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每年向軟銀等大股東按比例分紅嗎?真的嗎?

淡然盡心


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公司每年都會派發紅利的!

第一點:阿里巴巴幾乎從未派發過股息(分紅)

據可查的資料顯示,阿里巴巴也就在2009年,慶祝成立十週年之際,派發過一次每股20港分的特別股息(8.8億元)。

而2015年在美國上市之後,至今為止沒有分過一次紅。因此,軟銀、雅虎等大股東自然也就無法獲得任何的股票紅利!

換句話來說,雖然現如今,軟銀持有約26%阿里巴巴股票(之前29%),雅虎持有9.4%(之前不到15%)。但除了股票溢價、獲得增值收益之外,2015年之後,未曾獲得過任何的紅利回報的!

第二點:派發紅利,是不是得按股權比例來

恐怕是的,分紅必須同股同權,實行一股一票的原則!試想一下,如果公司創始人(或經營團隊),只擁有10%的股份,卻要享受30%、甚至更多的紅利,這對其他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是極其不公平的!

與分紅權,相對應的還有一個投票權(公司經營權)。這個是可以採用AB股、實現同股不同權的,只有通過AB股設置,才能使得創始人(經營團隊),以較小的股權比例,獲得公司經營權、落實自己的戰略意圖。

這幾年,AB股在國內的科技型、技術型公司很是常見。比如,京東、阿里!

第三點:阿里巴巴,每年利潤高達幾百億,為何不分紅

這一點,恐怕只有馬雲能給你答案!不過,上市公司是否分紅,取決於經營決策!也就是說,雖然馬雲+蔡崇信+高管只有20%左右的股份,但由於AB股的存在,其完全是可以決定公司每年是否分紅、以及分紅比例的!

如果,阿里的經營團隊,無任何的分紅計劃。即便是軟銀、雅虎聯合起來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另外,當年世界普遍不看好馬雲的情況下,軟銀能先後投資8000萬美元。不得不說,孫正義的投資眼光確實很獨到;現在,這部分股票價值高達1700億美元,回報很是豐厚!

總之,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就未曾有過分紅;軟銀、雅虎等大股東,只能通過出售股票來獲得增值收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不是。


如果分紅,同股必須同權,阿里應該向軟銀和雅虎等大股東派發紅利。歷史數據太難查,就以阿里2015年美股上市算,從2015到2019上半年,其淨利潤總額為3431億元人民幣,軟銀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在29%左右(現在減持到26%以下),雅虎持股比例在15%左右(現在減持到9.4%)。如果阿里2015~2019年的利潤全部分紅分掉,那雅虎大概能拿到995億元,雅虎大概能拿到515億元,這相當於當年他們投資阿里的194倍、6.4倍。



但實際情況是,阿里幾乎沒有分過紅,放在A股,阿里就是典型的“鐵公雞”——有錢卻不給股東派發紅利。阿里美國上市一次都沒有分紅,之前在港股上市的時候也只是在2009年為了慶祝“成立十週年”派發過8.8億元紅利,這點紅利之於阿里的規模可以說是忽略不計。所以,任何買阿里股票的人想通過分紅賺錢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通過買賣差價才有利可圖。類似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很多,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是從來不分紅的。


阿里不分紅自然有它的道理,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必須要分紅,這和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關係。如果一家公司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非常多的投資機會,那麼結存的利潤就需要拿去再投資,用於擴大規模和尋找新機會,20年來阿里仍然有非常大的資金需求,所以將紅利分掉然後再去發債券、找銀行貸款融資其實並不見得划算,畢竟利潤是最低的資金;如果再過30年,阿里成為一家成熟的企業,看不到大的增長空間,每年利潤穩定,那阿里可能會大規模分紅,正如工商銀行、中國石油、國家電網那樣,將利潤給分給股東反倒是最合理的資金使用方式。



回過來說雅虎和軟銀,他們對阿里的投資本就是風險投資,風險投資資金其實最看重的是企業的成長潛力,而非它能分多少紅。事實上,軟銀和雅虎已經大規模減持過阿里的股票,且減持股票帶來的利潤遠遠超過分紅。雅虎已經決定清倉阿里股份,算下來累計賺了850多億美元(約合6630億元人民幣);軟銀的回報更高,8000萬美元帶來的利潤是1750億美元。


