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失敗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

“物競天擇,是自然法則,沒有追趕,你就不會奔跑,沒有競爭,你也學不會成長。”

以上這些勵志語錄,你們認為,出自何方高人之口?

我拿這個問題問朋友時,大家的回答出奇一致:

“這還用想?肯定是哪個功成名就的企業家,諸如馬雲爸爸李嘉誠,或者什麼大師啊高人之類的。”

這話也對也不對,大師確實是大師,不過,這個“大師”有點特殊,他叫曦曦,今年才4歲,就憑藉“精神導師”的身份,收穫了一大票擁躉。

這是網上流傳的見面會視頻,我們可以看到:4歲的小男孩乖乖坐椅子上,而臺下,狂熱大人們正在真誠發問——

“我每天工作,感覺好累呀,為什麼你這麼有活力?”

“怎麼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

“外面世界動盪,風雨暴亂,我該如何尋找寧靜?”

曦曦侃侃而談,金句頻出,絲毫不見怯場和慌亂。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這些金句聽上去頗有一番道理,又是出自一個4歲的小朋友之口,也難怪大家稱之為“神童轉世”,“巴菲特第二”。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曦曦的聰敏不用懷疑,可真相真得像大家說的那樣,這孩子是個天生的“智者”嗎?

並不是。

少年天才的背後,混雜著的是成年人的慾望和野心。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所謂對答如流

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父子局

曦曦粉絲見面會上,一直有個男人在後面的角落充當主持,那是曦曦的爸爸。

每當臺下觀眾問出一個問題時,爸爸總要先重複一遍關鍵詞,之後,曦曦才開始回答。

在爸爸開口提示之前,曦曦沒有任何反應,而爸爸說出關鍵詞後,他才像是被打開了思維的開關,開始回覆粉絲的問題。

特別是中間有一段,臺下有觀眾問:

“我工作遇到挫折,不是很順利,應該怎麼面對這個逆境?”

曦曦聽不懂,他只好求助爸爸:

“他在說什麼?”

爸爸把觀眾的問題再重複了一遍,曦曦還是一臉懵逼。

爸爸繼續解釋:

“逆境,就是做事沒有順境。”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這個“順境”二字,彷彿一把鑰匙,打開了曦曦記憶的大鎖,於是,他又成為那個睿智的導師:

“順境的人生人人會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逆境才是成長的機會。”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看到這裡,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一些端倪,這個所謂的“神童”,好像只是背了一堆標準答案,然後通過關鍵詞提示,提取對應內容糊弄粉絲?

如果這個還不夠有說服力,那麼,看一下網友扒出來的另一個視頻。

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景,同一個問題,曦曦回答起來,從語序到修飾詞,幾乎一字不差。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回過頭再看曦曦的表現,是不是像極了我們上學時候背好範文應付考試的樣子?

不同的是,我們只是小打小鬧,曦曦卻用一堆假大空的心靈雞湯,闖出了一個“神童”的名號。

圖的,自然是利益。

曦曦的父親陳光,經營著一家教育機構,主打“記憶學”和“成功學”。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既然是以營利為目的培訓機構,總要名氣打出去,才會有人買單。

現如今,教育領域內,又有什麼比培養出“神童”更能證明自己的實力呢?

於是,劇本寫好,燈光就位,小曦曦粉墨登場。

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這會兒還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搶蘋果玩滑梯,而他,卻被拴上絲線,成為大人謀取名利的工具,何其不幸!

而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從童模妞妞到假笑男孩,

或許,早熟的果實並沒有想象中甜美

今年4月,3歲的童模妞妞被媽媽一腳踹上熱搜。從而引發了公眾對“虐童”、“家暴”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與此同時,童模行業也被推到臺前。

浙江織裡,數以千計的兒童肩負著大人的期待彙集到這裡,逐夢童模江湖。

為保證衣服應季上架,商家們通常提前半年準備拍攝,於是,小模特們六月份穿羽絨服,寒冬臘月穿短袖,還必須在鏡頭前擺出甜美的笑容。

箇中滋味不言而喻。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拋開工作條件不談,童模們的工作強度和密度也大到嚇人。

據童模明星谷歌透露,她經常從早上九點拍攝到凌晨兩點,最多的一次換了264件衣服。

拍的越多,賺的越多,童模們的家長肯定是開心的,可孩子們快樂嗎?

我不知道。

但是,曾經紅遍全球的假笑男孩,在卡妹演唱會上的露出的這個表情,也許可以說明什麼。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他連招牌式的假笑都擺不出來了,更不要說是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開懷大笑。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把更多的“妞妞”和“假笑男孩”們推到臺前,他們說著自己也不懂的話,逗樂,賣貨,努力扮演著大人。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他們小小年紀,名利雙收,在4歲就賺夠了別人40歲都不一定能賺得到的錢,不用焦慮買房買車還貸款,滿足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些孩子錯過的童年,該由誰來買單?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未來有無限種可能,

童年卻只有一次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嗎?

開幕式上,林妙可和楊沛宜,一個臺前一個幕後,用一曲《歌唱祖國》拉開奧運會的帷幕。

4歲天才男孩走紅網絡: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活成孩子

此後,兩個小女孩迅速走紅,收到不少出道邀請。

楊沛宜的爸爸決絕了,在後來的採訪中,他談到:“我相信我的女兒未來有無限種可能,但當下,她需要過的是她15歲的暑假。”

於是,這個小姑娘先後考入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人大附中實驗班,北京八中等,還赴美參加賽事,在學霸之路和音樂之路上越走越遠。

而林妙可呢,她抓住流量的紅利,迎風而上,一度風光無量,如今泯然眾人。

盧梭在《愛彌兒》中寫到: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她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孩子就該有孩子的樣子,不必過早成年,去學習世俗的技巧,為大人的慾望買單。

強大的記憶能力,動聽的歌喉,花一般的臉蛋,這些是他們的天賦,是值得我們珍藏的禮物,而非牟利的工具。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真真正正想為他們好,就別被名利迷了眼,揠苗助長。

珍惜僅有一次的童年,讓他們坐在教室裡認真讀書,課堂外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見識世界,去哭去笑,以一個孩子的節奏成長。

至於什麼少年天才,童星閃閃,且等20年後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