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北緯31°⑮|再生育失敗的映秀失獨家庭:孩子,孩子

汶川,北川,綿竹,都江堰......

穿越北緯31°的這些城鎮與村莊,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為沉重的關注與哀傷。

十年生死兩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聞沿著北緯31°那些觸動心絃的地名行走,尋訪一個個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度盡劫波再回望,為不負逝者,更為不負生者。

北纬31°⑮|再生育失败的映秀失独家庭:孩子,孩子

失獨母親李群香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李群香一直想要個孩子,但無論是通過醫院治療,還是嘗試做試管嬰兒,但都未能成功。

去年夏天,她和丈夫唐樹林從四川崇州抱養了一個孩子,可一個月後,夫妻倆把孩子還回去了。

對此,唐樹林和村民們說,是對方把孩子要回去了;而李群香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是自己不想帶了送回去的。

他們夫婦二人結婚10年才有了個兒子,但10年前的地震,奪走了他們的愛子。為此,“孩子”成了這個家庭禁忌的話題。

49歲的唐樹林滿頭白髮,粗糙的臉龐上刻滿了皺紋,看上去,他比實際年齡蒼老了許多。

“說出來都是讓別人笑話,別人想幫也沒法幫,別人也無法明白你的痛苦。”說這話時,李群香的聲音低得幾乎只有她自己能聽到。

北纬31°⑮|再生育失败的映秀失独家庭:孩子,孩子

唐樹林、李群香夫婦在自家門前

結婚十年後才有了獨子

不像臨街的人家,新映秀“家家有店鋪,戶戶搞經營”的願景在唐樹林家並沒有實現。他家坐落在映秀鎮榿木林兩排民居的中間,有點偏、無遊客。

但唐樹林和妻子李群香夫婦二人所居的三層小樓房看上去大氣,一樓的客廳經過自己的改造後重裝了門窗,相比鎮上其他人家的客廳寬敞亮堂。

地震前,他們一家四口的房屋是平層的小青瓦房,平常只有他們的兒子唐軍和爺爺在家。

兒子唐軍,在他們結婚十年時出生,是不易盼來的獨子。在李群香的印象中,兒子聽話懂事,平常夫婦二人出門打工,兒子自己起床吃早餐,然後步行到映秀小學去上學,中午也是自己回家做飯吃。

李群香清楚地記得,就在地震前一天,兒子感冒了,她帶唐軍到診所打針,結果沒有完全好轉,醫生讓他請假繼續來打針,但兒子覺得週一有他喜歡的體育課,堅持要去上課。地震當天中午飯過後,李群香給兒子10元錢,讓他自己去打針,然後她在屋裡午休。

彼時,在300多公里之外雅安市石棉縣的山上,唐樹林和同村的七八名村民們正在拉電線。農閒時節出門打工,成了這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2008年過完年時,他就跟映秀的幾個村民一起到石棉縣打工,其間的4月份清明節,他回了一趟家。

5.12地震發生時,唐樹林正在幹活。“一陣搖晃,暈乎乎的,我們還在工地上,滿天的塵土。”唐樹林說,雖然意識到是很大的地震,但究竟發生在什麼地方他當時不得而知。

滿目瘡痍,工地停工,唐樹林和另一名村民當即決定回家,但公路塌方交通中斷,300多公里的回家路,徒步是他們唯一方式。

走到都江堰時,唐樹林和同伴從電視直播裡確切地知道是“汶川地震,震中映秀,當時電視裡看是一片廢墟。”這個消息,讓唐樹林顧不上徒步的疲憊,他繼續從都江堰翻山越嶺往映秀家中趕,其間不時的滾石也沒擋住他回家的腳步。

5月12日當天,地震發生時,在屋裡午休的李群香跑出門後,被掉下來的木頭砸中腿部,但她顧不上疼痛,她和其他家長一樣,衝往映秀小學,“我去看時,很多家長已經過去了,還有學生在操場上,我心裡還有希望,結果回家等,他(兒子)一直不回家,到晚上了還不回來,我開始失落,等不到了。”

5月13日快到傍晚時,唐樹林終於回到映秀鎮,他覺得眼前的現狀比電視畫面中播放的還要殘酷。他先回到家裡,看到受傷的妻子李群香後得知兒子還在學校時,“我趕緊又去了學校,好多家長都在那裡,到晚上我才看到了娃娃,被水泥板壓在了教學樓一樓的樓梯口,挖不出來……”

