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反奉為什麼馮玉祥見死不救?

牧羊人38241019


題主這個問題是錯誤的,實際上馮玉祥按照約定起兵了,但是原本和郭松齡、馮玉祥約定共同反奉的李景林反悔,拒絕馮玉祥部隊通過防區,因此馮玉祥沒有來得及協助郭松齡起兵。

1925年的郭松齡反奉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郭松齡雖然最後兵敗身亡,但是也大大削弱了奉系的力量,進而促成了奉系和馮玉祥之間的戰爭,促成了北洋軍閥的大瓦解。確實有不少人像題主一樣,認為郭松齡的失敗要歸咎於馮玉祥沒有及時出兵支援,但是其實這個看法並不正確。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以後,張作霖利用吳佩孚和馮玉祥之間的矛盾,策動了馮玉祥起兵倒戈,回師攻佔北京,囚禁了曹錕。在山海關一線的直系部隊軍心大亂,最後在張作霖和馮玉祥的兩面夾擊下全線崩潰。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以後,奉軍大舉入關,搶佔地盤,這就導致了張作霖和馮玉祥之間矛盾迅速激化。雖然在段祺瑞的調停下,兩個人沒有直接開戰,但是彼此之間已經形式非常緊張,張作霖一直處心積慮消滅馮玉祥。

但是由於入關以後分贓不勻,奉系大將郭松齡認為自己在擊敗直系的戰鬥中出力很大,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因此心中不服,不願意再給張作霖賣命打內戰。而奉系另一個大將直隸軍務督辦李景林也擔心和馮玉祥的戰事會影響自己對直隸統治,因此一直挑撥郭松齡和張作霖之間的關係,以從中漁利。

在李景林的鼓動下,郭松齡決定起兵反奉,並派人和馮玉祥聯絡。最終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達成聯合反奉協議:由郭松齡率部直接起兵反奉,而馮玉祥則出兵支援,李景林因為自己家人在瀋陽,因此不公開出兵,只是同意馮部過境支援郭松齡。

11月24日,郭松齡按照約定發表通電起兵反奉。但是在郭松齡起兵以後,熱河奉軍倉皇逃回東北,熱河出現權力真空。熱河議會等團體擔心熱河發生兵亂,於是邀請馮玉祥派兵進駐熱河,宋哲元隨即帶兵趕到承德,出任熱河都統。

李景林在佔據直隸以後,一直有心把勢力拓展到熱河,結果如意算盤突然落空,就對馮玉祥產生了不滿。此時河南嶽維峻的國民二軍看到郭松齡反奉以後奉系大亂,也乘機出兵搶佔了保定。

國民二軍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曾經支持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因此雖然此時嶽維峻佔據河南,割據一方,李景林還是認為嶽維峻此舉也是馮玉祥指示。加上此時張作霖又讓李景林的母親寫信給他,要求他不要幫助郭松齡。天津日本駐軍司令小泉也告訴李景林,日本不會允許郭松齡取代張作霖。在這種情況下,李景林迅速改變了態度,轉向了張作霖一邊。

因此在12月2日張之江率部趕到落垡,派代表通知李景林,自己所部希望能按照協議通過李景林控制的天津時,李景林立即加以拒絕。他一面將郭松齡押送到天津的奉系俘虜全部釋放,將他們送回瀋陽,一面和山東的張宗昌聯合,組成直魯聯軍對抗馮玉祥。

馮玉祥派代表赴天津勸說李景林不要撕毀約定,但是遭到李景林的拒絕。面對他的這種態度,馮玉祥也只能下令張之江先進攻天津,打開道路以後再支援郭松齡。天津之戰從1925年12月6日正式爆發,到12月24日馮玉祥所部攻佔天津,李景林逃到日本租借,戰事才告結束。

12月2日張之江趕到天津時,郭松齡部不過在興城一線。12月6日天津之戰爆發時,郭松齡也只到了錦州,而12月22日,郭松齡在巨流河和奉系展開決戰,到24日郭松齡兵敗逃亡,25日遇害。此時天津之戰也剛剛結束,馮玉祥部還在天津,自然不可能趕到前線幫助郭松齡。

