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正值春秋時期的公元前484年,他雙手端著國君賜給他的寶劍。

他仔細端量:確實是一把上等的寶劍。

但他心裡無比的悲憤,因為賜予他寶劍時還附帶了一封詔書,詔書裡國君明確告訴他:你就用我賜給你的這把寶劍,往脖子上一抹,自行了斷吧。或許還備註了,寶劍鋒利無比,抹脖子的時候會感覺不到疼痛感,最後應該沒有忘記寫“一路走好”或者“天堂沒有傷痛”之類的祝福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死前,他給自己人提了個遺願:我死了以後,請把我的雙眼挖出來,掛在城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來把吳國滅掉的那一天。

說完,手起劍落,一命嗚呼。

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國君聽到他的遺願,分明就是一個詛咒。於是叫人把他的屍體投進了江河,隨著滾滾的東逝水,無影無蹤。

屍體被扔進江河裡的那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那個人,不是跳河自殺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布兵打仗統領百萬雄兵的伍子胥

為了逃離殺身之禍 愁得一夜青絲變白髮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父親叫伍奢,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老師。

楚平王好色無度,看自己兒子的未婚妻貌美,居然佔為己有。而太子建,因此恨透了父親。

所謂紅顏禍水。雖然著這個鍋太子建的未婚妻背得有點冤,但不得不背。

楚平王當然也知道兒子因為自己搶了他的未婚妻而憎恨自己,可楚平王想:不就是一個女人嘛,何必呢!

然而太子建則認為:不就是一個女人嘛,那為何偏要強佔屬於我的女人?何況我是你兒子?

父子倆因為這件事,逐步分道揚鑣,甚至有時候針鋒相對。

終於,奸臣費無忌向楚平王讒言:大王,太子建最近和晉國士大夫玩得很歡啊!據可靠線人的情報,太子建要聯合晉國攻打我們楚國,您說如何是好啊?

楚平王怒目圓瞪,把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如何是好?通敵叛國,殺!

太子建也從安插在宮裡的線人獲得了該情報。聽到父親聽信讒言要殺自己,嚇得連夜逃跑,逃到了宋國。

楚平王怒火中燒:太子跑了,肯定有同謀!

費無忌:他的老師,伍奢。

伍奢被傳進宮,費無忌:老伍啊,大王對你不薄,為何要協同太子通敵叛國呢?

伍奢:納尼?!

費無忌:不要納尼了,為了證明你的清白,明天把你的兩個兒子帶到宮裡來吧。

伍奢是個忠臣,但忠而不愚。

回到家裡,伍奢心裡深知奸臣費無忌肯定是想將他們一網打盡,此次進宮必定是在劫難逃,便跟兩個兒子說:你們逃吧,有多遠走多遠。

大兒子伍尚跪倒在地:爹,兒留下來陪您!然後含淚對伍子胥說:子胥,你不要忘了跟我們報仇啊!

伍子胥瞭解父親忠君愛國的性格,雖咬牙切齒,但無可奈何,只是默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第二天,父兄二人剛進宮就被五花大綁,不容辯解,被殺了。

而伍子胥,帶著一腔的仇恨,出逃了。

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伍子胥逃到了太子建所在的宋國,找到了太子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抹掉眼淚,伍子胥對太子建說:我們要打回楚國去,鋤奸廢君,我報仇,你當王!

太子建:好!

沒多久,宋國內部發生暴亂,華定、華亥等人把宋國太子殺了,並劫持了宋元公,史稱“華氏之亂”。

華氏之亂後,形勢對太子建和伍子胥極為不利。華氏兄弟及其憎恨背叛楚國的太子建和伍子胥,四處追殺他們。於是,為躲避禍亂,兩個人一起又逃到了鄭國。

鄭國人對太子建和伍子胥都很友好,而且封了地給太子建。

春秋時期,個顧前程的多,講仁義的卻少。說白點,大家都很實際。

太子建看著衰落的鄭國,感覺沒前途,於是想聯合晉國來滅掉鄭國。晉國間諜在鄭國與太子建等人密謀,不料被鄭人告發了,結果太子建被鄭國人抓住,殺掉了。

伍子胥在鄭國沒了靠山,而且遭鄭國追殺,轉而想投奔吳國。因為吳國在楚國的東面,沿海之邦,實力雄厚,要完成替父兄報仇,必須要找個有實力的主子。

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戰國時期各國割據圖

從戰國時期各國割據地圖可以看出,伍子胥要從鄭國到吳國,要麼經宋國,要麼經楚國。

伍子胥選擇了經自己的國家楚國進入吳國,而且楚國的費無忌和楚平王已經知道了他要到吳國。他們都深深知道如果讓伍子胥去了吳國,必然會讓楚國掀起一場腥風血雨,所以為了要把伍子胥抓住,楚國派出了重兵佈置在楚吳邊界。

歷盡艱辛到達了楚國、吳國的邊界,要進入吳國,必須要經過有重兵守衛的昭關。而且費無忌已在此地到處張貼有伍子胥的畫像進行通緝。昭關兩邊高山陡峭,除非伍子胥能像一個小鳥一樣飛過去,否則根本無法通過。

望著近在遲尺的吳國,卻無法到達。他一邊躲避通緝他的楚兵,一邊苦思對策。無論怎麼樣,都想不出順利通過昭關的對策,突感性命堪憂,報仇無望,內心憂慮不已。

在昭關,伍子胥得到了一個據說是扁鵲的弟子叫東皋公的幫助,在他那裡住了好些天。東皋公很同情和欣賞伍子胥,卻也想不出有什麼好的辦法讓他能通過昭關。

伍子胥在萬分煎熬的那幾天,寢食不安。直到有一天早上,東皋公發現伍子胥居然滿頭白髮,不禁問伍子胥:哪裡染的?

