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度,曾經誕生了數不清的文化傳承,其中有一些被傳承到了今天,至今我們還在感受老祖宗的便利,但要說起來,也有不少的習慣被廢除掉,不過有一些陋習被廢除自然是應該,但也有一些約定成俗的習慣被改編,比如說我們平常稱重都說是一斤,一般10兩是一斤,但是在古代卻是16兩一斤。

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比如成語“半斤八兩”,曾經也有一個笑話,專門調侃這句成語,半斤明明是5兩,為何要8兩呢,這就是我們現代習慣和古代說法的不同,按照我們現在習慣來講,十兩自然要比十六兩更容易,但同時丟棄的是我們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智慧。算起來統一度量衡這件事情還要說到秦始皇。

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秦始皇一統六國以後,發現原來六國不但文字各不相同,就連各種制度也不是完全統一,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為了方面,秦始皇開始了書同文,車同軌的變革,對於當時不一致的這種現象,進行了統一,但是論重量的時候,李斯也有些犯難了,因此這件事情後來上報給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這種情況,也只是批覆了四個字“天下公平”,於是李斯就按照天下公平的筆畫數,制定了16兩為一斤。

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雖然這個故事比較扯,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從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答案,李斯在指定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天上星辰的變化,將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作為度量衡統一的標準,提醒人們不要缺斤少兩,由於古代是個十分迷信的時代,缺斤少兩的話,就會造成福星減福,祿星減祿,壽星減壽。

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這種純樸的自然觀念,造成了這樣的一種習慣,雖然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革,但是這樣的習慣後來卻被繼承下來,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筷子的長度,在古代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似乎這個數據也是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來的。據說筷子的長度規定,也暗含了人的七情六慾在內,說到底,吃飯也是人的本能之一,人不但要吃飯,還要吃得好,因此也是代表了一種文化內涵在裡面。

中國古代16兩才是一斤, 為何不取個整數, 古人的智慧無法想象!

不過歷史上的筷子並非一直都是固定這個尺寸,據說最早從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雖然損毀了不少,但能看得出平均長度在20釐米左右,而唐代李靜訓墓中出土的筷子,長達29釐米,算下來長度,比原本規定的數據還要長,由此可見古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據也並非是一成不變,而是歷經歷史的流轉,逐漸的演變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