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樣說對嗎?說明原由?

小染愛歷史


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麼說也對,也不完全對。

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文化最多元化的時期之一,戰國七雄競相登場,各種思想、文化、理論、體系等,都在這個大動盪的歷史時期得到檢驗和驗證。

要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立足,沒點兒實力是不行的

戰國時期,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相互討伐,一言不合,就要掐架,所以如果你不想被別國滅啦,就得強大。

有的國家地理位置好,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有天然屏障;有的國家被強敵環繞,朝不保夕,就得奮發圖強。

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發展壯大自己,先後進行過多次變法,比較著名的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和秦朝的商鞅變法。

從這個角度說,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麼說也對

首先,進行變法的是魏國的李悝變法

通過戰國地圖,我們可以看出,魏國當時的地理位置並不理想,被秦國、趙國、齊國等強國環繞,要想不被別國滅亡,就只能自己奮發圖強。

所以,在公元前445年到公元前396年之間,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史稱“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在政治上,主張廢除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主張賞罰嚴明;在經濟上,主張實行盡地力、平糴法,促進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李悝變法使魏國因此而強大,富裕。

李悝還彙集了當時各國的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強化封建法權。

李悝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變法,是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楚國的吳起變法讓楚國變得強大

魏國的李悝變法對各國觸動很大,在當時的社會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在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之間,楚國楚悼王當政時期,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進行變法,史稱“吳起變法”。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楚國聯合趙國打敗了魏國。但是,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最著名的變法,要數秦國的商鞅變法,讓秦國最終一統六國,定鼎天下

<strong>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衛國進入秦國,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秦孝公任名商鞅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併為後期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結語

雖然說,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麼說也對,但是畢竟戰國史裡面,還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內容,例如各諸侯國的興衰成敗,蘇秦、張儀的計謀,李斯、呂不韋的理念,廉頗、藺相如的謙誠等等。

所以,戰國史不僅僅是一部變法史!您說對嗎?


管理故事會


第一: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樣說是對的。因為當時戰國戰亂不斷、七國爭雄,期間都在變法。其中變法的國家有:

1: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變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國最先富強。

2:楚悼王任用吳起在楚國變法。

3: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變法。

4:趙武靈王改革(胡服騎射)。

5:燕昭王時期任用樂毅等進行改革。

6:韓昭侯時期任用沈不害變法。

7:齊威王時期任用鄒忌改革。

通過以上戰國時期各國變法。足以證明戰國史就是變法史。

第二:各國變法的原因如下:

首先從戰爭談起,當時的戰爭以兼併為目的,國力強大的諸侯國滅掉小的諸侯國,直到後期僅存七國,所以各諸侯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的使自已的國家強盛,就得通過變法來實現稱霸天下的慾望。變法的深層次原因是要從提高社會生產力入手實行改革。當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開始產生了土地私有制,貧富差距加大,而地主階級又想獲得更多的利益,社會矛盾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開始了變革運動。其中比較成功的就是秦國的商鞅和魏國的李悝變法,一方面壯大了地主階級的力量,而又符合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使變法的國家開始強大,其他國家也就開始效仿……。

戰國變法運動,就是一場改革。各國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內政改革,以富強國家為目的,貶抑或廢除無能的舊貴族,起用賢能之士,實行耕戰並重的政策。並把改革的範圍擴大到官吏、行政、財稅、賦稅、法律等方面。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使了社會成功轉型。

以上就是為什麼實行變法的原因。



用戶龍馭天下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諸國爭雄的時代。由於鐵器和農耕的廣泛應用,社會生產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各國爭霸兼併戰爭頻繁。不變等死,小變仍亡。

逼迫著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在“七國並立” 、“變法改革” 、“合縱連橫”等重要歷史階段和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凸現出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兼併戰爭,形成了秦、楚、燕、齊、韓、趙、魏“戰國七雄”。變革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王夫之稱之為“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各國變法中商鞅變法效果最著,影響最深遠,所謂“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可以說戰國就是一部變革史。





鏡中史


戰國曆史的特點,一“亂”,二“變”!

李悝變法

戰國時期魏國,魏文侯當政,期間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就是用任人唯賢代替任人唯親。經濟上實行盡地力、平糴法。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李悝變法作為戰國諸侯第一個變法者,促成了魏國國勢在魏文侯時期達到了高峰。魏文侯在位50年間,是魏國雄霸天下,壓制於諸侯的50年。同時變法引導了社會結構和制度的變動,拉開了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序幕!