從時間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李景林的阻攔,馮玉祥的援兵原本是可以及時和郭松齡匯合的。因此並不存在馮玉祥按兵不動見死不救的事,而李景林突然撕毀約定,馮玉祥的部隊無法通過,不得不和李景林交戰,最終沒能支援到郭松齡。

所以說題主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錯了。只能說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之間原本就只是出於利益而臨時組合在一起,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很容易因為各種突發事件而分裂。加上日本對張作霖的支持,最終導致了郭松齡的失敗。


不沉的經遠


反奉一事,郭松齡被馮玉祥給坑死了。

郭松齡反奉即將成功的時候,被突然跳出來的日本人攔腰斬斷,這不僅在於他刻意忽略了日本人的存在,也在於他從一開始便選錯了合作伙伴。

對於郭松齡為何會反奉,原因包括好幾個方面,有郭松齡自己的原因,有張學良的原因,當然也少不了張作霖的原因。

郭松齡於1905年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後來又被保送到陸軍速成學堂,1912年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轉入中國陸軍大學深造,所以他的軍事理論知識很紮實,只是經歷一直很坎坷。

他追隨朱慶瀾,可是朱慶瀾後來自身難保;他遠赴廣州想要投靠孫先生,誰曾想孫先生自己也成了過江的泥菩薩,所以他只好又黯然返奉,隨後入奉天督軍署任少校參謀,坐的也只是一張冷板凳。

1919年,郭松齡被調到東三省講武堂任教官,這才扭轉了頹勢,因為此時張學良也被張作霖扔到了講武堂學習,張學良因此成了他的學生。

張學良很賞識郭松齡,兩人亦師亦友,此後郭松齡能在奉系脫穎而出也全靠張學良的信任。

雖然郭松齡的路走得頗為坎坷,但實際上他一直自視甚高,這也造成了他雖然在張作霖的手底下吃飯,可卻一直瞧不起張作霖,說白了也算是一種嫉妒,憑什麼我學習這麼好,這麼有才能,卻只能屈居於一個鬍匪的手下?

再加上他一直得不到張作霖的重用,對張作霖的厭惡和反感也是一日勝過一日,後來又聽說張作霖有投日之嫌,更是堅定了他反奉的決心。

張作霖和楊宇霆打壓郭松齡,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事實,可是,張學良對此是何反應呢?

郭松齡在兩次直奉戰爭中都立功不小,可是張作霖在分配利益的時候卻屢屢刻意地撇開郭松齡,拿二次直奉戰爭來說,楊宇霆、姜登選他們一個個當上了督軍,偏偏只有郭松齡一個人還被摁在張學良手下當副手,這換了誰能咽的下這口氣?

反正郭松齡咽不下,所以他故意去找張學良抱怨,想讓張學良去反應反應這個問題,張學良一看郭松齡生氣了,只好去找張作霖。

張學良不找張作霖還好,一找還被張作霖給痛罵了一頓,說他想分家。被張作霖一罵,張學良只能乖乖認慫,將幫郭松齡要好處的事拋在了腦後,繼續吃喝玩樂去了。

這麼一來,郭松齡心裡得有多怨恨奉張?

不過,郭松齡最終決定反奉,或許還少不了馮玉祥的忽悠和慫恿。

他曾在1925年被張作霖派往日本觀看日本秋操,期間遇見了馮的手下韓復榘,然後和韓復榘吐了不少苦水,韓復榘由此知道了郭松齡的反奉之心,回國後將此事告訴了馮玉祥,由此牽出了郭、馮合作。

馮玉祥不滿張作霖已久,此時有對付張作霖的良機當然不肯錯過,所以欣然同意和郭松齡合作。

郭松齡不僅拉馮玉祥反奉,也將直隸督軍李景林拉下了水,所以,當時的反奉陣營是郭松齡、馮玉祥和李景林,實力也不算小了,對上張作霖的贏面絕對不小。

可是,為什麼郭松齡卻反奉失敗了,更讓人驚詫的是馮玉祥為什麼對郭松齡見死不救呢?

