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人員面臨大遷徙!四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何“背井離鄉”

“出走”母行所在地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又多了一家,這意味著又有一撥銀行資管人員將面臨大遷徙。

11月8日廣發銀行一則社招公告,揭開了其正籌建中的理財子公司的註冊地。廣發行招聘五名首席官和若干部門級管理崗位,將工作地點設在了上海。記者獲悉,上海正是廣發理財子公司的註冊地。

也就是說,在已開業、批籌和已公告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中,目前至少有建行、光大、中信、廣發四家銀行將理財子公司的註冊地落戶在母行大本營以外的城市。其中,建信理財給深圳貢獻150億元的註冊資本、光大理財給青島貢獻50億元的註冊資本;尚未批籌但正緊鑼密鼓籌建的中信和廣發這兩家理財子公司,將合計給上海貢獻百億的註冊資本規模。

當然,註冊資本、貢獻稅收等絕不是重點。是這些理財子公司給當地帶來的軟實力提升——它們的品牌入駐以及人才導入,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促進當地經濟競爭力、提升當地金融環境有著難以量化的深遠價值。

資管人才外拓與內遷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多家理財子公司拋出“求賢令”,公募、券商等非銀資管人才紛至沓來。

截至目前,平安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吸納平安基金、平安證券等多位副總級高管;中投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已落座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此外,市場上近日傳出嘉實旗下智能投資平臺金貝塔CEO戴京焦將任光大理財首席投資官,原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吳姚東將出任中郵理財董事長的消息。

媒體就此紛紛聚焦理財子公司跨界吸納非銀資管人才。但除此之外,銀行內部的人才遷徙也值得關注——很多銀行原資管部門員工,因其供職的理財子公司在異地成立,需要搬離熟悉的城市、適應新的生活圈;有些銀行在過渡期內還保留著資管部,這意味著理財子公司高管需要兩地辦公兩頭跑。

這對相關理財子公司的員工來說,顯然是不小的挑戰。“等開業滿一定年限後,我們再看下有沒有申請雙總部的可能性,到時候爭取回去(原城市)。”一名總部設在非母行所在地的理財子公司的中臺人員言語中透著一絲無奈。還有相關銀行總行內部人士直言,就是因為要去別的城市,內部競聘時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短短兩句話,勾勒出在異地註冊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員工面臨的挑戰和需要做出的調整。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已開業或正積極籌備的理財子公司中,都不可能做到原資管部人員的全部遷徙。以建信理財為例,據記者此前瞭解,其人員構成沒有完全依靠原總行資管中心員工和社招入職的員工,而是從廣東省分行資管中心、深圳分行資管中心抽調了人手。

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此前亦坦言:“人才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摯肘,我們承認有(人才遷徙)這樣的現實和困難。”

關於理財子公司選址一事,並非高管們“拍腦袋”的一念之舉,而是綜合考慮後的決定——當地政策是否支持、區域財富管理環境是否成熟、如何借力區域輻射交易對手和客戶、如何協同並反哺集團等等。

譬如,建信理財駐紮的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大灣區高速發展的引擎之一;光大理財落戶的青島,是國家級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多家理財子公司將要落戶的上海,則是在全球資產管理、跨境投融資、金融交易對手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火如荼。

上述城市的自我定位和環境建設,或許是理財子公司落戶的重要原因。為了加強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異地註冊的爭攬力度,很多城市從去年就開始發力,深圳、上海、天津、濟南、大連、青島、西安等地陸續出臺了多項鼓勵扶持措施。城市之間的角力,後續是否還會吸引其他20多家已經公告成立的理財子公司遷出母行所在地,值得關注。

創設新型複合人才

那麼,在銀行理財子公司裡,哪些崗位最缺人?哪些人才又最緊俏?

金融科技將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發展引擎,這樣的行業共識也落在了招聘需求和部制架構設置裡。

以最新發出求賢令的廣發銀行為例,廣發行為其理財子公司招聘的五名首席官內,首席運營科技官赫然在列;其招聘的部門級管理崗內,金融科技崗也位列其中。

上週開業的招銀理財內設19個一級部門,其中就包含數據科技部;最早開業的首家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其五大板塊19個部門裡,同樣設置金融科技部。

“我們的研究部叫研究及數據部,就是希望未來新的數據要對我們有幫助,不是簡簡單單的傳統金融研究。我們還有一個開放平臺部,是要把資管變成開放式模塊,提供到各個產品中,來適應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及數字經濟的發展。”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如此闡述建立創新模塊的初衷。他表示,光大理財招聘了很多跨界金融科技人才加入,科技能力和數據能力是光大理財的核心,這兩塊絕不會外包給其他機構。

張旭陽用KYC(客戶認知)來舉例闡明科技對資管的作用,稱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遠比調查問卷更能精確描繪客戶畫像,以及定位客戶的風險偏好。

不僅僅是在實際運營層面,光大理財從戰略定位上就把科技放在了一個較高的高度。除了成為“一流的資管機構”,張旭陽還強調光大理財要成為“領先的資管科技平臺”,並稱科技是其差異化競爭發展的必爭之地。

“比如我們集團的光大雲繳費是一個很好的開放式平臺,但很多客戶繳完費就走了。假如未來推出一個‘一元理財’,在繳費過程中順手做一下現金管理或理財投資,我們就把資管能力嵌入到光大銀行平臺裡面去了。這是未來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向。”張旭陽說。

箭在弦上,就待一紙開業批覆的興業,同樣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挖掘。興業銀行資產管理事業部總經理顧衛平此前表示,在立足母行金融科技領域積累的優勢和稟賦基礎上,未來將通過數據倉庫等技術搭建理財子公司自己的數據中心,利用傳統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技術賦能投研。從“研”入手,將大數據分析利用在宏觀研判或信用分析上,落地至“投”,結合數據資源、算法模型、策略投資等探索量化交易、智能決策在理財業務的應用。

顯然,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正錨定科技在資管深水區的應用。隨著他們對科技方向人才的招攬和培養,越來越多的“理財+科技”複合型人才將會出現在銀行資管領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