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受阻、估值暴跌,WeWork 前 CEO及軟銀被送上被告席

上市受阻、估值暴跌,WeWork 前 CEO及軟銀被送上被告席

WeWork“上市災難”事件還在繼續發酵當中。

日前,該公司少數股東將WeWork高管、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諾依曼、大股東軟銀集團告上法庭,他們要求賠償損失,因為這家共享辦公空間提供商撤回了首次公開募股,公司估值暴跌逾87%。

騰訊科技援引外媒最新消息,在美國加州舊金山高等法院提出的集體訴訟中,前WeWork員工娜塔莉·索卡等股東指責公司董事會違反了對像她這樣的少數股東的信託責任。

這位舊金山居民指責WeWork董事會讓日本軟銀集團以“甩賣”價格將所持股份從29%提高到80%,並向諾依曼個人提供17億美元的套現退出方案。

WeWork公司一位女發言人週五表示:“我們認為這起訴訟毫無意義。”軟銀集團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索卡的律師沒有立即回應類似的請求。

索卡介紹說,她在WeWork工作了一年多時間,自己也是WeWork的股東。

在自願離職後,她被告知WeWork打算很快上市、自己如果持有股票將會大幅升值,隨後她行使了股票期權,盼著自己能夠藉助公司上市獲得一筆財富。

索卡表示,相反,“由於被告的不當行為,WeWork公司股票的價值大幅下降,原告受到了損害,並面臨被告提議的要約收購和其他交易造成的不可挽回損害的威脅。”

該訴訟旨在阻止WeWork與軟銀集團和諾依曼進一步交易,阻止軟銀在不披露更多估值信息和諾依曼支出的情況下從少數股東手中回購股票。原告還尋求其他懲罰性賠償。

軟銀集團的救助計劃包括從現有股東手中回購30億美元的WeWork股份,其中包括從諾依曼手中回購高達9.7億美元的股份。

軟銀的寵兒WeWork

WeWork於2010年在美國成立,專注於聯合辦公租賃市場。

最開始,WeWork做的是用折扣價格租下整層寫字樓,然後進行二次設計,之後再以工位為單位分租給願意挨著辦公的初創企業,每月向他們收取會員費,並提供運營服務,算是眾創空間的鼻祖。

WeWork在2018虧損了19億美元,在今年上半年燒掉了23.6億美元現金。

截至6月30日,WeWork的賬戶上還擁有25億美元現金。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按目前每季度約7億美元的現金消耗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WeWork就會出現資金短缺。

《華爾街日報》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經紀人和房東表示,在公司難以支撐其財務的情況下,紐約市絕大多數房東採用WeWork的興趣並不高。”WeWork去年發行的7.02億美元債券,目前交易價格已經下跌至84美分,這表明其在債券市場也面臨著巨大的違約風險,使得WeWork的處境更加窘迫。

“幸運”的是,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都得到軟銀集團的青睞。

截至今年8月,軟銀已累計向WeWork投資超過106.5億美元,但無奈WeWork的IPO之路遭遇“滑鐵盧”,估值也已經從年初的470億美元跌至80億美元。

這個“硅谷笑話”讓軟銀集團CEO孫正義極為難堪,並當眾承認自己做出了一個“糟糕的決定”。

今年11月6日,孫正義罕見用近2個小時時間召開財報會,開門見山反思在WeWork上出現的投資失誤,“我自己的投資判斷有失誤,正在反省。”

據財新報道,孫正義用“一塌糊塗”來形容這次的業績,他表示“就像颱風過境一樣,這是我創業以來從沒有過的虧損”。

包括WeWork估值下降帶來的4977億日元(約46億美元)鉅額減計,致使軟銀出現了創業以來規模最大的虧損。

2019財年第二季度(7—9月),軟銀集團虧損7044億日元(約65億美元),為軟銀集團14年來首次虧損。

另外,孫正義多次回應市場上關於軟銀“救濟”WeWork的說法,表示自己對WeWork的該筆投資不是救災,而是在估值低位大量買入來降低整體投資成本。

該筆交易後,軟銀獲得WeWork 41%的投票權和5個董事會席位。

此前,孫正義曾在多個場合盛讚WeWork及其創始人,最讓孫正義驕傲的莫過於WeWork每年翻番的營收和辦公面積。而在WeWork上市中止的鬧劇之後,孫正義直陳這段投資經歷“貽笑天下”。

孫正義仍認可WeWork的產品本身,認為WeWork的主要問題出在擴張過快和管理團隊上。接手WeWork後,孫正義稱將著手改善WeWork財務狀況,止損是第一步。

孫正義表示將停止WeWork所有的在建物業,未來三四年內也不會增加新物業,並削減運營開支,目標四到五年後實現WeWork扣除稅息、攤銷和折舊後10億美元的利潤。

經歷過數次週期和上一次互聯網泡沫的孫正義表示將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認為從更長週期來看人工智能企業未來的價值會非常大,儘管他沒有正面回應關於“WeWork究竟是否是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提問。

宣佈90天重組計劃

另據騰訊科技援引外媒報道,11月8日,WeWork發佈了一份“90天業務計劃”,詳細介紹了公司業務的全面變革措施,包括剝離所有非核心業務和裁員。

這些變化在一份近50頁的報告中進行了詳細描述,這份報告最初是在10月份作為向投資者推銷的一部分發布的,但在週五被公之於眾。

WeWork表示,計劃剝離幾個非核心業務,包括內容營銷平臺“Conductor”、以女性為重點的共享辦公平臺“The Wing”,辦公室管理平臺“Managed by Q”和“Meetup”,以房地產為重點的初創企業SpaceIQ、工作場所軟件公司Teem和波浪遊泳池公司Wave Garden。

該公司預計將會在下屬企業和增長相關的職能部門實施裁員,但表示負責監督WeWork實際辦公場所的社區團隊不會受到影響。

未來,WeWork計劃專注於核心的辦公室共享業務,努力扭轉困境,並“重新激勵員工”和“重新調整績效激勵措施”。具體而言,該公司計劃將重點轉向大型企業客戶,而不是過去服務的中小企業,如初創企業。

作為向前首席執行官諾依曼點的一個“致敬”,WeWork表示,未來公司將由“以會員為中心的業務中久經考驗的高管”領導,而不是主要由“創始人領導”。之前,塞巴斯蒂安·岡寧漢姆和阿迪·明森在諾依曼離職接替了他的管理職責。

據介紹,WeWork今年上半年的辦公場地入駐率比2018年略有下降(包括成熟商業區和非成熟地區在內)。迄今為止,該服務商的平均入駐率為81%,而2018年的平均入駐率為84%。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