實際上,當時郭松齡已經接近反奉成功了,將張作霖打得七葷八素的,可在關鍵時刻張作霖卻請出了日本人,郭松齡因此被突然跳出來的日本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日本人的強勢介入,郭松齡最終反奉失敗。

他之所以失敗,一則沒有考慮到日本人,畢竟日本人在東北勢力不小,怎能忽視?二則是他選錯了合作對象。

如果郭松齡在危難時刻能夠得到馮玉祥伸出的援手,也許不至於身首異處,可馮玉祥偏偏選擇了見死不救。

馮玉祥之所以選擇見死不救,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他反奉的目的從一開始便和郭松齡不同,另一個則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

郭松齡反奉是真的想取代張作霖,坐上奉系龍頭的位置。

可是,馮玉祥反奉只是想渾水摸魚,他的眼睛實際上一直盯著直隸,他雖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但是卻沒拿下直隸,這對他來說太危險了。所以他想著的是等李景林出兵相助郭松齡的時候,趁機拿下直隸,只是李景林一直沒出手,他只好硬打了過去。

所以,馮將軍可沒功夫去搭理要死要活的郭將軍。

此外,馮玉祥沒有出手援救郭松齡的原因,當然也是為了保存好自己的實力,日本人的槍炮已經打過來了,想讓這個倒戈倒了一生的馮將軍往槍口上撞過去?顯然不可能,他還沒這麼傻,對於他來說,也犯不著為了一個郭松齡去消耗的人。

更何況,他可沒有信心打得過日本人。

所以,他乾脆眼睛斜向一邊,眼不見為淨,郭松齡是誰?不認識!憑什麼要救他?不救!

也不知道郭松齡臨死之際,會不會後悔自己選錯了合作對象,選誰不好,偏偏選馮玉祥,真是自尋死路呀!


吾與吾國


利益使然,老馮這個人一生倒戈九次,均與利益掛鉤。郭松齡在誓師反奉前,任奉軍“津渝司令部參謀長”和“第三軍代軍長”,控制著天津至秦始皇沿線,而這兩個頭銜的主官都是張學良,以郭與少帥的關係,等於就是郭松齡說了算,也才有起兵的資本。



馮玉祥盯上的,正是天津這個出海口。一直盤踞在西北苦寒之地的馮玉祥深知,若想壯大軍隊和勢力,擁有良港是非常重要的,既方便獲得國外武器與物資,又可以控制沿海地區豐厚的稅收,天津是西北軍垂涎三尺之地。

可是,擁兵7萬精銳的郭松齡不離開,馮玉祥就沒有機會奪取天津。所以從合謀反奉的一開始,馮玉祥就欺騙了郭松齡,他並不想傾其主力與張作霖死磕,只是忽悠郭松齡反回奉天與張大帥兩敗俱傷,西北軍則趁機奪取兵力空虛的天津和冀東沿海地盤。



起初,密約反奉的三方還有奉軍“直隸督辦”李景林所部,按約定李景林應保障郭松齡、馮玉祥兩部的後路安全和輜重補給,作戰方案是郭松齡出山海關直撲錦州,馮玉祥出古北口自熱河包抄奉軍側後,然後李景林部作為第二梯隊出山海關增援郭、馮部隊。如果三方按此計劃精誠合作,無論後來張學良怎麼努力,張氏父子必敗。

可惜馮玉祥初始動機就不純,郭松齡攻擊錦州遠離津渝後,馮玉祥指揮所部立即展開攻取天津的行動,也必然路過李景林的直隸防區,索性直接對盟友開火,武力開路。李景林大怒 切斷郭松齡的補給線,隨即與馮玉祥火拼。



失去兩支盟軍的郭松齡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孤軍深入與奉軍主力作戰,受阻巨流河,在張作霖調來吉林和黑龍江的援兵後,以及日本關東軍的協助下,郭松齡兵敗巨流河。

不是什麼見死不救,是根本沒打算救,甚至巴不得郭松齡跟張作霖一起完蛋。

郭松齡夫婦被張作霖下令槍殺當日,馮玉祥的“國民軍”佔領天津,歷史有時真的很搞笑。


度度狼gg


自古以來想要成大事者,必須要有神隊友的相助。如果找了幾個“豬隊友”來一起共事的話,基本上結果是會失敗的。

有句話不是說的好嗎?“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君臨天下?除了他自身的王者風範和優秀外,同樣也離不開他手下的諸多得力干將。他能夠成功殺掉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得多虧他手下的諸多謀臣在旁出謀劃策,猛將在外打打殺殺。郭松齡反奉為什麼會失敗?追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他找了兩個豬隊友。其中有個豬隊友就叫馮玉祥,當初明明商量好了一起反奉,結果他卻見死不救,反而臨陣倒戈。為何呢?