直到5月15日晚間,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挖出唐軍的遺體,然後用屍袋包裹,送往漁子溪半山腰的公墓。

當時受傷的李群香甚至沒能見兒子最後一面,“他的感冒永遠也治不好了。”

北纬31°⑮|再生育失败的映秀失独家庭:孩子,孩子

媒體對唐樹林、李群香夫婦的報道

十年裡想要個孩子

獨子的逝去,沒有立即壓垮唐樹林夫婦。

在地震期間,唐樹林作為年輕力壯的男人,顧不上失子之痛,也參與到了救援當中。他與救援人員一起往公墓抬運屍體,開拖拉機幫部隊運水,在邱光華機組出事後,他在山裡幫忙尋找失事飛機三天三夜沒有回家,然後又主動背遇難機組人員遺體下山,他對媒體記者說:“我這不是在救別人,是在救我的兒子。”

等生活趨於正常之後,跟其他失去孩子的家庭一樣,唐樹林夫婦也趕往成都華西醫院檢查、治療,試圖再生一個,“給的政策都免費檢查治療,我們去了三四次。”

但每一次醫生都告知他們“不行”。“醫生也沒說原因,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就是不能要孩子,”唐樹林說,之後他倆試圖做試管嬰兒,還是被醫生告知“不行”。

與此同時,地震中失去兒子的張家坪村馬道琴夫婦在2009年生了一兒雙胞胎。同樣,她的兒子當時就讀映秀小學六年級,女兒在四年級,地震當天連夜,孩子的父親在他人的幫助下,用一根鋼管砸開水泥板救出了女兒,“救出來時小腿上的肌肉都沒了,送到醫院取了自己腰上的肉補了上去,現在腿有點兒殘疾。”

北纬31°⑮|再生育失败的映秀失独家庭:孩子,孩子

在百花大橋遺址旁,擺攤的馬道琴給遊客講述地震當時的情況

至於兒子,馬道琴至今都不知道埋在了什麼地方,當時連遺體都沒有找到,“也是因為女兒我才撐了下來,沒想到又生了一對雙胞胎,真是老天的眷顧。”

如今,馬道琴的女兒已在綿陽讀大專二年級,而新生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在映秀小學已上二年級了,“我們一切都從頭開始。”她將自己的微信名字索性起成了“雙胞胎媽媽”。

一直想要孩子卻總懷不上的唐樹林夫婦並不像馬道琴樂觀。李群香說,後來他們商量著想抱養一個,但害怕是拐來的或者不健康,心有餘悸。

李群香在給媒體的口述中說,她經常做夢會夢見兒子唐軍,“可他一見我就跑,我說軍軍你別跑,媽媽想你,感冒輕點沒有?可他還是頭也不回就跑了,我伸手去抓,怎麼也抓不住。”

直到2017年的夏天,唐樹林夫婦二人從崇州抱養了一名女嬰。這個消息在鎮上人人皆知。

“他們帶了1個月,又被人家要回去了。”鎮上的人都這麼說。唐樹林也同樣承認被孩子的生父母要走,什麼原因要走的?“我不知道,不知道啊。”他一直重複不知道。

李群香對此給澎湃新聞說了一個截然相反的原因。“我不想帶了,帶不了,半夜裡哭,我都51歲了,我們送回去了。”一臉消沉的李群香壓低了聲音,她不願對此再詳談。

2018年3月份,《大河報》給他們製作了一個汶川十週年紀的相冊,裡面有當時的報道、夫婦二人在廢墟上的合影,也有李群香拿著兒子照片的單人照,還有一張李群香抱著抱養的女嬰的照片,她一一向澎湃新聞介紹,當記者試圖翻拍時,“你不要拍這張,拍其它的。”她急忙制止。

李群香所指的,正是她抱著女嬰的照片,她接過相冊後合上,難為情地低下頭。沉默半晌,她又說:“其實我挺煩這些的,我也不想看這些(照片),不想回憶。”

