫好),家屬上前用準備好的大饅頭塞住脖腔,以免失血,求得一個全屍。

參考文獻:

[1]祖遠.北京菜市口:砍頭也瘋狂[J].文史博覽.2014,(28):53.

[2]孟慶達.話說菜市口[J].半月選讀.2014,(9).

[3]何杲.難忘半個世紀前的菜市口[J].北廣人物.2016,(29):29.

[4]張明著.北京菜市口 晚清劊子手喋血紀事[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