㈠為什麼郭松齡會反奉?

郭松齡這個人性格有些不合群,再加上他有著自大的毛病,奉軍中的許多優秀將領都不喜歡跟他往來。因此他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再加上平時他作戰表現很出色,尤其是在第1次直奉戰爭中,他幫了張作霖好大一個忙。在這戰功的累積之下,他就開始了飄飄然,覺得自己了不起的很了。萬萬沒想到,他立了這麼多功,張作霖卻半點沒有給他好處,他就覺得更委屈了。在委屈和自大的雙重疊加之下,他決定要反奉。他認為繼續跟著張作霖幹,自己是沒有前途的。

㈡反奉聯盟草草成立,郭松齡找了豬隊友

郭松林覺得自己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因此他要找外援。藉著自己妻子的人脈關係與馮玉祥搭上了關係。兩人當即一拍即合,說定了要一起反奉。為了能夠更加保險一些,他又拉了一個“外援”直隸督辦李景林。說實話馮玉祥這個人人品真的不咋樣,虛偽得不得了。此話怎講?他太會裝了,一些報道的說他喜歡與士兵一起一起吃飯和交談,非常地平易近人。然而事實上呢,全是他買通了媒體為他造勢的。找了一個人品不好的來共事,郭松齡完全是自找死路。

㈢馮玉祥重視個人利益,這決定了他會見死不救

單看馮玉祥的外表,你會覺得這人是個忠厚老實的人,沒有什麼花花腸子。但若是你與其接觸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重視個人利益的人,他可以為了一己私慾而無所不為。郭松齡率先打響反奉的槍聲,剛開始打了張作霖一個措手不及,他帶著7萬精兵那是走到哪兒打下哪兒。就連山海關都被攻陷了。馮玉祥就眼紅了,眼看著郭松齡馬上就要反奉成功。這怎麼可以?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郭松齡反奉漸漸開始呈現出頹勢。馮玉祥這個人袖手旁觀也很正常,畢竟他生性涼薄。

尚武菌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尚武菌,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其實郭松齡反奉這件事情上,馮玉祥的舉動也算是明智的,並不是馮玉祥見死不救,而是當時馮玉祥實在是沒有實力去對抗張作霖。郭松齡反奉打出的旗號是“反父不反子”,這是他顧及同張學良的情誼。以及郭松齡當時響應的是孫中山的革命,這兩個都是馮玉祥所沒有料想到的,郭松齡在這件事情的天真,使得馮玉祥沒有底氣。

首先就是郭松齡手握七萬東北軍精銳,本來已經打進了瀋陽,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事不猶豫,直接消滅尚未緩過氣來的張學良手上的東北軍。但是郭松齡念及同張學良的情分,導致了下屬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許拋開一切來看,郭松齡是個性情中人,不過這確實致命的。馮玉祥本來就搖擺不定,郭松齡如此態度,更是讓馮玉祥打起了退堂鼓。

並且還有一個始料未及的因素在裡面,那就是張作霖獲取了日本的支持,而這也是張作霖日後被刺殺的原因,因為當時出賣了不少利益給日本。在張作霖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後,可以說郭松齡的反叛註定會失敗。郭松齡的反奉唯一獲利者就是馮玉祥,本來當時東北軍正有一同北方的勁頭,畢竟直奉戰爭的勝利,使得東北軍在當時達到了巔峰。

馮玉祥雖然一開始答應了郭松齡,但是其實這不算同盟關係,更多的是如果郭松齡進展順利,馮玉祥不會幫助張作霖,在背後捅他一刀。馮玉祥也希望通過郭松齡來消耗張作霖,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馮玉祥一定是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但是郭松齡反奉,其實加劇了當時的民族危機,不可否認郭松齡是雄心辦了壞事。


小司馬遷論史


前兩年的電視劇《少帥》重點塑造了郭松齡這個人。其中,1925年的“郭松齡倒戈”,對張作霖、對奉軍可真是沉重一擊。

本來呢,當時奉軍形勢極好,是有可能揮師南下統一中國的,但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被郭松齡鬧出了一個大亂子。

