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地位特殊,但暗示了明朝的衰亡

公元1368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漢高祖之後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他躊躇滿志,希望江山永屬朱明王朝,將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朱守謙(朱文正之子),分封到全國重要州府,建藩為王。

朱守謙,幼名鐵柱,更名煒。明太祖朱元璋侄孫,南昌王朱文正之子。因朱文正“裡通外敵張士誠”朱元璋將朱文正囚禁至死。為不使大哥唯一的血脈斷了祭祀,就在洪武三年(1370年)把朱煒更名為朱守謙,封於桂林為靖江王,駐藩桂林,統轄西南。

因為朱元璋對其大哥子嗣的特殊情感,使得這個靖江王,有種特殊的地位。從爵位上來說,要低於秦、晉、楚等一字親王,高於郡王,但待遇俸祿卻又高於各郡王。

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地位特殊,但暗示了明朝的衰亡

洪武九年,朱守謙就藩桂林。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當朱元璋日理萬機,吃飯走路都想著政務時,可朱守謙卻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驕奢淫逸,"好比群小,粵人怨諮"。為了維護統治、穩固政權,朱元璋只得將其廢為庶人,調離廣西。

建文二年(1400年)朱守謙的嫡長子朱贊儀承襲王位,永樂元年(1403年)到桂復藩。自此世代相襲,靖江王在桂共歷時280年,王位共傳14人,為桂林留下了全國罕見的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等明代藩王歷史文化遺存。

靖江王府自洪武五年起在獨秀峰下營建,歷時20年建成,接著興建王城。王府建築以獨秀峰為中心,山南為宮殿,山北為"御園",規模宏偉,堂皇富麗。從保存下來的宮殿基址、勾欄望柱、雲階玉陛、青石甬道及出土的琉璃瓦當、勾滴、螯頭、鴟尾、花磚上,可略見一斑。

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地位特殊,但暗示了明朝的衰亡

宮殿後闢有御園,秀麗的獨秀峰聳立其中,蔚為壯觀。山下有讀書巖、太平巖、天師巖、雪洞,曲折幽邃,玲瓏奇巧。山北為月牙池,池岸青石箍砌,池水引自獨秀峰下的清泉。當年,池中備有彩舟畫舫,四周建有亭臺樓閣、松林竹圃、柳園鹿苑,遠山近景倒映於月牙池內,清幽雅靜。

順治七年(1650年),清定南王孔有德攻下桂林,改靖江王府為定南王府。順治十四年(1657年)建為貢院,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校址。

靖江王城城垣寬329米、長556米,城牆高約8米、寬5米,內外均用規整的大青石砌成,中間填以灰沙、碎石等,夯緊打實,十分堅固。全城四門各置一石坊,分別鐫刻"三元及第"、"狀元及第"、"榜眼及第"等字樣,顯示明清時期廣西崇文尙學的盛況。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靖江王陵,背倚桂林城東最高峰堯山,氣勢雄偉,佔地105平方公里,葬有11位明靖江王及王妃、將軍、中尉以及縣郡、鄉郡等宗室墓共計300多座,現存石刻300多件,數量之多、範圍之廣、保存之完好為我國藩王遺址中僅有,被稱為"嶺南第一陵"。

已開放的荘簡王陵享殿內陳列有自王陵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中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所罕見,極為珍貴;新陳列的44方歷代靖江王、王妃、次妃、將軍的壙志,記載著他們的姓氏、官職、世系、生卒年月、婚姻子女、生平事蹟以及埋葬地點等,彌足珍貴。

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地位特殊,但暗示了明朝的衰亡

面對精美的出土陶瓷、金器、珍寶,在讚歎靖江王為西南邊陲帶來文明的同時,也對他們奢靡豪華給人民造成重負而遺憾。蘆笛岩石壁上留下的一則題記,記下了當時為修建王府王陵四出採山伐木取石、濫用人力物力的事實。

朱元璋炳建明朝,分封藩王,本意是想大明王朝世代相傳。然而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各路藩王,竟相效尤;民力國力,大為消耗。靖江王大建宮殿城垣陵寢時,桂林天災不斷,民眾生活艱難。

明景泰、正德、嘉靖、崇禎年間,廣西都曾發生過瑤族、壯族農民起義。大明王朝國本因此而大為動搖。

逸豫足以亡身,驕奢足以誤國。歷史遺訓,不可不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