很多人一提到軟銀和雅虎,就同情阿里被薅羊毛,感覺中國人的錢被賺走了。但這一點需要客觀去看待:當年馬雲是沒辦法拿到融資的,工行建行農行這些國有銀行是不可能給阿里貸款的,或者給不了那麼多貸款,當時國內的風險投資行業也才剛剛起步,不可能給阿里那麼多融資,軟銀和雅虎敢於下注,對於馬雲來說可是救命錢,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感謝軟銀和雅虎。他們是賺了很多錢,但這是他們應得的,這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契約精神的要求。


到了後來,中國也不缺資本了,所以馬雲後來才有了和雅虎之間在支付寶(即現在的螞蟻金服)上撕破臉皮的舉動,要強悍也需要自身有足夠實力才行,沒有就需要求助於外力。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說一下阿里的股權結構:

阿里股權結構

確實,根據前段時間曝光的阿里股權結構:

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
美國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阿里股權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

而阿里巴巴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持股比例僅為2.5%。

股東只接受投資回報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免疑惑,既然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韓裔日籍的孫正義,而馬雲持股僅為7%,那麼阿里巴巴算不算得上是日企,馬雲是不是在為別人打工?

其實我們多慮了,從控制權上來說,阿里巴巴是絕對的中國企業,孫正義等只是在享受當年投資的資金回報。

軟銀投資背後的故事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馬雲到處找不到投資,他到了北京,見了幾十個投資人,其中就包括了雷軍,最後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孫正義投資了馬雲。

阿里巴巴完成第二輪2500萬美元融資,其中來自日本的軟銀一家即拿出2000萬;第三輪投資中,軟銀再砸下6000萬美元。

而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和中國資產,換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權。

利用這筆資金,淘寶網和支付寶才得以迅速做大。

因此,可以說沒有軟銀和孫正義的支持,阿里巴巴很難取得如今的地位。說孫正義是馬雲的貴人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馬雲是有戰略性眼光的,投資人可以賺錢,但絕對不能有控制權。

為了在只擁有少部分股權的同時保證馬雲和創始團隊的控制權,阿里巴巴提出了合夥人制的變通之法。

這種制度在某種意義上有點像傳統的雙重股權結構,它可以讓一家公司的內部人士在公司上市之後也能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軟銀雖然是大股東,但是隻有分紅的權益,沒有決策的權力,董事會才有最終決策權。

並且,阿里巴巴最值錢的支付寶和螞蟻金服是完全獨立的,跟外來資本軟銀和雅虎沒點的關係。

股東獲利方式

事實上,阿里巴巴上市以來,任何利潤都沒有通過分紅的形式派發給股東。阿里巴巴的股東要想獲利,只能在二級市場拋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來獲得高額利潤。而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交易,即使通過股票差價賺錢,也是賺得美股投資者的錢。

雖然馬雲設計了合夥人結構,控制了阿里巴巴,但是馬雲跟管理層僅僅持股10%左右,許多人總是擔心有一天阿里巴巴落入日本人之手。

不過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因為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雖然是軟銀,但是軟銀背後的竟然也是一家中國公司。

軟銀目前市值1000億美元,孫正義在軟銀持有20%的股份,軟銀最大的股東其實是南非的標準銀行。

總結

2014年1月29日,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已發行股份的60%,成為了標準銀行的最大股東。

也就是轉來轉去,最後真正的大BOSS其實是“宇宙第一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IT人一直在路上


阿里巴巴上市以來從未分紅

阿里巴巴並不是每年都向軟銀等大股東分紅,所以那個傳言是假的,阿里巴巴非但不每年分紅,甚至從2015年在美股上市以來的4年間,沒有給股票投資者一分錢紅利收益。不論是軟銀雅虎等大股東,還是普通的持股者,都沒有收到任何分紅。


大家或許對這個事實表示非常的不解上市以來利潤總額達到3431億元,軟銀持股26%,哪怕將利潤的五分之一進行分紅,也能收到171.5億元。可是阿里巴巴卻一分錢也不分紅,相比於中國平安,僅僅2019年的分紅金額就達到了336億元。為何阿里這麼鐵公雞?

