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8日電(吳亦涵)“雙11”臨近,快遞行業也將迎來旺季。從上個月開始,為了應對旺季,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已經先後宣佈將調整快遞運費。

  不過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督局召開了快遞業涉嫌壟斷行為告誡會,對於9月份以來快遞行業企業存在的協同漲價、限定交易等壟斷行為明確表示,“漲價可以,串通不行!”

  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地區快遞企業的漲價默契背後,反映了目前快遞企業面臨的定價困境,“不漲價難盈利,漲價又怕丟客戶”。對此,快遞企業應該走出過去“以價換量”的競爭思路,而通過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來獲取更多的利潤。

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快遞配送資料圖:中新經緯 閆淑鑫 攝

  多家快遞企業被指協同漲價

  11月6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省快遞行業涉嫌壟斷行為告誡會,通報了當前部分快遞行業企業存在的協同漲價、限定交易等涉嫌壟斷的違法行為。

  通報顯示,今年以來,浙江省共受理快遞行業投訴舉報79起,經前期初步核查,相關快遞企業涉嫌壟斷的行為主要表現兩個方面:

  一、一些快遞企業涉嫌協同漲價,今年9月份以來,圓通、中通、申通、百世匯通、韻達等快遞企業先後進行較大幅度提價,由原來的首重2.6元/公斤上漲至4元/公斤,續重由1-2元/公斤上漲至4元/公斤,同時對漲價前已經簽訂合同的商家,快遞企業予以單方毀約;

  二、一些快遞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拒絕交易,商戶投訴,因快遞費上漲,一些商戶想更換合作方,但其他快遞企業均不收貨,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商戶只能被動接受原合作快遞企業漲價。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狀武在會上指出,“雙11”促銷即將來臨,快遞行業將迎來全年的業務高峰。快遞行業要加強行業自律,不得相互串通、聯手漲價,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拒絕交易;行業協會不得以協議、決議、協調和口頭約定等方式串通定價、聯合提價、合謀漲價。

  在告誡會上,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也表示,下一步,將組織消費維權義工和第三方調查機構,對浙江省快遞行業的服務質量開展消費體察。如果體察中發現問題仍然較多,消費者反映問題較為強烈,省消保委將對相關快遞企業進行約談,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拿出徹底整改意見。

  據瞭解,圓通快遞、申通快遞企業代表在會上作了表態發言,表示一定會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按照公平、合法、誠實、守信的原則,加強自律,規範經營。

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某家快遞物流倉庫 中新經緯攝

  協同漲價屬於壟斷行為

  事實上,“雙11”前夕部分快遞企業調整服務價格,已經是近三年來的“慣例”。在2017年以及2018年的“雙11”到來前,以中通快遞為主的不少快遞企業均發佈過上調快遞價格的公告。

  今年10月11日及10月15日,中通、圓通先後表示,將從11月11日起開始調整快遞費用。兩家企業給出調價理由,均是確保旺季期間快遞服務質量,應對旺季時期快遞用人、用車、場地擴容等運營成本的上漲。

  彼時就有網友表示,“雙11”期間快遞運營成本上漲,快遞員要加班加點工作,快遞費有所上調可以理解。也因此,在上述浙江省市監局的告誡會召開之後,不少網友不解提問,快遞價格上漲難道不是市場行為,為什麼不行呢?

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圓通、中通等涉協同漲價被點名,為何快遞漲價總在“雙11”?

  網友微博留言截圖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指出,企業制定價格的時候,有自主定價權利,但是要有規矩。應該要有什麼規矩呢?按照《價格法》有三種定價方式,一是政府定價;二是指導價;三是放開的市場定價。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快遞企業向客服提供的是快遞服務,這種服務的費用屬於市場調節的範圍,原則上講企業是可以自主定價的。但如果多家快遞企業互相串通、協同漲價,則是一種壟斷協議行為,違反《壟斷法》的規定。

  趙佔領指出,法律規定的壟斷行為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壟斷協議、一類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還有一類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除協同漲價之外,此次通報中提到的快遞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拒絕交易,就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串通漲價怎麼認定?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指出,(企業之間)有意識聯絡,在相同或相近時間內,價格漲幅相同或者相近的,就是協同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協同漲價只是壟斷協議行為中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市場中壟斷協議還有許多常見的行為,比如兩家或多家企業協議共同限制產量,或者協議劃分市場範圍等等。”趙佔領說道。

  快遞企業的定價“困境”

  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部分快遞企業會在旺季前上調快遞價格,但近年來,快遞的平均單價卻在持續下降。

  國家郵政局11月5日公佈的2019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快遞平均單價繼續下降。前三季度,快遞業務整體平均單價為12.0元,比上半年下降了0.2元。而從2010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快件整體平均單價已從25.6元下降到了12.2元,累計降幅超過50%。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加盟制快遞公司往往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而如今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在快遞行業向服務品質轉型成為趨勢的當下,“價格戰”暴露了中國快遞行業仍然沒有擺脫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的殘酷現實,也對快遞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由於過去以電商快遞為主的快遞企業,主要寄生在電商巨頭的市場當中,其服務往往被電商以運費補貼的形式贈與消費者,而不是一個獨立服務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形成一種錯誤的消費觀——難以接受快遞漲價。因此,如今出於規模競爭及擔心客戶流失,快遞企業仍不敢輕易漲價。

  “旺季投入增加,就需要適當上調價格,反之下調,這是市場規律。如今快遞公司總部在‘雙11’等旺季前,大多是給加盟商提出價格浮動意見,由各地加盟商量力而行。但是對於處在第一線的加盟商來說,卻面臨著難以對服務進行合理定價的困境,漲價擔心客戶流失,不漲價又無利可圖,為此部分地方不同快遞加盟商往往就會達成某種漲價默契。”楊達卿說道。

  在楊達卿看來,快遞市場合理定價困境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快遞行業集約度不高的現狀,讓快遞企業難以構建起基於服務品質和市場行情的定價機制。“對於快遞行業來說,從規模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已是大趨勢,因此未來快遞企業應該更加重視以提供品質服務來獲取利潤,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要接受有差異化的快遞服務,懂得為更高的服務品質付費。” (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