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 科技在“鏈”上開花

10月29日,彭嵩山見到了“老師”周金林。聽說“老師”推廣的斜紋夜蛾“生物誘捕法”取得成功,使湘蓮畝產增產50公斤以上,彭嵩山讚歎不已。

他也高興地告訴“老師”:“你走後,接任的科技特派員幫我們研發了湘蓮專用有機複合肥,明年可大規模投入使用。”兩人決定再次合作,一個為湘蓮去害,一個為湘蓮育肥,共同推動湘蓮增產。

2012年,科技特派員周金林走進彭嵩山所在的企業,幫助企業搞起了綠色有機優質稻栽培。如今,基地已經發展到4000多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優質稻20萬畝,讓一個原本生產單一有機肥料的企業,成了集肥料生產、優質稻種植與深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企業。兩任科技特派員還幫助該企業與湖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建立起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周金林完成使命後,又去了湘蓮企業,繼續做科技特派員。

2007年,湘潭縣開始選派第一批科技特派員下鄉。12年間,這些科技特派員在湘蓮、生豬、糧食、油茶等產業鏈上發揮了作用,使科學技術在“鏈”上開花。湘潭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羅霄說:“為產業鏈上企業精心挑選‘親家’,讓企業家找到了‘老師’,使科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讓政府延長了服務‘臂膀’,補鏈強鏈作用明顯。”

湘蓮產業是湘潭縣的特色產業,這條產業鏈一直存在兩頭強(種植和銷售)、中間弱(深加工)的問題。湘潭縣委組織部選聘了5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做湘蓮產業鏈的科技特派員。其中,選派的湘潭大學馬秋成教授,成功研發全自動蓮子開邊機、去芯機,為企業增加產值4000多萬元,也補齊了產業鏈深加工環節的“短板”。

據介紹,2007年以來,湘潭縣共選派農業類科技特派員403人次,推廣新技術、新產品450餘個,培訓農民17萬餘人次。湘潭縣先後3次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