阿里不分紅的邏輯

阿里不分紅有其內在的邏輯,並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分紅,各個上市公司分紅的比例也不相同,向鋼鐵行業,產能達到天花板,發展成熟,沒有太大的擴張需求,上市公司就會選擇將大部分利潤以現金分紅或者回購股份縮小股本的形式回饋投資者。而科技類公司,處於行業發展壯大時期,有更高的投資需求和現金流壓力,不能立即以現金的形式回饋投資者。


就阿里巴巴而言,2015年到2019年,是一個迅速發展擴張,投資佈局的時期,阿里巴巴砸錢收購公司佈局產業鏈,投入研發,包括餓了麼和花唄等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推廣普及。未來一段時間,阿里巴巴仍然具有發展空間

阿里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上市以來,阿里巴巴的累計漲幅達到80%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15.8%遠遠超過8%的參考貼現計算參數。投資者可以通過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獲取豐厚的資本利得,只要將手上的股票賣出,兌現利潤,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有人或許會好奇,鐵公雞公司真的有投資價值嗎?關於分紅是否會影響一家公司的價值的問題早已經有專家做出討論。目前的分紅估值法,自由現金流估值法等就是對公司價值評估的重要參考方法。在筆者看來,公司不分紅通常不會影響公司的價值,向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幾乎不分紅,簡單的解釋一下,錢分紅給投資者,不會繼續增值,如果放到公司的賬上繼續做投資,將能產生更多的錢,所以這類公司不分紅反而更有利於投資者的利益。


九江股友


阿里的第一大股東的確是軟銀,這是因為當年雅虎中國以10億美元注入阿里之後形成的。而在阿里初創期,孫正義和軟銀是阿里最大的股東,這兩次歷史原因形成了阿里最大的股東是軟銀和雅虎。而雅虎目前的市值甚至低於其持有的阿里股權價值。

從股權結構角度來看,軟銀和雅虎是阿狸最大股東,但是,阿里是否分紅和是否分紅對大股東就是最有利的?這倒未必!從亞馬遜連續虧損十幾年來看,是亞馬遜不盈利嗎?當然不是,而是亞馬遜把經營中得到的現金和利潤用於持續投資,主要在物流系統和雲計算上,持續投資。

而如果以中國a股的體系標準,那麼,阿里和亞馬遜就是“樂視”之類的騙子和老千公司。而放在美國,反而亞馬遜和阿里成為明星公司,其中,亞馬遜最高市值1萬億美元!阿里最高市值4500億美元!

從阿里和亞馬遜來看,他們都有共同點,就是業務發展很快,增長率非常高,現金流巨大。並且,阿里和亞馬遜業務戰略有非常高度的重合度,比如,電商,物流,雲計算。阿里和亞馬遜分別是中美這幾個領域的頭部公司。

對於投資者或者大股東來說,是否得到持續高額現金分紅,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現金價值”能夠發揮最大。而從阿里和亞馬遜來看,長期不分紅,並未影響他們在資本市場的市值持續大漲,也沒有影響他們的資本“名聲”。因為阿里和亞馬遜,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不分紅”和“持續用於投資”給股東創造了比“分紅”更大的價值,那就是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和市值的持續高速增長。




屠龍刀fei0598


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阿里其實也算是資本市場上的“鐵公司”,根據我查詢的資料,阿里巴巴也就是在2009年,慶祝阿里巴巴成立十週年的時候,派發過一次每股20港分的特別股息。但是從此之後,至今為止沒有分過一次紅。所以,軟銀,雅虎等大股東也只是收到過一次股票紅利。

那麼股票分紅是不是隻能分現金呢,其實並不是只有這一種方式。股票分紅一般有下面3種方式

第一種以現金的形式向股東支付。這是資本市場上最常見的方式。

第二種就是實物分派,這種比較少見,這種一般就是把公司的產品作為股息和紅利派發給股東。

第三種就是資本市場上最喜歡的方式,高送轉了,其實在劉士餘上臺之前高送轉是資本市場必須炒作的熱點,但是這一二年熱度明顯不如以前。所謂的高送轉,就是向股東送股,採取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把利潤留在公司裡擴大經營,從而追求公司的長遠發展。

那麼股票分紅又能給公司帶來哪些好處?

