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文┃倬琰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历史太长,名人太多。很多人也曾经声名显赫,身居万人之上的位子,却并不怎么为人所知。有这么一个人,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代,曾经鞭打辱骂自己的主公,却因此加官进爵,还成为了杨建建立隋朝的重要力量,可如今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他。


┃鞭打君上没罪过

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名叫李穆。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他是谁,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但这个人在自己的时代成功攀登到了尊贵的地位。

李穆是西魏、北周直至隋朝初期的人,自称陇西郡人。这就需要先讲讲他的身世了,李穆有一个哥哥名叫李贤,在北魏很有地位,跟随权臣宇文泰四处征战很得信任。李贤自称家族的祖籍是陇西成纪,是汉朝李陵的后裔。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李陵】

李陵大家都知道,五千兵马对战八万匈奴大军,最终兵败被俘,又因为全家被杀而毅然投降匈奴。汉地的李陵全族虽然都被诛杀,但李陵在匈奴是享受到很高待遇的,所以娶亲生子都没有落下,李陵最终克死大漠后,他在匈奴的后裔就生活在了北方。所以李陵确实有可能有混血后裔传世,这是有鲜卑血统的李贤、李穆兄弟自称李陵后代的可能之处。

认一个出名的老祖宗,总归是为了对家族有好处,李贤最终做到了北周柱国大将军的位置,同样跟随宇文泰卖命的李穆也因此很受宇文泰信任。

公元538年,此时已经分裂的西魏与东魏爆发了一场大战,作为掌管西魏大权的宇文泰率兵出征,李穆作为都督也随军跟随。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前一年东魏在沙苑之战大败,包括洛阳等大量东魏领土被西魏占领。538年,东魏权臣高欢派遣以侯景为首的诸多将领展开反攻,包围了占领洛阳的独孤信。宇文泰率兵救援,爆发了这场称为"河桥之战"的战争。

宇文泰不仅是朝堂上的老狐狸,他有如此的地位也是长年的征战换来的,不过虽然是经验丰富的主帅,他依然会有犯错的的时候。

为了救援被围的独孤信和洛阳,宇文泰带兵追到了河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想要歼灭侯景率领的东魏大军。

但老马也会失蹄,混战中,宇文泰的坐骑中流矢受惊,抛下宇文泰脱离战阵,不知所踪,引起西魏军中扰乱。而东魏军也趁此围了上来,就在宇文泰差点被刺死的时候,李穆冲杀进包围圈,径直奔到宇文泰身边,拿起鞭子就抽宇文泰的后背,还高声辱骂宇文泰战斗不力。由于东魏士兵都不认识宇文泰,又看见他被军官斥责,就误以为只是低级别军官,加之李穆带来了增援,就不再攻击。

宇文泰的性命这才得以保住,稍事安全后,李穆立马将自己坐骑让给宇文泰骑乘,趁势赶紧逃出了包围,西魏军势复振。东魏大将高敖曹、李猛、宋显等人战死,一万五千人被俘,被赶下黄河溺死的数以万计。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宇文泰】

虽然这场仗的结果是双方两败俱伤,东魏损失了诸多将领和几万军队,西魏则丢掉了洛阳等地盘。但宇文泰艰难回到长安后,还是觉得悲喜交加,在输了战争的同时好歹捡回了性命。

侥幸活命的宇文泰最先感谢的就是李穆的救命之恩,即使李穆在那时鞭打而且辱骂了自己,但那都是权宜之计。为此恩德,宇文泰甚至说:"你就是那个可以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啊!"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宇文泰大大犒赏了李穆,赐姓拓跋,还提拔了他的官职,并且更加信任他。李穆受到了很大的优待,以至于到北周建立宇文邕在位期间,官至上柱国,位极人臣。