北纬31°⑮|再生育失败的映秀失独家庭:孩子,孩子

十週年祭,媒體給李群香夫婦做的紀念冊

因為公墓沒回過孃家

4月1日17時許,唐樹林做了一頓飯,他的二叔一家過來吃飯,還有鄰居陸續過來聊天,一大家子人七嘴八舌、有說有笑。他倒上了酒,跟他20歲的侄子不斷碰杯。

唐樹林現在是榿木林組的小組長。飯間他接了個電話,掛斷電話後,對家人和前來聊天的村民說,有公司在搞開發,每個人根據自願原則交1000元錢等於籌資,等項目完成後每個月有分紅,“現在村裡沒錢,要個人交點,養老什麼的往後也多了個保障。”但立馬遭到了一個年長村民的反對,“交啥子錢?沒得道理的,這個不合規。”其他人就此打斷了這個話題,老人不歡離去。

其實,唐樹林在外打工期間,把掙的錢寄回家時,李群香為他已購買了養老保險,希望到老時能有保障;唐樹林希望妻子也購買,但李群香覺得沒有閒錢,也不想考慮自己。

現在,唐樹林除了忙村裡雜七雜八的工作,在附近的洗車場洗大車,每月工資2400元,這個活他已經幹了一年多了。對於無地可種的他們,除了當小組長的微薄薪水,洗車是這個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

晚飯還沒有吃完,唐樹林又接到一個電話,他通話時就像喊叫著一般,聲音大得幾乎左鄰右舍都能聽到。原來是有人喊他喝酒,收拾完碗筷後,準備出門去喝酒時,他對澎湃新聞說:“你跟我老婆詳細聊聊。”

“聊什麼呢?說出來都是讓別人笑話。”李群香回應時,聲音低得似乎只有她自己能聽到。

這十年裡,唐樹林愛上了喝酒,他覺得只有酒精能讓他暫時忘記這些煩惱。李群香問他去哪裡、喊他少喝,他“嗯嗯”了兩聲就走了,出門前他在家中已喝完一杯白酒。

幾分鐘後,李群香指著掛在牆上的一副遺像說,父親(公公)2016年去世,現在家裡只有她夫妻兩人了。然後,她突然笑了一下,話鋒一轉說,“我媽媽當時受傷了,現在癱瘓了生活不能自理,也不知道她怎麼樣了。”

原來,她的孃家在漁子溪村半山腰上。從榿木林她家至孃家,步行不到10分鐘,但途中需經過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難者公墓,兒子唐軍的遺體埋在公墓,“我不想經過那裡,不回去了,沒去過。”

儘管她刻意迴避著關於兒子的一切,但仍然清楚地記得兒子的生日,“七月初五的生日,如果還在也快滿20歲了。”

孩子,仍然是另一個失獨母親李秀群不願多談的話題。地震中,李秀群、蔣富貴夫婦22歲的兒子跟19歲的女兒在家中被瞬間垮塌的山體掩埋,“當時我倆在地裡幹活,臨走前他倆還說要跟去地裡幫忙,我給擋下來了,我要是帶著就好了。”

同歲的李秀群夫婦如今已55歲了,地震後因年齡過大,他們放棄了再要孩子。在鎮上開了家客棧後,他們四處旅遊,國內的熱門景點、北京、上海、西安,還有東南亞,在這十年裡他們夫妻二人跑遍了,“活著比什麼都重要,以前拼命地去掙錢,經過了這麼大的災難我才看出來了,錢啊這些都是次要的,有時間就要出去旅遊、出去耍,看看外面的世界。”李秀群說。

李群香說,她也不願再抱養孩子了,自己都51歲了,等抱養個孩子帶到20歲,自己都70多歲了。她最近發的一條朋友圈是3月30日中午,她轉發了一則視頻,標題是《失獨養老院維護 失獨老人最後的尊嚴》。

記者手記

這是一次“殘忍”的採訪。我每登門時,猶豫著要不要進去讓他們回憶,給他們“傷口上撒鹽”,或者說“重新撕開傷口”,我想著如果被拒絕,我會果斷放棄採訪,一個記者沒有權力、也不應該讓人家不斷地回憶悲痛。

他們慈祥、淳樸的內心,沒有將我拒之門外,熱情地招呼我就坐,但我一時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好。在跟他們有一句、沒一句的聊天中,馬道琴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這句話在李群香、李秀群身上並不適用。尤其是李群香,我感覺她表面上的故作堅強只是給別人看到的,其實她內心深處至今都希望有個孩子,就像她說的:“別人無法明白你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