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根雕藝術,簡稱“根藝”。是自然造化並巧加人工的藝術。她的自然美、意境美、含蓄美,最能彰顯東方藝術的美學特徵。根在泥土中孕育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在自然的“捶打"中,所形成的奇異之形,猶如鬼斧神工。樹根經過蹉跎歲月的漫長洗禮與雕琢,加之人工的藝術美化,形成“天人同構”的藝術。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根藝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從“結繩記事”“鍥木為文"開始,就已從石、貝、根木中獲取美感。從出土的兩件根雕藝術品《辟邪》和《角形器》看,至少在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根雕藝術就已經在我國出現,隨後各代均有發展。但近百餘年以來,根雕藝術始終低迷。清末的內憂外患,民國的戰事硝煙,“文革”的暴風驟雨,使傳統的文化藝術幾遭滅頂之災,根藝亦不例外。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給中國的文化藝術帶來了生機。傳統文化藝術真可謂"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根藝更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在現代我國也有眾多的根藝藝術家,比如:楊智鈞,楊智鈞原名楊紅谷,男,1974出生於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重慶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工藝大師。自幼喜歡書法、繪畫。並對民間傳統手工藝感興趣。創作的根雕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國家級專業藝術展覽中展出,並多次獲獎。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楊智鈞,1974年11月生於重慶北碚。自幼喜歡書法、繪畫。並對民間傳統手工藝感興趣。現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重慶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工藝大師。1998年開始接觸根雕,師從彭勇大師(重慶木石緣堂創始人;重慶市民間藝術大師;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重慶市十大“巴渝工匠”)學習根雕藝術。在根雕大師的多年指導和引領下,隨後創辦了自己的根雕工作室。創作的根雕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國家級專業藝術展覽中展出,並多次獲獎。同時獲得業界和廣大客戶好評。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楊智鈞曾闡述道:98年偶遇根雕大師彭勇,當時看到根雕作品很奇特,被深深吸引,當隨後詢問得知原材料為樹根創作,加之我來自農村山區,材料有資源。便隨時進山蒐集樹根,自己找感覺,常與老師交流意見,慢慢深入,迷戀。楊智鈞是一個來自山區的孩子,是一個比較樸實的人。曾被問到,在學習雕刻時遇到什麼困難,他說:“有時好的作品真捨不得賣掉,偶爾賣點又補材料,生活雖然艱苦,但充實,快樂。”從這一句回答中,就可以看出大山孩子內心的純潔,對待自己愛好的那種純粹。從這一句話也看出了這個人的純粹,不是為了利益而去學習,而是為了愛好和傳承而去努力學習。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楊智鈞表明,自己學習根藝藝術是為了傳播根雕文化,弘揚民間藝術。很簡單的的一句話,卻能看到他的傳承之心是多熾熱。在傳承中國根雕文化時,問他怎樣去做,他說;“努力創作更多,更好的根藝精品,爭取機會多參加展覽展示,讓更多的各界朋友瞭解根雕,認識根雕,喜歡根雕。”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簡單樸實,但是每一句話都透露著真實。這種簡單卻一心為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真的是令人敬佩。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楊智鈞創作的作品很多,但最近新作讓他感觸最深,那件作品叫“鐵骨傲蒼穹”。楊智鈞說:“其實用心創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投入了感情的。這件作品取名“鐵骨傲蒼穹 ”,表現蠟梅臨寒怒放的精神,我的家鄉也是中國唯一的蠟梅之鄉。”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背後的故事,楊智鈞始終沒有因出名而忘記自己的家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用在楊智鈞身上再貼切不過了,走到哪沒有忘掉自己的家鄉,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根雕藝術是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弘揚。往小了說,楊智鈞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往大了說,楊智鈞有一顆愛國心。因為內心充滿了對國家的敬重,所以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傳承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來自大山,而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逆流而上,越過種種的困難,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重慶巧手根雕師楊智鈞,怎樣賦予樹根二次生命的?

鐵骨傲蒼穹

一位根藝藝術家,時刻懷揣一顆愛國心,一顆感恩心;一顆初心,這樣的人怎能不成功,怎能不得到人們的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