┃跟对主子有好处

如果说李穆只是北周的上柱国,那他的人生并没有多么令人惊奇,即使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没有几家,因为他之后的事迹甚至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话说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承袭他的一切爵位职权,但权力却被堂兄、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控。宇文护掌权后逼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此时的李穆遇到了危机,虽然因为和宇文泰的关系地位很高,但其另一个哥哥李远以及侄子李植企图诛杀宇文护,李穆受到牵连但因为没有参与只是被贬为平民。李植的弟弟淅(xī)州刺史李基,也受到牵连应当被处死,李穆请求用自己两个儿子性命替代自己这个侄子受死。宇文护深受感动,于是将他们全部赦免。不久,李穆恢复了原来的官爵,官还越做越大。最终在宇文邕铲除宇文护夺回权力后,李穆官进柱国大将军,他这个身份地位是之后他影响历史的作为的重要前提。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英年早逝后,不成器的周宣帝宇文赟继位,此时北周最大的权臣是杨坚。而且由于杨坚把女儿嫁给了周宣帝,他的权势在当时无出其右。

荒淫无度的周宣帝二十二岁去世,年仅八岁的周静帝继位。由于女儿杨丽华是太后,加之杨坚多年来积累的声望和人脉,他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总览大权的人,并在不久后升任大丞相,俨然"假皇帝"一样。

杨坚专权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兵讨伐杨坚,关东诸州群起响应,包括北周宗室毕王宇文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yōu)和益州总管王谦等地方大员都起兵反杨。

此时的李穆兼任并州总管,也手握大量的军队。其子李荣劝父亲响应尉迟迥,但李穆没有听从。并且还执拿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送到长安,俘虏尉迟迥任命的潞州刺史。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隋文帝杨坚】

不反对杨坚也就罢了,李穆还向杨坚进献天子之服,之后又秘密向杨坚劝进。这使得杨坚非常信任他。隋朝建立,杨坚感激李穆的拥护之功,以他为三师之首的太师,封李穆的族人一百多人为官,甚至家中襁褓的小儿都尽得仪同官,一时间李穆的尊荣无人能比,甚至比在北周的时候更加尊贵。

杨坚曾经下诏说:"太师、上柱国、申国公李穆,风度不凡,美名远扬,辅佐朕登基称帝,李穆的功劳第一。从今以后,李穆即使犯罪,只要不是谋反,哪怕他的罪责再大,也不会追究。"开皇六年,李穆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七岁,杨坚亲自下令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君臣关系有意思

李穆虽然在后世并没有什么名气,虽然同为柱国大将军,远没有宇文泰、独孤信、李虎等人声名远播。

诚然这和这些人或者他们的后代更加有名有关系,宇文泰及其后代建立北周,独孤信把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和隋文帝杨坚,李虎则便是李昞的父亲、李渊的祖父。这些人的后代都称帝建国,执掌天下,曾经风光无两。

李穆却更像一个忠心的臣子,没有想过造反自立,即使再受宠都依然只是做一个臣子。如果说有些人的成功靠着野心合雄才大略,同样有很多人像李穆一样,只是做一个臣子,忠心不二,虽然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太大名气,却反而活的安稳。

李陵客死异乡,但却有后代成为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独孤信煤精印】

这就让人不得不想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君臣关系都是最微妙地关系之一。臣固然忠君,但这君却又时时刻刻在小心着所有来自臣子的其他可能性。

但总体来说,除了最后有能力称帝自立的那些权臣,绝大多数的臣子都还是处于弱势群体。效忠并尊崇主公,是臣子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但李穆鞭打甚至辱骂过主君,却一点事情都没有,甚至加官进爵,这不得不说是忠心的头脑的完美结合。当时那个情况,救出宇文泰自然是第一要务,但怎么全身而退却是需要头脑。为了这个最高目标,李穆想出了这个看似下策却是上上策的方法。不得不说,他不仅忠,还忠的聪明。

同时,作为一个臣子,除了不二的忠心,跟对人同样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方面李穆依然发挥了头脑的力量。在天下群起反对杨坚的时候,他毅然决定支持杨坚,认为杨坚是可以最终成功并值得追随的君主。他选对了,也给自己和家族赌到了最好的结果。

不得不说,君臣这个古代最微妙、最有意思的关系,看似不平等,实则相互制衡。作为君主,做的不好岁时有可能没命,作为臣子聪明的忠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没有太多人能过做得到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