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哪有企業會死於過度管理的?只要有客戶,有市場,企業再怎麼折騰都不會死,我們也看到那些喜歡折騰的企業,很多離職員工就說:遲早會被折騰死的,但它們偏就不會死。

沒有資金時會死,比如被銀行抽貸,沒有市場,東西賣不出去時會死,沒有進賬,再好的管理都沒有用。企業死掉的原因很簡單,要麼根本業務就不賺錢,要麼就是之前擴張太猛,賺的錢不夠資金利息。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過度管理的問題,只是市場競爭緩和下來,企業開始修內功而造成的,大家都為了分點蛋糕,內部打架造成的。還有,的確是能力不足的人被提拔到高管的位置,在瞎折騰。

還有一種,就是產權不清晰,沒有主人的企業,各部門各自為政,聽到的指令又多又亂。但總歸來說,因為他們能夠生存下去,才可以經得起折騰。如果完全沒市場了,高管們都被趕出去打天下了,乃有什麼過度管理的問題,這時的目標就很明確了:賣掉東西,拿回合同,拿回貨款。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現在很多企業倒閉,是新技術帶來的替換效應,是之前過度生產,產生過度的原因。就如開飯店的吧,之前一個人一天有五次宴請,多數是浪費的,菜浪費了,酒浪費了,但就是為了各種情面上的事,形成了不良之風。現在呢,一天一次宴請都沒有了,可以回家好好吃飯了,那麼,做這類市場的飯店就沒生意了,就不得不關張了,再怎麼管理也沒用,再有專業的廚藝和服務態度,都無濟於事的。

同樣的道理,如共享單車,一下子成立了十餘家,剩下三五家,都是資金密集型的,如果沒有後續融資,如果沒有併入超大型企業,如騰訊、阿里,就會被淘汰,過度管理只是淺層因素,一個池子只能容那麼多水,這是根本。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這個問題我很希望它能成為真實,不是光談而已,我發現一個公司廠以前聘用的一位廠長,他對員工考勤從不嚴格,上班遲到十分鐘左右若無其事,從不追究,公司上8個鐘制,實際只上7個鐘左右,從不加班,不論大單小單照完不誤,員工工資個個舒服。過兩年後調了個廠長,改上十個鍾而且每個晚上都加班,上班一分不能遲到,員工被罰屢見不鮮,同樣的訂單量反而不能按時完成。每天上下班會議連篇。不久後這家公司越嚴越衰從二百多員工降到幾十個慢慢的走近了倒閉的邊緣。

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曾經有很多企業都輝煌一時,但最終都走向沒落,甚至破產倒閉的也比比皆是。當然,導致這些企業凋零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過度管理絕對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在我給客戶做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類似下面這樣的情況。客戶剛見面,就直接說:趙老師,我剛聽完某某的《阿米巴經營》,覺得太好了!您看我們公司該怎麼導入阿米巴呢?”我一般都很無語,我都不知道你公司啥情況呢,我怎麼知道該怎麼導入呢?“阿米巴”這種經營模式要想用好,必須具備兩個基礎。其中一個是“老闆要具有敬天愛人的胸懷”。這一條,就決定了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根本不適用。

學過管理學的人,都會聽過這樣一句話: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所謂科學性,是指無論什麼樣的管理都遵循一定的規律。所謂藝術性,指有效的管理一定要結合具體的人、事、物,具體環境,具體分析。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2.5年,過度管理是導致其倒閉破產的一大殺手

舉個例子,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績效考核的方式有幾十種,什麼平衡記分卡、360°全方位考核、OKR、KPI等等。無論什麼樣的考核方式,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企業目標和員工需求的結合。凡是違背這個規律的績效管理,一定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樣的,當選擇績效考核方式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比如人員素質、組織規模、業務流程、管理基礎等等,選擇相對應的方式。一個小公司,上來就弄“平衡記分卡”,多半是自尋死路。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最好的管理是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怎麼說呢,就是導入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比如說股權激勵制度。老吳,你今年完成50萬業績我給你5%的股份,老李,你今年完成100萬的業績,我給你10%的股份。股權激勵重在激勵二字,如果員工完成了業績成為了公司的股東,那麼他就相當於公司的老闆,他乾的越多也就得到的越多,那麼管理他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