伍子胥:瞎扯,愁的啊!

突然東皋公一拍大腿:有了!我想到了讓你順利過關的妙策了!

於是,東皋公找了一個門下與伍子胥長相 比較接近的人,並自認是伍子胥,假裝過關。不出意料,被把手關卡的官兵抓了去,引起了一陣騷亂。

而滿頭白髮的伍子胥,瞞天過海,趁亂過關,順利進入了吳國。

到了吳國,呼吸著吳國的自由空氣,伍子胥報仇雪恨之火卻熊熊地燃燒了起來。

助吳攻楚,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解恨

公元前522年底,身無分文的伍子胥流亡到吳國後,過了一段淪落街頭乞食的日子。

不過,因為他是楚國的流亡之臣,很快就成為了吳國的公子光的門客。

公子光向來對堂兄弟吳王僚的即位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才應該是合法繼承人。而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吳王僚而自立為王,但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勇士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伍子胥則等待時機,暫且退隱從事耕作。表面看是體驗鄉村農民生活,實際卻是在潛伏。

終於,在公元前515年,也就是伍子胥來到吳國的第八年,楚平王駕崩,吳王僚陳楚國內部動亂之際,興兵伐楚,不料被楚國派兵截斷退路,吳軍進不得,退也不得,被困住了。

伍子胥認為時機到了!便讓公子光宴請吳王僚,當吳王僚坐下後,命專諸將匕首藏在紅燒大鯉魚的魚腹中,偽裝上菜,走到吳王僚前面時,專諸突然取出匕首刺向吳王僚,吳王僚當場斃命,享年38歲。勇士專諸也被吳王僚的左右衛士刺穿胸膛而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順利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

公子光上臺後,在伍子胥精心輔佐下,開始實施強國富民的振興計劃,並重用孫武等人,使吳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專心輔佐了吳王闔閭十年後,在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軍伐楚,五戰五捷,大敗楚軍,僅用了10天便攻到了楚國的國都。

離開自己祖國16年的伍子胥,沒有忘記自己重返故土的初衷。

可是,此時的楚平王已經死去近十年了。伍子胥仰天長嘯,一頭白髮隨風凌亂,怒吼:掘墓,開棺!

把楚平王的陵墓掘開,把棺材鑿開,伍子胥親自收執長鞭,將只剩屍骨的楚平王鞭屍三百下,現場屍骨凌亂、粉碎,簡直慘不忍睹。

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父兄之仇,終於報了。

故事理應結束了,然而,並沒有。

公元前496年,吳楚激戰正酣,吳王闔閭又率軍伐越,而秦國出兵救楚伐吳。腹背受敵的吳軍,被越軍使用偷襲戰術而打敗,吳王闔閭被劍射傷了大腳趾,估計得了破傷風,導致不治身亡。死前,吳王對太子夫差說:你一定要向伍子胥學習,替父報仇啊!

吳王闔閭駕崩後,太子夫差即位。

夫差開始的時候,也如他父親一樣,十分器重和仰仗伍子胥。在父親兵敗後,重整旗鼓,勵精圖治,加緊訓練軍隊,吳國很快就恢復了戰鬥力。

公元前494年,不聽大夫范蠡勸阻的勾踐,草率攻吳,此時的夫差:我還正準備想發兵打你呢!沒想到你自己送上門來了!

勾踐被夫差訓練有素的吳軍打敗,打得越國的軍隊只剩下5000人了。最終不得不范蠡的建議,送美女給夫差,越國低頭稱臣於吳國,祈求保命。

而夫差卻不聽伍子胥的諫言,抱著越國的美女西施說:人家越王都肯低頭認錯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嘛!

伍子胥:你爹的遺言……

看到夫差左擁右抱,伍子胥痛心疾首,欲言又止,長嘆了一口氣。

於是,能屈能伸的勾踐開始了“臥薪嚐膽”的地獄式魔鬼訓練模式,暗中發力,發展農業,鼓勵生育,加強練兵,越國實力不斷提升。

一夜白頭只為父兄報仇,伍子胥將仇人起棺鞭屍三百,現場慘不忍睹

公元前489,沉迷酒色的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於是準備攻打齊國。

伍子胥終於忍不住了,對夫差說:現在越王勾踐吃飯時不超過兩道菜,穿的衣服不用兩種以上的顏色,還經常去弔唁死者,慰問病人,這很明顯是想團結民眾,建立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來伐吳報仇啊。現在越國是我國的心腹大患,您卻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於齊國,豈非大錯特錯!

勾踐不死,必為吳國大患。夫差沒有聽進去,反而覺得伍子胥越來越討厭了:伍子胥,老糊塗了吧!阻礙我統一天下?!

夫差執意出兵伐齊,確實是把齊國打趴下了,洋洋得意,不可一世。

公元前484年,面對驕傲自滿的夫差,伍子胥又對夫差說了5年前說過的話,說要殺掉勾踐,停止伐齊,不然吳國會被越國滅掉之類的。

夫差聽了,勃然大怒,心想:我吳國現在勢不可擋,你卻還在散佈亡國之論?罪該萬死!

不久,怒氣未消的夫差聽信奸臣讒言,決定處死伍子胥,但要顯得仁慈一些,於是賜了一把寶劍給伍子胥,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伍子胥死後十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圍困吳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夫差。

孤城樓臺上,夫差說了一句:唉,藍瘦,想哭。真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淪落到這個地步!

然後拔劍自刎,吳國滅亡。

伍子胥的預言,成真了,只是不知那雙眼睛是否有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