其實股票分紅對於投資者來說是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因為公司給你分紅1元錢,扣除稅後這一元錢是到了你自己的腰包裡,股價漲跌對你這一元錢的分紅沒什麼影響。通過分紅,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投資公司,從而擴大生產規模,也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雖然股票分紅是有好處的,但是阿里巴巴那麼多年不分紅也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和企業發展的階段也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公司處於高速發展期,需要投資的方向非常多,那麼公司獲得的利潤就需要去增加投資,擴大規模,這20多年,阿里巴巴一直高速發展,對於資金的需求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如果將利潤分出去,然後去發債券或者找銀行融資就很不合適,因為這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真的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了,各方面都成熟穩定了,沒有很大增長空間,那麼這時候每年分紅就是比較合理的了。

其實對於軟銀等股東來說,當初他們投資阿里巴巴才用了幾千萬美金,到現在阿里巴巴市值已經達到了4500億美元市值,回報率何止萬倍,現在軟銀大股東手裡的股票市值將近2000億美元,所以說對於他們來說分紅不分紅的意義不大,如果真的需要錢完全可以去二級市場上拋售股票,

最後說一點,現在阿里巴巴佈局的方向還很多,公司還處於高速發展之中,所以這幾年估計在資本市場上還是不會分紅的。


開森無涯


公司分紅,是按照股東持股比例來進行分配的,阿里巴巴也不例外。那麼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是怎麼樣的呢?

先看看阿里巴巴股權的變化過程,馬雲是在經過幾次創業後,再次選擇創業阿里巴巴的(早期做中國黃頁),1999年3月,馬雲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阿里巴巴的創業之旅,當時Invest AB的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到杭州,在和馬雲談了4天后,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馬雲和蔡崇信就是阿里巴巴創始人兼最大的兩個股東,但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需要大量資金“燒錢”,當時在國內沒有人相信阿里巴巴會成功,沒人願意投資,馬雲和蔡崇信找到了日本軟銀的孫正義,兩次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融資2500萬美元。獲得充足彈藥的阿里巴巴開始一路開掛狂奔,迅速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第一,但同時大大稀釋掉了馬崇二人的股權。

因此,阿里裡巴巴早期股權主要是馬雲和蔡崇信二人控股,其中又以馬雲一人獨大,之後隨著融資擴股,股權被大舉稀釋,形成了現在的股權結構。

阿里巴巴目前股權情況,日本軟銀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持股股東,持股比例為25.9%。美國投資公司Altaba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4%。馬雲持股6.2%,為第三大股東,蔡崇信持股2.2%,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不過,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以來,從來沒有分過紅,只在2009年有過股息派發,阿里巴巴曾在2009年的時候派發過8.8億元股息分紅,當時阿里巴巴還沒有美國上市,而是在港交所上市。並不是所有的公司每年都必需分紅,上市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現金儲備、可分配利潤及可投資發展的機會,選擇合適的分紅方式。

正因如此,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軟件和Altaba只能通過不斷減持股票的方式來套現。


財經宋建文


當然是持股比例分紅的,畢竟當時馬雲創立阿里遇到困難的時候,馬雲拜訪了許多的國內大佬請求大佬投資阿里,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支援馬雲,導致馬雲在國內融資遇到困難,無奈已之下馬雲找到孫正義,只有孫正義願意給馬雲的阿里進行投資,換取了阿里的股權,可以說這是孫正義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孫正義投資阿里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面,阿里巴巴開始展現出來強大的潛力,從那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公司,現在的阿里成為了互聯網巨無霸的企業,孫正義每一年從阿里的分紅中獲得了大量的好處,特別是阿里上市之後,軟銀從裡面獲得了更大的好處。

現在很多人都說阿里幫助日本人賺中國人的錢,這個也沒錯,只是這個錢是國內的商業大佬主動送出去的,當時馬雲找到他們的時候一個個不願意投資阿里,導致最後只有外國人願意投資馬雲,最後變成了我們自己把機會推出去給日本人,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當時如果那些大佬願意投資阿里,現在可發達了,也證明了眼光眼界的重要性。