吳起變法

楚國楚悼王任命吳起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變法期間及後期,楚國國力明顯強盛,比如在軍事方面,楚趙聯合大敗魏國。不過在後來楚悼王去世後,變法遇到了阻礙,因為變法的本質就是不同階級的平衡,這次變法觸動了權貴集團的利益,所以在楚悼王病死後,舊貴族發動了叛亂,包圍王宮,用亂箭射死了吳起。變法失敗!重要的一點,這次變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國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影響甚遠。變法後,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大多變法一樣,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最後落得個“車裂”的下場。但變法已經深入民心,雖然變法者被殺,但改革運動繼續實行。

商鞅變法吸取了李悝和吳起改革運動的經驗,又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是一次徹底的封建化變法運動,如前面說,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最後說還有韓國申不害的變法改革,重在政治方面;齊國鄒忌的變法改革,重在吏治方面等。

這些變法都或輕或重促進了本國的發展,縱有弊端或不良影響,但整體來看,確實對本國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所以說戰國史就是變法史,是有一定道理的!


行走者believe


戰國時期是分封國殺伐吞併的時期,那時候,七國的日常除了刀槍劍戟的明戰,就是各自發力、想盡一切辦法圖強的暗戰,可是如何進行暗戰?唯有通過變法進行改革!戰國時期是法、墨、道等學派的舞臺,變法改革才能圖存,進而圖強。

1、七國在不同時期進行了不同的改革,雖改革重點不同,具體措施有差異,但中心思想是統一的:改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式、勸課農桑、發展冶金、樹立規矩、加大獎懲力度,以上這些手段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在相互征戰中取得絕對優勢,避免亡國。但各國經過變法,客觀上促進了本國農業、手工業、冶金業的發展,為後世秦帝國的強大奠定了經濟基礎。

2、戰國初期,因為各國實力並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合縱連橫成為主流,多家學派的輪番登場,通過遊說、辯論,影響了各國統治階級的思想和施政方略,也造就了戰國文化的豐富、多元。各國在互相防備與合作中,吸取了對方的長處和優點,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繁榮,為秦帝國的強大奠定了文化基礎。

3、秦通過商鞅變法,成為改革最為徹底、最為成功的國家,經過多年征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這時,變法改革還在繼續:在七國原有的社會文化基礎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經過改革後的的大秦帝國疆域廣袤,人口大增,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文化、藝術更是繁榮多樣,大一統的秦帝國為後世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由於七國統治者堅定的改革決心,變法後,各國在軍事對抗上都有建樹,暫時消除了滅國風險,變法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秦滅六國後,對大一統的國家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改革,帶來了各領域的長足進步,直接推動了華夏文明的蓬勃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各國變法的意義更加重大。


窗外木橋


也可以這麼說。

魏國李悝變法後效果顯著,各國紛紛效仿。只是結果不盡相同。

戰國時期,主要的變法有三個典型案例,分別是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其餘例如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鄒忌變法,個人以為與前三者相比,有其侷限性。其中,吳起變法、商鞅變法,都是李悝變法的傳承。先簡單說一下:

李悝變法的內容:

1、廢除傳統奴隸主的世襲制度、取消傳統貴族的爵祿,打擊傳統貴族,唯才是舉。——減輕財政壓力、招攬人才

2、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私有買賣。同時對土地進行測量和評級,土地按級別繳納稅收。——極大提升農民開墾荒地積極性,支持推動封建制度的發展。

3、制定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法經》,自此開始,政府行政、百姓生活等,有了明文規定,顛覆了以往的“緣情定罪”的方式。——所有人有了統一的形式標準。

4、建立“武卒”制,實現了兵農分離,和軍隊的職業化。(吳起主導建立的)

吳起變法,基本抄襲了李悝變法的內容,不再贅述。只是吳起變法,因為反對勢力太強大,在楚悼王死後,吳起就被楚國貴族殺死,變法最後失敗。但即便如此,吳起變法的遺留效果,依舊使楚國在之後的數十年,所向披靡。

商鞅變法:其實在商鞅之前,秦獻公時期,已經開始學習魏國開始內部變法(基本照搬李悝變法)。到了兒子秦孝公時期,任用商鞅,繼續深化變法。商鞅的變法與李悝相比,更加徹底,範圍更廣泛。傳統內容不贅述了,這裡說一些不同點。