郭松齡麼,學院派出身,從陸軍小學到陸軍大學,學歷完整,後在東三省講武堂當中校教官時結識了一位貴人,這就是少帥張學良。

這部,小張從講武堂一畢業,就做上了衛隊旅旅長,郭松齡也隨後調來當參謀長併兼任第2團團長,做上了帶兵官。



在之後的征戰中,郭松齡隨著張學良水漲船高,其所帶部隊是奉軍中最精銳的,而張學良對郭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兩人甚至結為了異姓兄弟。

然後沒想到的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論功行賞時按資排輩,出力最大的郭松齡反而在地盤分配中顆粒無收。

於是乎,郭松齡便隨後反了,他的“一三聯軍”共六師十二旅,騎兵一師兩旅,炮兵兩旅,外加工兵一團,兵力達七萬五千人,這些都是奉軍的精銳部隊。

此外,郭松齡還與馮玉祥聯繫並達成七條攻守同盟的密約,共同反奉。而同樣受到排擠的另一個奉系勢力李景林,郭松齡也與之達成默契,準備合作。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宣佈倒戈,一路上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郭軍便相繼擊潰了張作相、汲金純、張學良的守衛部隊並進佔錦州,此時離攻下瀋陽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在日本關東軍的幫助下,張作霖的奉軍迅速反擊,郭松齡被迫後撤。這事,馮玉祥所部也在後面搗亂,其見郭軍進展迅速而抄了其後路,那就是開始爭奪京津地盤。

而按之前的三方協定,京津地盤是留給李景林的,後者一看馮玉祥部要搶自己的地盤了,於是也急眼了和馮玉祥部幹上了。



結果,馮玉祥和李景林原來答應好的援助不但化為泡影,後路反而自相廝殺,讓郭松齡自己的退路也沒了。

如此一來,在張作霖奉軍的追擊之下,郭松齡很快兵敗,並由此身死名裂,其屍體被拉到瀋陽暴屍三天。

也是啊,帶著張家的子弟兵反張,信義何在,失敗理所當然啊。此為不忠不義者戒。


坑爹史冊


雖然從人品上來說,郭松齡並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在秀下限這塊,郭松齡照比馮玉祥差遠了。

郭松齡為什麼敢反張作霖,就是因為受到馮玉祥的慫恿,在我以前的文章裡面已經分析了,當時的馮玉祥為了拉攏蘇聯,先後策反郭松齡和刺殺徐樹錚。所以,馮玉祥和郭松齡簽訂盟約的動機就不純,在簽訂條約裡面有三個小條款,只要違反其中一條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之間的盟約就無效,1、為攘奪權利,向內地各省戰爭。2、為達前項戰爭目的,訂立賣國條約,向外國借款。3、引用外國兵力,殘殺本國同胞。

當時簽訂條約的時候是1925年底,1926年馮玉祥先到蘇聯獲得支持,回國拉起一支40多萬人的隊伍,你說他違沒違約,也就是從一開始,馮玉祥就沒打算遵守約定。

而是馮玉祥吃準了郭松齡的野心,有意做的局,郭松齡為了滿足馮玉祥不從後面偷襲自己,並且取得馮玉祥的支持,將天津海口讓馮玉祥可以隨意進出,然後郭松齡取東北,馮玉祥取西北,李景林取直隸,其實這樣的安排根本不符合馮玉祥的胃口,馮玉祥的想法是,郭松齡取東北,而馮玉祥取整個山海關內的地盤。什麼直隸,山東,熱河他統統都想要。

郭松齡發動反奉戰爭後,進展順利,直逼瀋陽,由於太突然,而且計劃的還很周密,張作霖根本無法抵抗,差一點就跑了,但是這個時候,李景林扣留了郭軍禦寒的冬衣,並下達動員令,擬攻打灤州,切斷郭軍後路,再加上日本關東軍的幫助使張作霖有了喘息的機會。這是郭松齡所沒有想到的,也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這麼說吧,李景林原來是奉軍中的將領,之所以和郭松齡合作,就是看好郭松齡畫的那個餅,直隸加熱河歸李景林,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馮玉祥在郭軍開出山海關外後就開始佔領直隸地區,並且連熱河都不願意給李景林,李景林也不是傻子,你們倆玩的好好的,我還不如跟張作霖混呢!於是開始反郭!