阿里給孫正義帶來了無窮的財富,孫正義給馬雲和阿里生機,馬雲給孫正義的回報是大量的財富,馬雲從此也揹負了國內不少人的非議罵名,對於這種事情只能說我們國內的那些人眼光沒有孫正義毒辣,這也是那時候的那些大佬沒有一個在事業上面比得上孫正義,孫正義的商業帝國不是吹牛的,一比就很清楚的有了高下。


現在的阿里在這幾年已經在著手開始切割軟銀股份,想徹底擺脫孫正義的股份,其實在幾年前,馬雲已經開始分割股份,只是一直在著手準備,但是由於特殊原因馬雲沒有自己直接動手,直到馬雲退下來,新的接班人開始實行分割,畢竟接班人沒有馬雲跟孫正義那樣複雜的關係,所以做起來沒有那麼多顧慮。

馬雲退下來其實目的之一就是這個原因,自己不好自己動手,讓自己的接班人動手,這樣也不會引起別人的閒話,孫正義也知道阿里的計劃,所以軟銀也逐步開始轉移業務和投資方向,其實雙方都是心知肚明,阿里想擺脫軟銀,軟銀對阿里的打算心裡有數,但是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只能重新尋找商機,用買股票投資其他行業為理由讓自己走得體面一點。


無法超越的足跡


阿里巴巴假如實施分紅的話肯定是按照大中小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分紅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公司分紅都是按照各自股權比例來分派;但可惜的是阿里巴巴自從上市之後並非真正實施現金分紅,而是進行一味的繼續把利潤再度投資擴展業務,即使阿里巴巴並未實施現金分紅也未能影響阿里巴巴的高速發展。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截止2019年一季度阿里巴巴的股權情況,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25.9%的股權,依舊作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股權排名第二的就是雅虎基金Altaba持股9.4%,而馬雲持股阿里巴巴股權為6.2%,這是當前2019年阿里巴巴股權分佈。

舉例子

假如阿里巴巴在2019年一季度實施現金分紅為總金額為100億元,根據阿里巴巴的股權比例進行分紅情況為:

(1)日本軟銀:100億/100份*25.9%=25.9億元,軟銀可以分25.9億元現金;

(2)雅虎:100億/100份*9.4%=9.4億元,雅虎可以分現金為9.4億元;

(2)馬雲,100億/100份*6.2%=6.2億,馬雲可以分現金為6.2億元;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說明,假如阿里巴巴要實施現金分紅的話,肯定是會按照大中小股東的股權比例進行分紅的,會根據軟銀,雅虎,馬雲,蔡崇信等大股東進行一定的比例進行分紅,並非出現隨意分配的。

就是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如果實施現金分紅也是一樣的,同樣是按照股權比例進行分配;把公司總股份分成100份,隨後根據個人持有上市股份的比例,進行按照這些現金進行分配進行。

根據阿里巴巴歷史發展來看,阿里巴巴並未實施所謂的現金分紅,而是把阿里巴巴的所有利潤進行再度資金利用,並非沒有按照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到每個股東手中,阿里把這筆利潤資金更加靈活的利用起來,努力的把公司做大做強;從而讓持有阿里巴巴的大中小股東在股權價值不斷的上升,通過股權升值來回報股東,而並非採用現金分紅的方式來回報各大股東。

其實阿里巴巴這樣才是真正的資本玩家,把公司每年的淨利潤再度變成公司擴展業務的源頭,隨後把這些資金更加的價值話,進行再度投資其他業務,只有公司業務做大做強了,公司的內在價值就高了,而公司的股權就更加值錢了。這樣的話公司也做大了,不會因為缺乏資金週轉的問題,同時大股東的股權也升值了,這是一舉三得的完成運作。


老金財經


這個問題暴露了你對股票一竅不通,分紅不是發現金,而是通過股本實施,直接打到股價裡,比如阿里股票十元一股,分紅每股一元的話,經過除權股價就會變成九元一股,但是由於業績好,所有人都看好公司未開發展,所以會刺激股價走填權趨勢,連續大漲可能會達到每股15元,所以分紅只是一種股票市場的技術操作,而不是根據持股比例給你銀行卡里打錢,這是錯誤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