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豆丁3岁,6月份豆丁妈给豆丁添了个小妹妹。豆丁妈刚把妹妹哄睡着,豆丁进来说要去广场开小汽车(儿童仿真汽车、可以开也可以带人的那种)。

豆丁妈跟豆丁怎么解释都没用,豆丁开始哼哼唧唧,到最后直接大哭。

连同刚睡着的小妹妹也吵醒了,两个孩子一个哭得比一个厉害,豆丁妈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觉得自己无比委屈。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豆丁妈说,豆丁最近越来越不听话了,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吃着饭好好的就开始乱扔餐具、上一秒还玩着心爱的小汽车,下一秒就要找奶奶,不见到不行的那种。豆丁妈有次实在忍不住还打了豆丁几下小屁股。

其实在萱妈看来,豆丁是因为有了小妹妹,觉得妹妹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母爱,豆丁用这种哭闹来掩饰他心中的伤痛,引起妈妈的注意,当你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心理感受,你还会忍心打他吗?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在来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萱萱一岁多点的时候,上早教班,老师给了个小瓶子,让宝宝们把指定的小玩具装进瓶子里。我也明白是锻炼宝宝的手指精细度和手眼协调能力。我家萱宝装了5、6个后开始发脾气,抓起玩具开始扔,看见我手里的小瓶子往外推,老师笑着说:“你家孩子脾气有点大啊!”。

其实我知道,萱宝随我,性子比较急,比较没耐心干这种细活。从那以后在家吃水果,我和萱爸都是给他弄破点个口子,让她自己剥皮。奈何她是个小吃货,有时候一个橘子站在垃圾桶那剥半天。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心理逐步发育成熟的表现。孩子发脾气多是因为挫败感,他们会说的话不多、表达不清楚、你又不理解,崩溃到哭。孩子开始有想法、有自主的意愿、但能力达不到,再一次崩溃。我们仔细想想,其实这个小人儿也挺可怜的不是嘛!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下面说一说我们常用的错误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一、大吼大叫、以暴制暴法

这个方法估计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有时候真的是忍不住。但大吼大叫对孩子来说一点用也没有,其实他们什么都听不进去。带给他们的只是恐惧,破坏你和孩子的亲子依恋关系。

而且孩子在你身上学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后他也可能变成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二、冷处理法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哭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其实不然。孩子哭闹过后看似平静如初,但是孩子的心里始终是有阴影的。

待孩子成年后,性格内向孤僻、情绪没有可以发泄的渠道,甚至抑郁。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情绪和理智的碰撞,而我们要做的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处理问题,为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让孩子学会表达问题和理智的处理问题。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孩子发脾气何尝不是提高孩子情商的好时机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允许孩子有脾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脾气,只是孩子太小,无法表达,我们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每一次情绪的背后都存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发脾气,而不是打压孩子的感受。

当然以哭闹为要挟的需要另当别论,孩子哭闹父母给予满足,孩子认为这种法式很有效。所以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是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处理好孩子的情绪。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二、理解和接纳

比如小豆丁,我们知道豆丁就是觉得有了妹妹了,妈妈不爱他了,发脾气,无理取闹也无非是为了获得妈妈更多的关注。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没安全感的情绪。

我们可以用“我知道”开头、妈妈知道豆丁觉得很无聊、妈妈知道豆丁很难过。

当孩子心理的委屈被接受后,他觉得你是认同他的,他才有可能听你说话。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三、让孩子学会说出情绪

引导孩子说出情绪其实就是给坏情绪找一个出口。比如:宝宝是不是很难过、很伤心、很委屈。

只有他的情绪得到释放,理智才能重新回来。

四、让孩子学会分析原因

学会分析原因就是在教孩子解决问题。妈妈可以跟豆丁说:“妹妹太小,离不开人,豆丁又想出去玩,豆丁给妈妈想个办法吧”引导他说出你想得到的答案。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五、让孩子学会反思

首先让孩子意识到哭闹、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对于犯错的孩子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牛奶打翻了,小一点我们可以跟宝宝一起收拾。大了可以让他自己处理干净。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对待孩子我需要耐心,也需要方式方法,下面萱妈分享几个干货!

1、我知道+感觉词+是因为+要是(愿望)

比如:妈妈知道积木倒了宝宝也很难过,因为宝宝一个手拿不稳,要是两个手拿的话会不会垒的更高?

这个共情公式,也是是教育学领域的专家简·尼尔森博士提出的。

2、立场+期望+该怎么做+给出选择+采取行动

比如:你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妈妈很生气,妈妈希望你收拾好,玩具让玩具们都回家,你是希望妈妈现在跟你一起收拾还你看完这一集动画片后一起收拾?

当你了解一个发脾气孩子背后的原因,你还忍心吼他吗?

3、描述我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需求;说出自己现在的需要+请求;说出具体的要求

比如:妈妈现在真的很累,看见你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很生气,妈妈要求你在看完这一集动画片后让玩具们都回家。

这是马歇尔·博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公式。

其实耐心沟通比起打骂、恐吓孩子更愿意配合。

对待孩子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耐心、在耐心,没有耐心的父母培养不出高情商的孩子。孩子每次发脾气也是最好的成长机会,孩子每一次发脾气也是无助的表现,多给孩子一点理解和耐心,他终会长成苍天大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