在這個問題上,馮玉祥後來在自己寫的書裡面也說到了,“……李景林一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挑撥離間,一以不打破權利觀念,定要劫持直隸地盤,竟在此一髮千鈞的時候,引起了對國民軍二、三軍的衝突”;“這原因,一方面是李景林違約異動;一方面是帝國主義的干涉”幾乎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給了李景林。人之不要臉,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李景林對馮玉祥的評價就有點罵街了,稱其“利用宗教”,“愚弄部下”;“擾亂陝甘直魯”;“利用赤化邪說,以破壞綱常名教之大防”;“是世界之公敵”;表示要“率我十萬健兒,聲罪致討……”,“惟馮賊玉祥一人是討”。

其實跟這類似的話,大概吳佩孚也說過:與足下袍澤數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復何言!昔樂毅雲:“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佩為亡人,亦曾受教於君子,惟不明心跡,是以不免耿耿耳。

所以,以馮玉祥的性格怎麼可能會去救郭松齡,在反奉戰爭中,馮玉祥就是想讓郭松齡去當炮灰,李景林拱手相讓直隸,你說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好事,於是郭松齡失敗後,直魯聯軍李景林和張宗昌、奉軍張作霖、直軍吳佩孚都開始要幹馮玉祥,可以說在北洋軍閥的圈子裡已經混臭了,而郭松齡就是讓馮玉祥變得更臭的茅坑裡的石頭。


史論縱橫


1925年奉軍的迅速擴張,使得各地軍閥迅速串聯,開始反奉。李景林是奉軍重要將領且態度曖昧,郭松齡起兵反奉的時候,國民軍主力在向天津攻擊。再者郭松齡對自己極度自信,並沒要什麼援兵,加上迅速失敗,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援兵。

(1925年形勢圖)

1、奉軍的快速擴張

二次直奉戰爭後,國民軍與奉系聯合組建執政府。國民軍一軍獲得了綏遠、察哈爾等地盤,二軍進入河南,三軍獲得保定、大名兩道,也進入河南,理論上國民軍擁有陝西地盤。畢竟井嶽秀、楊虎城、李虎臣名義上都是國民軍部署。

(第二次直奉戰爭帶來格局重大變化)

奉軍的擴張就要快多了,李景林佔了天津,之後要獲得保定、大名,將國民三軍擠到了河南,張宗昌到了山東、安徽姜登選、江蘇楊宇霆。國民二三軍的河南基本處在三面包圍中,國民一軍被壓迫在河北。

2、擴張中的風險

奉軍的快速擴張帶來了三大風險:

一、內部權力分配不均。在直奉戰爭後,奉軍擴張能解決的督軍也就五個,郭松齡就是沒有解決的,怨氣不可能沒有。

二、外部開始串聯。吳佩孚開始和國民軍串聯,孫傳芳的使者也四處奔走。

三、兵力分散。奉軍在江南有三個師,戰線太長,兵力分散。

(奉軍出現了擴張中的危機)

3、孫傳芳的先起兵

十四省討賊聯軍司令吳子玉雷聲大雨點小。但不影響大家開始行動。

最先起兵的是孫傳芳,在合適時機發動突襲,一舉獲得安徽、上海、蘇州,兵力北上,在徐州一帶與張宗昌部形成對峙。

這時候同步的是,郭松齡反奉起兵,率兵殺出關外。

國民三軍北上相繼獲得保定,開始向天津攻擊,多日血戰,隨著馮玉祥部的加入,迅速擊敗李景林,李殘部退往山東,國民三軍軍長孫嶽成為直隸督辦。

(一輪洗牌後1926年的中國)

4、郭松齡的命運

從南到北,奉軍在短時間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們主要來談談郭松齡。

郭松齡起兵的時候,國民三軍主力才到達保定,馮玉祥的部隊在北京,天津是李景林的部隊駐防,如果要東進,自然要佔據天津。當然天津沒打下來的時候,郭松齡已經敗了。

我們從徐永昌的回憶錄可以看出一二:

當我由陝到保的那幾天,正奉軍郭松齡部叛張,由山海關一帶往回打,我與郭因公私關係,曾去電問他有何需要,是否要飛機幫助,郭回電說:“不必,幾天之內便可成功,直搗瀋陽,指顧間事。”嗣後很短期間,郭即失敗

(郭松齡)

郭松齡起兵是整個反奉環節中的一個。馮玉祥不援郭自然是有個人私心,更多是客觀因素,諸如李景林態度,郭松齡的迅速失敗等等。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郭松齡反奉時與馮玉祥,李景林結成同盟,共約一起討伐張作霖。但為什麼在戰爭中,馮玉祥卻見死不救呢?