1、在鼓勵開荒、承認土地私有的基礎上,大力扶持個人小家庭農耕體系,(這一條几乎是革了奴隸主的命,一大批封建主應運而生)

2、抑制商業發展,徵重稅,對於經商失敗者,罰沒人口全部充軍或充奴隸。

3、在《法經》基礎上,加強人口管制,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增加“連坐法”(此法影響極大!)。

4、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剝奪地方貴族全力,實現中央集權。

5、廢除西戎陋習,抵制儒家,獨尊法家。

6、統一度量衡制。

可以明顯看出,商鞅變法比李悝更徹底,對奴隸主形成的巨大打擊。雖然遭到了貴族的強烈反對,但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終成功變法。

鄒忌變法:主要偏重於選才、清政

1、廢除傳統貴族(門閥)對官位的把持,選賢任能。

2、鼓勵齊王納諫,比較有名的,就是《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申不害變法:主要偏重於君主依靠“術”來御下。

1、廢除傳統奴隸主的特權。

2、建立官員的考核制度。(這可是中國最早的官員規範考核體系喲!)

其實,無論是李悝、吳起,還是商鞅、申不害,他們的變法,都是時代產物。當時的背景下,科技水平的提升、勞動力的發展、民智的開啟、國家中央集權的需要,歷史的車輪已經行駛到了轉折點。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是必然的,從而造就了當時綿延數百年,此起彼伏,反覆拉鋸的變法浪潮。


葵丘說


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宏觀的角度看,春秋戰國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代。傳統觀點認為,春秋是奴隸制瓦解時期,戰國是封建制形成時期。這就是一個適者生存的過程。變法實質上從春秋就開始了,齊國的相地而衰徵,魯國的初稅畝就是例子。到了戰國,更是變法的高潮,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當然,最徹底的是秦國商鞅變法。最終秦國滅六國的原因,表面上是軍隊強大,根本原因是變法徹底。秦國舊貴族特權基本被取消,這也是商鞅之死的一大原因。


刀筆小吏張押司


可以這麼理解。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動盪、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論及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追根索源,簡單地講就是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引發的。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要求生產關係做出調整和適應,也由此決定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的目的,必須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尋求變革。
西周後期,由於被剝削者集團本身的逐漸瓦解,以周宣王“料民太原”為標誌,舊的剝削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舊的土地制度已經不能維持下去了,新的剝削方式以及在其基礎上的新土地制度之形成便成為必然,而新關係與新制度的形成過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先後發生的變法和變革運動。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主要是政治、經濟、階級關係、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但歸根結底,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產力快速發展,進而導致生產關係落伍,最終通過變法變革對生產關係做一系列的重大調整。

春秋戰國變法運動社會背景:

1、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陳舊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世卿世祿制度)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

2、經濟上: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私田越來越多,以井田制為標誌的土地國有制度逐漸被破壞。

3、階級關係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他們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展地主經濟。

4、文化上:私學興起,文化下移,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遊說、講學,逐漸形成了“士”階層,並開始成為社會上一支重要力量。


城北


每個國家都有變法過,變法初期都打的其它國家叫爸爸,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就尷尬了。舉幾個典型

1:魏國變法。魏文候變法後,魏國很強大,打得趙國,楚國,燕國嗷嗷叫,尤其是秦國被打的最慘,連函谷關都不敢出。但是魏武侯繼位後,就不重視變法了,慢慢就走向衰弱

2:楚國變法。變法初期,楚國國力上了一個層次,但是變法的大臣卻得罪了貴族,所以在支持變法的楚王死後,變法大臣就被殺了,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3:秦國變法。有且只有秦國一直延續商鞅變法思路,所以,最終戰勝了它國。





是小波浪啊


也可以這麼說,各國相繼變法,齊國管仲變法魏國李俚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秦國商鞅變法,這些變法無一不讓自己的國家強大,甚至統一中華,當然這也有變法失敗者,如韓國申不害,他拋去了法家精髓,只是窮兵黷武,導致韓國十萬精銳損失殆盡,變法最成功者當然是商鞅變法,雖然他被秦慧文處以極刑,但是秦惠文王還是繼續執行了商鞅變法。並且商鞅還是中華提出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第一人。也是開創郡縣制度第一人,並且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