馮玉祥有一個極其著名的外號——“倒戈將軍”。從這個外號就可以看出馮玉祥的做人了。馮玉祥一生僅著名的倒戈就就有八次。他的倒戈有的為民族大義,有的為個人私利。

所以倒戈郭松齡也就不難理解了:馮玉祥的決定,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他從來就不是一個信守承諾,一諾千金之人,倒戈與否,只在其一念之間。

其次,當時郭松齡兵鋒極盛,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如果讓郭松齡成功擊敗張作霖,佔據東北三省,三個結盟的人的實力就會顛倒過來。馮玉祥與郭松齡結盟,本就為了擴充勢力,如果讓郭松齡趁此壓上上風,實力超過自己,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精明如馮玉祥,決不會如此。



因此他派宋哲元進入李景林地盤兒,趁機擴大勢力,使郭松齡後路被截斷,大軍就此失敗,郭宗玲也被張作霖槍斃後曝屍。


而狠狠坑了一把郭松齡的馮玉祥,也沒撈到好處,喘過氣來的張作霖對馮玉祥窮追猛打,使馮玉祥部隊損失慘重,地盤大減,被迫通電下野。


鳶飛九天2018


中國的很多成語都暗合著成王敗寇的大道理,比如說“上屋抽梯”這個成語,就很能說明馮玉祥在郭松齡反奉的態度和作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關於上屋抽梯的故事,發生在蜀漢末年,當時後漢國主劉表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劉琮,小的叫劉琦,中國自古以來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以此類推,劉琮當為皇太子,事實也確實這樣,但是劉表偏愛劉琦,這讓劉琮他娘寢食難安,想著法想弄死劉琦。

劉琦也知道個種厲害,卻不知如何是好,幾次三番求助國相諸葛亮,諸葛亮不置可否,一次劉琦請諸葛亮到高樓飲酒,待二人上去,劉琦便令人撤走了梯子。

劉琦往地上一跪:“國相,今天你好歹得給我指條路,出你口,入我耳!”

諸葛亮無奈,但他是高人,自然不能把話說的太直白,就說到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倆兒子申生和重耳。

晉獻公獨寵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上位,重耳知道留下來必死無疑,早早跑到了國外保平安。申生比較耿直,愛心氾濫,留下來孝敬他爹,不想驪姬弄了個偷樑換柱,把申生進獻給他爹的食物換成有毒的。

等晉獻公吃的時候驪姬故意讓下人先吃,嘎嘣死了。申生狡辯都懶得狡辯,嘎嘣自殺了。


諸葛亮最後總結道:“申生留下而亡,重耳出逃而活!”

劉琦明白了,麻溜申請外調江夏保平安去了。

這事的道理用在軍事上,就是先給對手以小恩小惠,待其上套,一舉圍殲。

具體到馮玉祥和郭松齡,其實還有一個李景林身上,這三人要說不仁不義,非常馮玉祥莫屬,在起兵反奉前,三人定立的是攻守同盟條約,協同作戰,最終打垮張作霖。

戰事打響後,郭松齡發揮愣頭青的本色,猛衝猛打,張作霖還真是有點招架不住,可就在長驅直入之際,不是別人在背後捅了自己刀子,而是與自己有約定的李景林部。

李景林做人就那麼差勁?說好的事說不算熟就不算數了?他也沒辦法,馮玉祥趁亂混水摸魚,打的他在天津老巢待不下去,只能再次通電歸附張作霖,裡外夾擊幹掉郭松齡馮玉祥也沒閒著,一直趁機攻取原奉系一派的地盤,坐收漁利。


就馮玉祥的作為,典型的上屋抽梯,只是這計一般都用到敵人身上,馮玉祥這個用法,還真是開了先河,損人不利己,把別人的火拱起來,完了背後捅刀子。

不仁不義至此,也算是民國曆史上一朵嬌豔的奇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